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传佛教中的救度母形象

2015-12-13陈立华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藏传佛教

陈立华

(西藏民族学院民族研究院 陕西咸阳 712082)

藏传佛教中的救度母形象

陈立华

(西藏民族学院民族研究院 陕西咸阳 712082)

度母是藏传佛教中被刻画的最多的女性神祇形象,本文通过对度母主尊——绿度母等佛教艺术形象的梳理来分析救度母形象的基本范式和宗教内涵,这种多变的形象是建立在度母是“佛业”的推动者这一佛教理论的基础之上的。

“诸佛之母”;“佛业母”;绿度母;白度母;“破彼他母”

度母,又称圣救度母,是藏传佛教最为重要的女性神祇之一,也是被刻画得最多的宗教艺术形象,无论是在西部阿里荒原中被废弃的宗教遗迹内,还是在拉萨各大寺院的殿堂上,或是藏区普通信众家里的佛龛中,都可以看到度母的造像,在藏族地区,度母慈悲曼妙的形象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度母在藏传佛教中又被称之为“诸佛之母”。“诸佛之母”这一尊号通常适用于两尊女性神祇,一个是“般若佛母”(即般若波罗密多佛母),一个是救度母。般若佛母之所以被看做“诸佛之母”,主要是因为在佛教的认识中,所有最终修成佛果的人都需要经过胜义智慧的法门。但般若佛母更多是一种显宗智慧的象征,并不成为密宗观想的本尊。度母又被称为“佛业母”,因为度母是佛业的象征,般若智慧可以带来智慧,但佛业才是推动这些智慧得以诞生的真正力量。

关于佛业,藏传佛教认为其产生于佛的“三身”理论。佛的法身是所有修成正果的佛陀所具有的一种超越形相的智慧境界。此外,佛还会从超越形相的法身发散出报身和化身以利益众生,这三种形态统称“三身”。佛业的“业”指的是佛菩萨在修成正果之后的行为,也就是普度众生,令他们精进修持,以致证得菩提的行为。佛业又通常被译为“佛力”、“佛行”及“菩提行”。因此,度母之所以被称为“诸佛之母”,是因为她代表了推动众生精进修为以及证悟菩提的佛力。所以般若佛母主要与显宗有关,而度母则主要见于密乘修持之中。和大多数密法修持一样,正确的度母诵咒和观想可以带来世俗谛和胜义谛两个方面的影响。在世俗谛方面,修持者可以通过与佛业的联系,获得健康、幸福、富裕和成功;在胜义谛方面,修持者可以将佛业作为获得正果的推动力量。度母正是因为这两方面力量的原因被称为“诸佛之母”,前者是后者的基石。她代表着无所不在的广大佛业或法力,可以使修行者在世俗的条件下,通过适于其精神的修持,最终达到

成佛的终极目的。由于度母代表着佛业或菩提行,但是这些佛业和菩提行本身并没有固定的表达方式和具体的形象,因此,世界上的度母形相可以是无穷无尽的。[1](P66)

藏传佛教认为度母的幻化之身是不可胜数的,会随缘应化,以不同法相出现,但主要有二十一相,以及五本尊,即绿度母、白度母、黄度母、红度母、黑度母。[2](P16)这种多面性也体现在度母的称谓上,度母有一百零八个名号,每一个名号都代表度母的一个特性,圣救度母只是度母一百零八名号之一。《圣殿中的莲花——度母信仰解析》一书收录了这些名号并做了解释说明。这些名号包括:1、善者女2、威严者3、妙音女4、广目女5、妙智女6、增慧女7、积德女8、摄受女9、妙色女10、益众女11、能伏敌军女12、妙胜女13、天女14、般若母15、圣救度母16、悦心女17、鼓崖女18、妙螺女19、广通女20、明王女21、善辞女22、月容女23、大静女24、不败女25、黄衣女26、白色大幻女27、大势女28、波罗蜜多女29、大猛力女30、大怒女31、能坏女32、寂灭女33、静相女34、尊胜母35、焰光女36、持幢女37、持器女38、迷惑女39、能僵女40、大黑天女41、夜间女42、黑色女43、夜行女44、守护女45、能惑女46、寂静女47、善美女48、妙善女49、等翔女50、梵天女51、明论女52、秘密女53、居穴女54、吉祥女55、做事女56、息业女57、妙育母58、吠陀女59、敏捷女60、饰颅女61、大力女62、大梵女63、真谛女64、无敌女65、大舵手66、悲悯女67、指路女68、妙施女69、善赐女70、引导女71、女色相72、镇无量女73、居山女74、瑜伽母75、成就女76、忿怒女77、甘露女78、静然女79、圣财女80、福相女81、大缘劫女82、善缘女83、示美女84、究竟女85、坏灭女86、威德女87、怒相女88、戒行女89、利乐女90、护佑女91、敬仰女92、真诚女93、语自在女94、静业女95、纤身女96、常恒女97、遍行女98、随行女99、圆成女100、善良女101、开迷女102、育德女103、施财女104、无畏女105、福德女106、释迦果达女107、观世自在女108、自生女,共108个。研究者认为这些名号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和象征意义。每个名号既有所指,也有其特定的涵义,不仅表达了度母幻变无穷的魅力和基本精神,而且也扩大了人们的想象空间。度母的一百零八个名号并非杂乱无章或任意的,是有自己的规则和秩序。它是以救度之母的本义为基点,衍生了蕴涵度母本质特征、道学成就、事业功德、法术神通、活动范围、行为举止和相貌特征等内容和意义而命名的不同名号,并且用佛教的特殊数字‘一百零八’来定,使名号更加神圣化。同时,度母也从一个独立的个体衍生为拥有“一百零八”度母的群体,用有限的形式表述无限的意义,从而扩大了度母本身的社会功能和价值意义。[3](P17-29)

虽然度母的化相众多,但在藏传佛教各个教派的僧俗信徒中最为重视的是二十一度母,藏区的大多数寺院一般每个月至少举行一次二十一度母法会,这个法会又被称为“度母四坛城仪轨”。在虔信藏传佛教的农牧区,普通的信众一般都会背诵《二十一度母礼赞文》,并以诵持礼赞文作为每天必行的功课之一。

二十一度母的名称和顺序因翻译所据底本不一而有一些差异,根据藏文《大藏经》二十一度母依次为:1、救度速勇母2、百秋朗月母3、紫磨金色母4、如来顶髻尊圣母5、吽音叱咤度母6、胜三界母7、破彼他母8、破魔军母9、圣妙施母10、圣无忧母11、圣除贫母12、妙施祥瑞母13、圣熟化母14、妙引忿怒母15、大寂静母16、圣灭欲母17、利乐一切18、圣尊胜母19、圣烬苦母20、妙生悉地母21、圆成一切母。[3](P53-54)

二十一度母虽然都是主尊绿度母的化现,但是她们的形象、蕴意及主领功能都有所不同。按照藏传佛教的观点来看,度母本身是报身像,只有十地菩萨以上才见得到,一般人能看到的只是通常所说的化身。从常见的二十一度母的唐卡画像来看,二十一度母的形象中有寂静像,也有忿怒像。其身体的颜色也有不同,分别显现为绿色、白色、红色、橘色、黑色、青色等不同身色。有一面双臂,也有多面多臂。每个化身都对应救度不同的苦难和对治不同的烦恼。二十一度母形相虽有一些不同,但“最基本的形式是左手拈‘乌巴拉’青莲花,右手结施与愿印。发冠上安住有毗卢遮那佛、宝生佛、不空成就佛、无量光佛等五部佛,以标明其所属的佛菩萨种部或派系之身份,也就是头顶的佛菩萨为其灌顶之神……

二十一位度母的身色、法相和标识也都表达着各自的特征和文化原型。二十一位度母具有绿、红、黑、白、黄、蓝等不同的身体颜色,象征着不同的意义。绿色象征度母驾驭各种事业;白色象征度母之身,同时表示所有一切法清净无染;红色象征度母之语,也表示她无贪恋,对所有众生充满悲悯之情;黑和青蓝色象征度母之意,表示她远离瞋恨,对所有众生充满爱心和慈善之心;黄色(橙)象征度母之功德,同时表示她能使所有众生的一切事业增益圆满。”[3](P72-73)

二十一度母实际是度母的二十一种化现,其主尊是绿度母,或者说绿度母是度母的根本尊。绿度母也是流传最为广泛的度母形象之一。

绿度母像通常为坐式,也有部分为站立式。绿度母的法相为菩萨寂静像,外形呈现十六岁少女像,曼妙而庄严,一面双臂,头戴五智宝冠,左手持莲花,右手结印,以右脚前伸,左腿弯曲的菩萨坐姿安坐于莲花月轮座上。

绿度母造像通体呈现绿色,“绿色代表着能量,是万物之源;绿色同样也代表四大中不可捉摸的风元素,是推动意识从此生前往彼生的主要力量。因此,度母主尊以绿身显示,代表佛业也是通过这种微妙的能量或‘风’传递的。[1](P68)此外,我们知道色彩在艺术表达上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绿色是很特别的颜色,既不是冷色也不属于暖色,但作为大自然中最常见的颜色和春天的象征,绿色代表着生命的勃勃生机与希望,同时也代表安全、平静、舒适之感。色彩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在短波长颜色(如绿色和蓝色)的环境下会产生平静的感觉,而在长波长颜色(如红色和黄色)的环境下更容易兴奋和激动。

“度母的一面之相,含义是所有法为智慧一体;左右二臂,意为胜义和世俗二谛……以各种珠宝、璎珞、镯等严饰其身,表示度母已圆满福慧之所有资粮。绿度母的座台、月轮和各种莲花之座,也有其自身的解释,月轮座,象征着具足智慧;各种莲花座,象征着具有慈悲之本性。”[3](P175)

“她的右脚前伸,左腿弯曲,表示悲智双运,拥有无限的慈悲心和智慧,摄伏三界及恶魔,能随时救度众有情。”度母“右手结施与愿印,即食指与拇指相抵,有施与、令人如意如愿、赐护及普度的意思;左手作结宝印,竖起的食指、中指及小指,分别表义佛、法、僧三宝。”[3](P11)左手持“乌巴拉”,即青莲花,莲花被认为是花、果(莲藕)、种(莲子)并存的花,莲花代表清净无染,光明自在,因而在宗教上有着特别的象征含义,象征着佛的法身、应身、化身同在。度母手中的莲花一朵盛开,一朵未开,一朵呈果实状,代表现在、未来、过去三时,“盛开之花表义现在世界的释迦牟尼佛,未开之花蕾代表以弥勒为首的未来佛,果实表义以迦叶佛为首的过去诸佛,所以它们共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均是如此的依执着佛法的誓愿而行。”[4]“也就是说,度母手持的果实、花朵及花蕾,代表了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一切佛,象征度母为三世诸佛之化现。”[3](P11)

绿度母头戴“五佛宝冠”。五佛冠呈现的是以大日如来为中心的五方佛,表示五智圆满之德,多作五瓣莲形。根据唐不空所译《菩提心论》记载:大日如来为教化众生,将其自身具备的五智变化为五方五佛:中央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代表法界体性智;东方阿閦佛(不动如来),代表大圆镜智;南方宝生佛,代表平等性智;西方阿弥陀佛,代表妙观察智;北方不空成就佛,代表成所作智。这就是极为有名的“五方佛”的来历。五方佛也代表地、水、火、风、空五种本原物质。

北方不空成就佛与度母关联紧密,在藏传佛教的一些密续即密教经典中,视度母为不空成就佛之明妃,在多罗那他《黄金宝鬘·明说度母教法源流》也有提及:“度母在不空成就佛身前发愿:我将拯救十方广大地域的所有有情的灾难。”由于不空成就佛的佛身为绿色,此佛土所转化的烦恼是嫉妒,所净化之蕴是行蕴。与之相应的,对绿度母的形象解释是:“度母是各种事业的成就者,身呈绿色代表着事业,她头戴不空成就佛冠(原注:流传于藏地的度母修持法,由于境域不同,本尊绿度母还有头戴无量光佛冠和五智宝冠的),也是这个道理。同时,从属性而言,绿度母属于不空成就佛之种部。从本性特点来看,其蕴(类别)属于五蕴之识蕴,智慧乃清净法界体性之智。”[3](P174)

众所周知,藏传佛教造像通常都要严格依照度量来绘制或塑造,以绿度母唐卡造像尺寸比例大致如下:“首先画基线和头部线,然后顶髻十指,发高

三指,发际至下颌一面部,颈三指,胸间一面部,脐一面部,小腹三指,私处一面部,主峰八指,足高四指,又四指,总之纬线九条。基线右边留六指为腋线,留一面部为肘线和留六指为腕线,留六指为手顶线,基线左边依次留六指和一面部为臂线,留六指为膝外线,总之经线八条。”[5]

图1:唐卡白描图中的绿度母度量图①

于小冬先生在《藏传佛教绘画史》中提出现存最古老的藏传佛教唐卡,即是一幅绿度母唐卡:“这是一幅十分著名的唐卡,画的是绿度母的形象。其背后有题记为‘热振(寺)的(女)神’等藏文题记。根据度母左右两上角的阿底侠和仲顿巴形象,及造像风格和题记与建寺年代等综合考证被认为是1080年前,噶当教派僧人嘱当时画师为纪念阿底侠和仲顿巴而制的唐卡,也极有可能就是阿底侠大师请外域印度的画师制作的,这是今天传世的唐卡中所能见到的最早一幅唐卡作品……因其波罗风格②特征的纯正,制作年代的古老,保存的完好无损,题记中记载的出处年代明确,历史人物身份可信等优势,历来被国外藏学家所重视,特别是这一作品与噶当派的主寺热振寺的关系,印证了阿底侠大师请印度超戒寺画僧精制三幅‘布画’作为噶当绘画范本的史实。”[6]

除了绿度母以外,常见的度母形象还有白度母。白度母的造像特征与绿度母法相大致相似,不同之处是白度母双腿结金刚跏跌坐于莲花月轮之上,除双眼外,眉心还有一目,两手心和两脚心也各有一目,一共七目,所以被称为“七眼佛母”。白度母的法相也是菩萨寂静像,外形呈现十六岁妙龄少女像形象,一面二臂,法相寂静。肤色洁白,玲珑剔透,颈挂珠宝璎珞,身配头饰、耳饰、项饰、胸饰、腰饰、手镯、脚钏,佩戴铃串等物,祥和庄严。右手为施愿印以示救助,左手持乌巴拉花共有三朵,一朵含苞,一朵半开,一朵全开,含义同前所示。白度母身相白色为息灾之意,眉心一目观十方无量佛土,其余六目观六道众生。白度母最为温柔善良,聪慧亲切,一切有情被其观望到的皆可获得解脱,七眼能够照见一切瘟疫疾病的缘起从而消除之,因而被视为具可增寿之神力,与无量寿佛及尊胜佛母共奉为“长寿三尊”。

图2:唐卡白描图中的白度母度量图①

度母的形象除了寂静像以外,还有半寂静半忿怒像和忿怒像。关于度母的忿怒像的形象,被表现的较少,但在多罗那他的《黄金宝鬘·明说度母教法源流》所说的度母救度[故事9]③中的正是度母忿怒像之一的“破彼他母”,破彼他母肤色为黑色,一面四臂,其中一手托法轮,一手持莲花,一手握宝剑,一手施期克印,呈现忿怒像,在《二十一度母礼赞文》中对该尊度母的颂文是:“敬礼破彼他度母,于彼幻轮皆摧毁,展左卷右作足踏,焰光炽盛极明耀”。此尊度母被认为可以摧破一切魔众,修持明咒之主,以及其他一切以幻化方式的伤害。在《黄金宝鬘·明说度母教法源流》的这则故事中出现的度母正是“一位手握利剑的黑色天女,结期克印④”的破彼他母,也是在文献作品中出现的对度母忿怒像形象的具体体现。

结语

度母在藏传佛教中具有丰富的艺术形象,为藏族社会的各阶层广泛接受和信仰。上自元朝帝师八思巴、兴建扎什伦布寺的一世达赖喇嘛这样的著名宗教领袖人物,下至社会底层的贩夫走卒,都普遍接受这一信仰。在这一信仰的普及过程中,度母的形象不仅是信众膜拜观想的对象,同时也是引导信众进一步加深信仰的重要因素。其“闻声救度”的特质使得藏传佛教流布地区的僧俗信众普遍对度母有一种牢固的情感联系与信仰,往往抱有“如同母亲般”的依赖感和亲切感。度母无有分别、慈悲迅勇、闻声救度的形象时时出现于普通信众日常功课的祈祷声中,成为弱者最为坚实的依怙。

[注 释]

①图片来自网络:中国唐卡网http://www.cntangka.com/arti⁃cle.php?id=682

②指出现在绘画与雕塑中的印度波罗王朝(公元8世纪中至12世纪末)时代的艺术样式,该王朝以支持和保护佛教而著名。

③括号中的文字及序号为笔者翻译《黄金宝鬘》时所加。

④为密宗中的降魔印,以中指和大拇指相抵,竖食指。

[1]吉布.唐卡中的度母、明妃、天女[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诺布旺典.唐卡中的绿度母[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9.

[3]德吉卓玛.圣殿中的莲花——度母信仰解析[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

[4]盛丽.浅论绿度母造像的内涵[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1(5).

[5]李南.唐卡造像特征略说——以白度母和绿度母比较[J].艺术天地,2011(9).

[6]于小冬.藏传佛教绘画史[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 索南才让]

[校 对 陈鹏辉]

B948

A

1003-8388(2015)03-0034-05

2015-04-02

陈立华(1978-),女,广东台山人,现为西藏民族学院民族研究院教师,宗教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藏传佛教文化、民国藏史。

猜你喜欢

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关公信仰新论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试论藏传佛教中国化历史进程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藏传佛教觉囊派绘画遗存概说
论德里罗小说的藏传佛教渊源
藏传佛教“大手印”法在西夏的流传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藏传佛教寺庙管理的思考
喇嘛“斗法”考——兼论忽必烈及元皇室独尊藏传佛教的由来
现代藏传佛教系统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