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策略在翻转课堂微课设计中的应用
2015-12-14冯思垚黎亚红
冯思垚 罗 藤 黎亚红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 国际信息工程学院, 湖南 岳阳 414000)
“问题导学”策略在翻转课堂微课设计中的应用
冯思垚 罗 藤 黎亚红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 国际信息工程学院, 湖南 岳阳 414000)
翻转课堂教学是一个课前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思考,课堂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导学是以问题为中心或导向的教学和学习策略,其与传统的提问式教学类似而又有本质的区别,因此翻转课堂具有问题导学的属性。目前,我国的翻转课堂大部分都以微课为基础,促进问题导学策略在翻转课堂微课设计中的应用,是提高翻转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翻转课堂”教学中问题导学策略的有效应用涉及三个问题:一是问题从何而来;二是选择何种类型的问题;三是如何解决问题。
问题导学;翻转课堂;微课设计
我国最早具有“翻转课堂”意义的教学实践模式来源于江苏省木渎高中。20世纪80年代,该校实践了一种“问题导向”的自主学习模式,教师设计下一节课学生自学的任务,以问题为导向,预习任务必须明确。在下一节课上课前,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设计教学活动,因势利导,设计拓展教学深度的问题或案例。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上都与今天发源于美国的“翻转课堂”有着相同之处[1]。
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 “移动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生活方式、经营方式、学习方式……,短小精悍的“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可在线学习素材,便于学习者无论身处何处、学习基础高低,都能够借助网络分享和学习优质课程资源,因而备受人们的青睐,从而催生了一种以微课为基础,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再造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学习流程,将学习的决定权与主动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然而,如何补上高职学生不擅寻问和自主学习的短板,破解高职教育推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瓶颈,实现翻转高效课堂的目标?笔者从“问题导学”视角,分析了翻转课堂微课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一、微课在翻转课堂中的作用与地位
“微课”是由教师针对某个学科某门课程的某个知识点,自行开发的目标明确、短小精悍的视频教学资源,源于教学的实际需要,支持多种传播方式,是一种新型课程资源。优秀的微课资源是翻转课堂实施的基础,是学生知识内化与拓展的保障。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制作的“微课”为载体,对课中知识传播和课后知识内化过程进行了颠倒安排,由传统的先 “教”后“学”翻转为先“学”后“教”,学生成为自定步调的学习者,切实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2]。课堂翻转后,课前,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制作以微视频为核心的微课,学生通过学习微课完成知识的传授;课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同伴的协作下完成知识的内化;课后,教师发布学生的优秀作品并布置拓展练习,学生对优秀作品进行学习并完成拓展训练。笔者认为,以“微课”为载体的翻转课堂应是“先学——后教——再巩固”的教学模式,其教学过程包括微课的设计与开发(课前)、自主学习(课前)、知识内化(课中)、交流评价(课中)、总结与反思(课后)、巩固与拓展(课后)等几个阶段,如图1所示。
图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二、翻转课堂中微课的设计原则
利用“微课”作为载体的翻转课堂,“微课”的质量直接决定了课前知识传播的效果,影响课中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的设计,从而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作为“翻转课堂”的重要组成元素,“微课”是服务于课堂的一个不可缺失或缺的重要环节,但它不应该是课堂的全部,教师将制作好的微课资源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展示,方便学生课前进行学习。如何在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下设计和开发出优质的微课资源已经成为广大一线教师迫切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翻转课堂中的微课设计应该依据以下原则。
1.利于知识的构建与内化
“翻转课堂”将传统的知识传播放在课堂开始之前而不是课堂进行时,课中教师再根据学生对本次课微课资源的学习效果,安排生生协作、师生互动等教学活动。课堂这个舞台应该还给学生,教师只是作为协调者和指导者,起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作用。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知识的建构和内化[3]。
2.利于分层教学的实施
根据认知负荷理论,传统的课堂,教师按照教材或者教学大纲选取相同的教学内容,并采取统一的教学组织(集体备课等),按照统一的教学进度和相同的教学活动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传授,使得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认知负荷过低,造成教学时间和教学资源的浪费,而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认知负荷过高,降低了学习效果。因此,在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由教师开发设计足够的微课视频和相关的微课学习资源,并向学生提供学习任务单和进阶测试题,以设置情景、提出和解决问题为表现形式,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学生则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微课学习资源、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而且不用担心是否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进程;对于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还可以针对不明白的地方反复多次的观看微课视频,不用担心知识点的遗漏,从而实现真正的分层教学、个性化学习。
3.利于自主学习氛围的营造
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力争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信息化学习环境,比如保证校园网的通畅、使用简单易操作的网络教学平台,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学习条件下,学生观看微课视频时不会因为网络卡顿而引起厌学情绪,还可以随时选择视频的某个点重复观看,使得学生不用紧绷神经的听讲,生怕漏了教师的哪句话,摆脱了传统课堂以教师“教”为主的不可自行调节教学进度的困扰,学生学习不必再受时间限制,不同基础各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选择性的学习,直至掌握教师下发的学习任务单上安排的所有内容[3]。
三、问题导学策略在翻转课堂微课设计中的应用
所谓“问题”,就是“疑难”或“难题”,是个人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感到疑难的情境。“问题”是学习的核心。“问题导学”策略就是课堂教学活动之一,教学内容始终围绕问题进行,由问题开始,以问题结束。整个教学过程可以概括为:问题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总结生成。
1.问题从何而来:坚持问题导入,由“教师提出问题”转为“学生发现问题”,以问题为核心,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问题”就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职业岗位胜任力对本堂课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的总和。传统提问式教学的误区之一是教师“满堂问”。教师把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抛给学生,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提问并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思考,却没有学生主动的质疑,虽然解决了某一类存在的问题,但其主动性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
问题能否被发现取决于一个因素:1)主体活动的积极性。2)主体的求知欲望。3)主体的知识经验。由学生提出问题,意味着“问题”是由学生自己发现的。只有将“发现问题”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才能充分发挥问题在教学中的“导学”作用。翻转课堂微课设计的着力点应更多地放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来。所以,“问题”设计的关键又在于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发现问题”。
在翻转课堂微课设计中,需要教师提出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学生在观看微课时通过独立思考,发现和提出微课教学内容中其它未涉及的问题或更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特别是针对微课中教师给出的任务或问题情境提出疑问,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引发学生多方面的思考、讨论,最终解决问题。
2.选择何种类型的问题:坚持紧扣教学目标,选择开放性和发现性的问题进行探究,以问题联系职业实际,架构知识迁移的桥梁
一个好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活动越积极,接触面就越广,就能发现别人不能发现的问题,学生求知欲望越强烈也越容易在别人习以为常的地方发现问题,即在无疑处有疑。随着学生的知识越来越丰富,视野就越开阔,也就越容易发现问题。
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J·W·盖泽尔把“问题”分为三类,即呈现型、发现型和创造型。呈现型问题指的是由教师或教科书给定的问题,其思路和答案都是现成的,直接体现着教师和教材编写者的思考。显然,这类问题并非学生主动参与的产物,而且往往追求标准答案,因而一定程度上压制了求异、质疑的精神。相比之下,“发现型”和“创造型”问题更具有创造价值。这两类问题的共同特点是:1)从问题产生的过程来看,是学生态平衡学习过程中思考探索的结果,具有一定的自主性;2)从问题解决的过程看,由于具有强烈的内驱力,学生一般会孜孜以求,探究解决,表现出执着的追求性;3)从问题的本身特点看,它不是非教师统一要求下的产物,会更有个性,是个性思维的表现;4)从问题的答案来看,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二者的区别在于,创造型问题是人们从未提出过的问题,没有先例的;而发现型问题的答案大多是已知的,发现学习的过程是一种创造情境的再创,从人类认识的角度看,未提供新见解,但从学生认知个性来说,却是独立的发现,是探索,这种探索过程中所形成的意识和思维发展下去,就是真正的创造和发现。就学生目前而言,最有使用价值的是发现型问题[5]。
翻转课堂中微课的设计要坚持以问题为核心、以探究为主线、以引导为桥梁,使学生在探究中掌握知识,在探究中提高能力。
3.如何解决问题:坚持科学引导,问题的探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传统提问式教学中更多的是学生在教师指令中发现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看不到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教学的主动权是由教师掌握的,整个教学过程是学生围绕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而进行着热烈的思考或讨论,这种讨论在本质上是被动的,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翻转课堂”是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在“翻转课堂”中,学生肩负发现问题的责任,同样肩负解决问题的责任。在教师的组织和安排下,学生们对观看微课后的自学成果和心得体会进行相互交流,并对自己发现的一些似是而非的重要问题开展深入讨论,探究问题的真谛。学生与学生的讨论可以采取“分组式”,若干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围在一起讨论,在相互平等的轻松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呈发散状态;教师也应积极参与讨论,并注意保护学生的独创性,表扬学生的积极性,另外可以通过带动少部分能够解决多数问题的学生去主动帮助其他学生的方式去解决某类存在的问题,这样一来即能分担教师在教学中的任务,也能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和合作意识,鼓励学生对疑难问题各抒己见,并对问题的分歧点进一步讨论,让他们毫不拘束地表露自己的思维过程,最终得到问题的正确解决方法,遵循“预习思考,自主探究—展示交流,合作探究—共同总结,知识生成—科学训练,巩固提高”的基本程序。
结语
传统的提问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消灭问题,而翻转课堂微课设计中问题导学策略的最终目标是发现更多新问题,以此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的问题意识和批判精神。笔者提出了翻转课堂中微课的设计要利于知识的构建与内化;要利于分层教学的实施;要利于自主学习氛围的营造,坚持问题导入,由“教师提出问题”转为“学生发现问题”,以问题为核心,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坚持紧扣教学目标,选择开放性和发现性的问题进行探究,以问题联系职业实际,架构知识迁移的桥梁;坚持科学引导,问题的探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三利于三坚持”原则,总之,在翻转课堂微课设计中应用“问题导学”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一对重点、难点知识的掌握,更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
[1]张渝江.翻转课堂变革[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0) 118-121.
[2]王甲云.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初中信息技术微课的设计与开发[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3]李海龙,邓敏杰,梁存良.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3(9):46-51.
[4]刘锐,王海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和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4(5):26-32.
[5]王奕标.问题导学策略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EB/OL] (2015-08-31)[2015-10-18]http://blog.sina.com.cn/s/blog _90b8be2a0102vs64.html.
(责任编校:刘芳)
The Application of Question-Leading-In Strategy in Micro-lesson Design of Flipped Classroom
FENG Si-Yao LUO Teng LI Ya-hong
(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Information Engineering,Yue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s,Yueyang,Hunan 414000)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is the process of proposing problems before class to boost student's thinking,and solving-finding out-solving problems in class.So,flipped classroom possesses property of question-leading-in strategy.At present most flipped classroom is the based on micro-lesson,and promote question-leading-in strategy used in micro-lesson design o flipped classroom,which is the prerequisite and foundation for improving the effeteness of flipped classroom.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question-answer teaching,question-leading-in strategy centers on problems or guid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strategy The effective application of question-leading-in strategy contains three issues,namely,how to find out the origin of problems choose the type of problems and solve the problems.
question-leading-in;flipped classroom;micro-lesson design
G 424.1;G 431
A
1672-738X(2015)06-0086-04
2015-10-18
湖南省教育厅一般课题“湖南省微课资源设计与开发现状调查”(15C1402);
冯思垚(1984—),女,湖南岳阳人,工程硕士,计算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多媒体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