APP下载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2015-12-14杜敏

企业导报 2015年17期
关键词:法治精神法治文化依法治国

杜敏

摘  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这些论述深刻阐述了弘扬法治精神、 建设法治文化在法治中国建设中的重要性,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基础和保障。

关键词:依法治国;法治精神;法治文化

一、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有利于法治化的顺利推进。法律与任何制度性的东西一样,只有经过与之相适应的、反映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的解读,才能为人们所理解,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才能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美国现代化问题研究专家英格尔斯指出,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一种能赋予制度以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化心理基础,如果执行和运用这些现代制度的人,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结局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形成了与现代法治要求相适应的文化观念,才能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才能以新的观念、道德推动法律的执行和发展,从而为法律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二)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法治的目的是公平正义,和谐社会追求的就是化解矛盾、解决冲突,使社会和平与安宁。社会建设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进行的,和谐社会建设更离不开必要的文化基础,法治文化可以认为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之一。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是现代社会的建设,法治文化理所当然要纳入整个文化建设之中。法治文化建设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加强法治文化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民主与法治具有内在统一性,真正的民主离不开法治。法治为民主创造稳定运行的空间,引领民主走向理性轨道,保障民主健康发展。没有法治及相关的意识形态建设,民主政治就无法立足,甚至会走向反面。作为意识形态的法治文化,在法治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法治文化具有规范力,可以内化为公民的个体思想,从而规定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使他们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使社会形成一种有法律且被严格遵守的状态。法治文化的形成是政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民主政治的发展离不开特定的文化土壤,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对政治建设具有深远影响。只有培育和形成以法治精神为内核的法治文化,才能更加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才能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四)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有利于推动法制教育的深入开展。法治文化建设必须以法制宣传教育为基础,没有广大公民法律知识的普及,法治文化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弘扬法治精神,反过来又会推动法制宣传教育的深入开展,所以法治文化建设与法制宣传教育密不可分。法制宣传教育是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的一项重大社会工程,承担着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培养法治观念、引导法治行为的重要职责。法制宣传教育丰富的形式、内涵和价值本身就是法治文化的组成部分。

二、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具体路径

(一)必须树立宪法和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弘扬法治精神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必然要求。一部人類文明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部法治发展史。历史与实践表明,法令张则国治国兴,法令驰则国乱国衰。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执政宗旨和执政理念与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在本质上是高度一致的。我们党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完成治国理政的各项任务和目标,必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把民主、人权、公正、和谐熔铸于法治建设实践,牢固确立宪法和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始终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切实维护法律的统一和尊严,努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必须提高公民法律素养。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公民概念中的现代性内涵也在不断被丰富和提升,其中作为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必须具有适应现代社会民主法治生活的良好法治文化和法律素质。同时,由于公民角色身份具有囊括吸纳各类群体对象的高度涵盖性,培育公民法治文化也就相应的具有了普遍性和统摄性的重要地位。因此,应当把公民法治文化的培育作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全民“法治宣传教育工程”等项目,公民如若在整体法治文化和法律素质上有了质的飞越和明显的提升,那么其释放的能量将会无比巨大。

(三)努力实现更公正的司法。四中全会提出,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四中全会对司法工作提出的要求正是当前司法改革的目标。从1987年司法改革第一次试水,到今天司法改革进入全面攻坚期,纵观中国司法改革的历史,每一次都与国家的改革、与党和人民对司法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密切相关。经过30多年的努力,今天,站在更高的起点上,中国的司法改革开始下决心破解那些影响司法公正的深层次、制度性矛盾。但是中国的司法改革从来没有因为走得长、走得远,而忘记了出发的目的。全面推进司法公开、司法民主、司法监督,确保司法公正和司法清明,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是中国司法的最终目标。

(四)铸造忠诚法治工作队伍。法治工作队伍的灵魂是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对法律的忠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内涵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这就要求中国的法治工作队伍必须要有坚定的理想和信仰,坚持党的事业、人民利益、宪法和法律至上,忠诚履职,不辱使命。法治工作队伍的根基是法律专业精神和专业素养。法治工作队伍说到底还是一支专业队伍,只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才会为这支队伍赢得信誉、赢得尊重。

(五)必须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法制宣传教育是依法治国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一个国家全民法律素质的提高,对内是促进和谐的保障,对外可彰显负责任大国的新形象。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做好这项工作,关键要在深入上下功夫,拓展思路,创新手段,灵活运用多种形式和方法,让法治更加深入人心。我们要把深入学习宣传宪法作为基础性、根本性工作和首要任务,使宪法的基本精神、主要内容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以阵地建设为基础,全面促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要以制度建设为根本,推进法制宣传教育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与此同时,推进法治文化与机关文化有机融合,着力构建“法治、民本、廉政、阳光”的机关法治文化。推进法治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着力构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法治文化环境。推进法治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融合,着力构建诚信守法经营的企业法治文化。

参考文献:

[1] 吴军营.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努力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J].中国司法.2008(01)

[2] 王淑琴;白玉博. 法治文化及其建设路径探析[J].中国司法.2008(01)

猜你喜欢

法治精神法治文化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当代大学生法治精神培养教育途径探析
高等学校以法治精神管理学生的实践思考
创新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路径的思考
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治精神”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新媒体情境下法治文化宣传研究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依法立言循法执论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