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价值多元时代的当代青年研究※

2015-12-14樊泽民

党政干部学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群体

樊泽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北京 100080)

当前,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信息技术高度发达、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交融交锋和博弈,为90后青年的成长提供了新的时代大背景和空间参照系。尤其是在全球化的大时代背景下,不同文化与思想思潮在世界范围内交融博弈激荡,使得中国90后青年在各种社会活动中扮演着极为活跃的角色。当代青年特别是90后青年鲜明的特色、特点、特征,是当今价值多元化时代在青年群体身上的多元化镜像投射,深入了解和准确认识这些特点对于读懂当代青年很有裨益。当媒体、社会舆论习惯以“XX后”指称一个特定年龄群体并给这个群体一个总体性的评价时,如何防止这样的总体性评价趋向“片面化、简单化、碎片化、非理性化”的“标签式陷阱”,非常值得关注和警醒。

一、群体特征纬度

高度分化。受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社会环境的影响,90后青年是一个内部高度分化的群体,“标签式”的总体定性的意义远劣于分层意义上的微观确认。90后青年承接当今时代的变迁和中国社会的转型,他们个体化的兴起具有标志性意义,也是最大的特点。个体化兴起的结果是群体的碎片化、原子化。相比80后青年内部还因社会不发达而不能主动选择,只能接受具有相似性的资源供给,形成部分群体性认同与共识。90后青年内部从一开始就在资源多元化自主选择的基础上解构了群体共识。90后青年的生活方式、消费模式、价值取向、文化圈子、身份认同等多领域都表现出高度的差异化、层次化,因此不可用90后青年群体内部的某一特定的、易被舆论捕获的小特征,去总体标榜已高度分散化的90后青年群体。

90后青年群体内部高度分化还表现为城乡之间、不同地域之间、东中西不同发展层次之间、接受教育程度和水平之间等层次上的差异。90后青年的地域化、阶层分化日趋严重,流动也因此变得困难起来。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社会经济资源、政治资源的分配格局已大体形成,使得90后青年在发展之初就存在先天性的不平衡,而这种不平衡会在90后青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一道无形的屏障,他们依靠个人奋斗所能带来的上升空间日趋减少。因此,不能简单武断地给他们片面定性、乱扣帽子。社会舆论需要理性看待他们作为一个内部高度分化的群体的社会事实和个体化兴起的社会特征。90后青年代表着一个特定群体,但对这个群体严谨的社会科学实证研究还不多、不够深入。当下一些流传于网络和媒介中的90后青年研究报告,总体来讲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一定的研究误区和困局。

横纵迥异。90后青年群体有“横向群体特征”和“纵向代际特征”。“横向群体特征”是在静态时间截面中发现的90后青年区别于其他同时代年龄群体所特有的特征模式。“纵向代际特征”是在历史动态时间链条中观察90后与80后、70后等年龄群体相互异同的特征模式,这是长期性、追踪式的历史研究。但当前很多对90后青年的标签化认定并没有经过这些研究。

“横向群体特征”和“纵向代际特征”的差异既表现在生活状况、行为方式、社会参与等客观层面,也表现在就业取向、价值观念、未来期待等主观层面,因此应高度关注青年在家庭背景、政治参与、文化倾向、社会信任和就业状况等方面的分化及其社会影响。

二、时代发展纬度

“纯正”的网络化一代。中国接入世界互联网的20多年来,互联网深刻影响了几乎多数人的生活、工作、交流、交友,尤其是与互联网几乎共存共生的90后一代,他们是彻彻底底的网络化一代。90后出身于独生子女家庭,生活于市场经济时代,长成于网络发达的社会。网络化的90后在中国社会引发了“鲶鱼效应”,打破了传统的社会和市场运行规则,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文化体系、权威体系和商业体系都因90后的出现而发生了较大变化。对于90后在社会舞台上的崭露头角,社会不应抗拒他们带来的这些变化,而应试着去理解、适应和接受。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以互联网技术为主要特征的信息网络不断成熟。从网络教育到网络办公,从论坛到微博、微信,高效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社会活动方式和科技手段得到广泛运用并快速推广,信息技术深刻改变并深度影响着90后青年的生活方式、交流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聚集方式。90后作为消费者,他们善于利用网络工具解决问题,这些特质促进了中国企业重视并形成“互联网思维”。企业透过互联网与90后目标消费者保持频密的互动联系,从尊重90后消费者需求的角度与消费者进行信息交换。他们很会找一些市场上的“痛点”,很会在互联网上抓眼球和自我营销,这体现了这一代人崇尚自我的意识。

平等自信的国际化一代。全球化浪潮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以经济全球化为主导的世界体系最终形成。随着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和知识社会的转变,以及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政治思潮等的新变化,在世界范围内深刻影响着青年人。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之间逐渐打破地域壁垒和体制束缚,不断实现文化与思想的交汇。全球范围内思想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使得青年的思想也随之产生不同的多元化追求。无论国度、种族、文化,全球青少年的价值观念的差异正在缩小甚至逐渐消失。

90后青年思想活跃,关注新鲜事物,关注新的思潮与文化,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新发展,使得广大青年对自身成长发展的观念不断更新。90后成长的时代正值中国崛起和逐步走到世界舞台的中心。他们对中国经济和国家地位充满自豪感,认为中国正逐步走向强大,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应是平等、同步的关系,这就是平等和自信的国际观。90后具有开放的心态,他们中的更多人有机会能够出国留学、旅游、游学或访学,开阔的国际视野让他们更具有国际化的心态。互联网带来的全球化使他们有较平等的机会享有各种信息,更愿意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世界。当然,他们对现实和未来有憧憬也会有担忧,他们发现自己正置身于一个巨变的中国,他们觉得自己的成长过程艰难并且压力重重。

三、政治社会纬度

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包容开放。互联网的最大特征是信息的海量,90后的信息来源渠道多元,他们对事物形成认识和判断时,打破了代际的单一思维,能从不同视角去观察、解决和理解社会。沿用传统的对社会现象的解释无法取信于90后,他们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改变,变得更加立体、包容和开放,当90后成为社会主体时,整个中国的价值体系将更加开放、自由和多元。90后在接受和掌握新技术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更能适应这个时代的快速变迁,而年长者不可避免地丧失了“经验传喻”价值。90后将整个中国带入到“后喻文化”时代,这是一种“反向社会化”。不是后辈向前辈学习,而是前辈向后辈学习,引发“信息反哺”现象。

然而,群体观念不能等同于团队协作意识,90后群体在实践中相对缺乏对团队组织的忠诚感,更多是以个人和个性作为追求和崇尚的目标,这说明他们的团队观念和协作能力有待加强。他们的价值取向与价值评判展现出多样化、多元化发展态势。从学业价值观到职业价值观,从道德价值观到情感婚恋价值观,从政治价值观到经济价值观,90后青年的价值取向均是丰富多彩的,当然也是难以完全达到一致的。当代青年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和动态发展真实反映了当代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变化,以及人们的态度与诉求。他们的价值定位表现为个性化鲜明,主体意识强烈,更加注重个人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利益。这种主体至上的价值取向真实反映了整个社会个人主义思想的流行和发展。他们的价值目标更加现实化和功利化,这体现在90后青年在学业发展、职业择业就业、道德评判、友情婚恋选择等方面更加注重外部的物质条件,更加注重能够为自己带来多少实际实惠和好处。这种非常短视的价值取向对青年的成长、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都非常不利。

独特的“辩护性爱国主义”。他们总是会站在中国人的角度上去捍卫国家,他们认为中国不像有人说的那么差,中国尽管不完美,但值得期待。他们觉得“我们的国家不比别人差”,这是90后爱国主义的基调。在价值观层面,90后具有较强的国家认同感与群体观念。国家的强盛、国际地位的提升,能够直接触及90后内心的情感,增强90后对于国家的向心力和认同感。多数90后认为“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这充分体现出因为“90后”青年群体的发展成长历程与中国的大国崛起之路相互交叠,因此他们对国家的认同感较强。90后也有着较强的群体意识,他们不仅拥有一些约定俗成、内部公认的表达方式,更标新立异地将自己定义为中国未来的“粉红一代”,用欲红而嫩、潜力无限的“粉红力”来为自己做出新的注解。

引领社会渐进变革。90后带动了整个社会文化的渐进式变革。权威发生了改变,90后正在解构权威,基于传统文化的金字塔式管治规则受到了挑战,他们认为没有人可以主宰自己的生活,别人只能给予建议而不能帮他们决定。90后需要的是顾问而不是指导者,而且即使是作为顾问,也是建立在平等关系的基础上的。与90后进行交往和对他们进行管理时,需要建立合理的规则,遵循规则办事,实现双方互惠。

四、行为生活纬度

鲜明的平等意识与快乐取向。成长于网络时代的90后受到互联网平等性、互动性的影响,思想中逐步树立起平等意识和民主观念,倾向于以利益主体的视角审视个人与家庭、学校、社会的关系,与传统的思维、制度发生碰撞和冲突。90后有着明显的“快乐取向”,乐于接受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追求快乐的人生,反对沉重,摒弃甚至解构崇高,不喜读字而喜读图,不喜榜样而喜偶像。后现代化推动着符号消费,将社会的目标从“经济增长的最大化”转到实现“个体幸福”和“生活质量的最大化”。尽管快乐取向在自我表达、压力缓解、自信心提高等方面有积极作用,但这种人生态度也会导致追求享乐主义、责任意识弱化、缺乏自我反省等问题,表明“快乐取向”的单纯性和不成熟性。平等意识产生于自媒体交互环境的出现。与传统媒体不同,自媒体更强调的是以博客、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交互式平台,侧重“点对点”的报道方式。自媒体的产生依托于网络技术,扎根于普通公众尤其是90后青年群体。他们在网络交互这一自由的平台上充分发表言论,抒发情感,标榜个性。互联网的主体已经转向每一个普通人。自媒体的“自由度”零门槛、速度快、使用便利、内容丰富等特性迎合90后青年群体使用习惯。

强烈的个性色彩与表达欲望。受到开放的社会氛围的熏陶,90后有着强烈的彰显个性和表达自我的愿望和行动,无限广阔的网络平台给他们提供了足够宽广的表达空间。他们崇尚“我走我的路,别人怎能管?只手打天下,一身都是胆!一心想要做自己”,个性张扬,彰显自我,平等发展,自我实现。他们追求时尚,酷爱攀比,炫耀心切。他们也希望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发出声音、显示力量、争取地位、赢得尊重。90后青年群体意识更加自主,视野更加开阔,信息搜集能力更强,他们喜欢独立地观察、认识和思考问题,独立判断事物的能力越来越强,评判事物的标准更加多元,尊重利益的多样化,反对任何不加思考就接受来自外界的强加的说教,渴望与长辈和其他不同年龄段的人具有平等的话语权、表达权。当然,因为急切渴望受到关注,部分90后出现了“叛逆”、“非主流”色彩的非理性行为。

五、人生设计与职业发展纬度

90后青年具有理性的人生态度与目标设计。社会开放所带来的信息通达和网络交往的社会性,使得90后青年群体能更早地了解、认识、感知社会生活的各种样态、规则和“潜规则”,加之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生存发展压力逐渐增大,催生他们更加清晰、理性、务实的个人发展意识和生涯规划设计。给我们最大震撼的不是他们的 “特立独行”、“反叛”、“非主流”,反而是他们对自己未来的规划十分清晰。这说明他们对一些具体的事物、切身的利益更加关注,对生活的认识更加现实,对自身有更加清醒的认识、更加明确的定位。这种生长于物质相对富足状态下的理性也相对“功利化”、“工具化”,在推动90后更快融入社会的同时,也使得他们可能变“务实”为“实惠”,走向理想信念的缺乏和道德观念、是非界限的模糊这样的另一极。

阶层分化与固化加剧就业压力。90后的就业竞争加剧,巨大的生存压力使得无法从父辈处获得资源的他们成为城市边缘的 “蜗居”、“蚁族”一代。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放弃理想甚至尊严在城市中疲于奔命、艰辛挣扎。网络中屌丝与高富帅、富二代与二代农民工的新闻话题长盛不衰,极易引起大量的围观和讨论,网友群体性的自我嘲讽,在自我标签化中夹带着愤懑与不满,其中有放大的社会情绪,更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写照。社会资源分布的失衡让90后青年阶层分化、阶层固化趋势明显,通过自我奋斗获得成功的空间被严重挤压。社会分层会导致青年个体的很多行为发生变化,需要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群体青年的特点选择工作切入点,重视不同群体青年的差异化服务。当前,社会矛盾相对容易激化,人的信任体系缺失,90后青年的阶层分化趋势明显,要在把握青年分层需求定位的基础上增强工作针对性、赢得更多公信力。90后为增强就业竞争力也竞相加入成人的“整形大军”,他们想用隆起的鼻子在工作竞争中占得先机。越来越多的青年大学生希望通过整容手术提升就业前景和竞争力,部分大学生认为如果外表出众找到工作的概率就会高得多。

看重事业成功,在创业中赢得自信。当代90后青年表现出强烈的成功欲望。在职业生涯开始阶段他们对“事业成功”的渴望明显领先于“社会生活”等其他领域。青年人专注于工作和专业,希望通过培训提高技能,这是他们渴望进步的标志。选择职业和单位时,青年人把重点放在收入、潜在优势、晋升和进一步培训的机会上。尽管年轻人将工作放在首位,但他们也努力平衡工作与家庭和朋友的关系。近几年,与毕业生人数同步增加的是90后创业者的数量。当代青年创业者如果做和他们的生活方式或年纪相关或已有经验的事情,往往做得很好。但如果做的不是最喜欢的事情,或是比较复杂的商业模式上的东西,就不那么容易做成功。毕竟社会经历和社会资源都少。

对未来有期待。90后年轻人深知中国面临的环境退化和贫富差距等艰巨问题,他们也不悲观和绝望,展望未来的幸福生活,他们的回答听起来就如同中国人在呈现美国梦:房子和庭院、配偶和子女、好工作和好身体,还要有便利的交通。当代青年人追求梦想的巨大力量必将汇聚到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洪流之中,这种力量是民族的希望,也是一股不可战胜的力量。从人的成长历程看,引导90后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至关重要。他们青春的呐喊令人欣慰而感动。对90后要多点个“赞”,这″赞″是肯定,更是鼓励和期许。

猜你喜欢

群体
对当前退役军人群体就业支持政策堵点难点的思考
给特殊困难群体多一些关爱
常被群体误读的中药材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帝王一个短命的群体
为特殊青少年群体遮风挡雨
大学生贫困群体的就业之路初探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不容忽视的校园“小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