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患儿的临床特征研究

2015-12-13王贵波孙传玮

安徽医药 2015年7期
关键词:年龄组穿孔阑尾炎

王贵波,张 力,邢 静,孙传玮,武 娜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小儿外科,河北张家口 075000)

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是小儿常见的急腹症,大量的细菌会被腹膜或肠系膜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严重者可以引起败血症而威胁生命,因此,早期诊断阑尾炎穿孔十分重要。由于解剖和生理方面的差异,小儿急性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临床特征与成人有所不同。为了探讨急性穿孔性阑尾炎在不同年龄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差异,为临床上早期诊断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6例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共救治急性阑尾炎患儿366例,其中急性穿孔性阑尾炎76例,患儿的总穿孔率为20.8%。收集全部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全部资料均完整。

1.2 方法 计算比较男女患儿以及不同病程的急性阑尾炎的穿孔率,根据年龄将76例患儿分为3岁以下、4~6岁、7~12岁、13~16岁四个年龄组,比较不同年龄组的穿孔率、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的差异。

1.3 统计学处理 资料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普通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则行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当 P<0.05时,认为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年的急性阑尾炎患儿的穿孔率比较 结果表明,2009、2010、2011、2012、2013年的急性阑尾炎患儿的穿孔率分别为 16.9%、20.0%、20.5%、22.1%、23.4%。每年的穿孔率均比前一年高,各年的穿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2.2 男女患儿、不同年龄组、不同病程的急性阑尾炎的穿孔率比较 结果表明,男女患儿的穿孔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患儿的年龄越小,穿孔率越高(P<0.05)。而患儿的病程越长,穿孔率越高(P<0.05)。详见表1。

表1 男女患儿、不同病程、不同年龄组的急性阑尾炎的穿孔率比较

2.3 不同年龄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发生率比较 临床症状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患儿的转移性右下腹痛的发生率逐渐增高,而发热和腹泻的发生率逐渐降低(P<0.05)。体征中随着年龄的增长,患儿的腹痛压痛和肌紧张的发生率逐渐增高(P<0.05),其他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2。

表2 不同年龄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发生率比较/n(%)

2.4 不同年龄组患儿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 资料列于表3。经秩和检验:各年龄组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检查结果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3 不同年龄组患儿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n(%)

2.5 不同年龄组患儿的影像学检查结果比较 资料列于表4。经卡方检验:各年龄组的腹腔平片的检查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腹部B超的检查结果中,3岁以下年龄组的患儿的右下腹液性病变以及13~16岁年龄组的肠梗阻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各年龄组(P<0.05)。腹部CT的检查结果中,13~16岁年龄组的肠壁增厚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P <0.05)。

3 讨论

小儿的急性阑尾炎病情发展迅速且较重,早期常常出现高热、恶心、呕吐等非典型的急性阑尾炎的症状,较少有明显的右下腹局部压痛、反跳痛等体征,再加上小儿的表述不确切,查体时不能很好地配合,因此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比较困难,容易误诊[1-4]。由于阑尾的血管较小,且无交通支,阑尾开口较大,并且壁较薄,如果阑尾出现血运障碍,容易导致阑尾坏死,甚至穿孔[5]。本研究中近5年的急性阑尾炎患儿的穿孔率范围为16.9% ~23.4%,穿孔率呈逐年提高趋势,但无明显差异(P>0.05)。

本研究中,近5年我院急性阑尾炎患儿的总穿孔率为20.8%(76/366),此比例低于 Newman 等[6]报道的 36.0%以及孙松等[7]报道的 24.68%,高于顾秀文等[8]报道的17.84%。在76例急性穿孔性阑尾炎的患儿中,男女患儿的穿孔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患儿的穿孔率逐渐降低(P<0.05),这与孙松等[7]的报道一致。并且随着就诊时间的增加,患儿的穿孔率逐渐增加(P<0.05)。因此,不能忽视小儿的急性阑尾炎,特别是对于3岁以下的患儿,尽早进行诊治,降低患儿的穿孔率。

表4 不同年龄组患儿的影像学检查结果比较/n(%)

临床症状中腹痛最常见(84.2%),而转移性右下腹痛最少见(21.1%),随着年龄的增长,患儿的转移性右下腹痛的发生率逐渐增高,而发热和腹泻的发生率逐渐降低(P<0.05)。体征中腹部压痛最常见(48.6%),而肠鸣音异常最少见(31.6%),随着年龄的增长,患儿的腹痛压痛和肌紧张的发生率逐渐增高(P<0.05)。因此,急性穿孔性阑尾炎的患儿大多表现为腹痛、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等非典型的阑尾炎症状,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痛较少见,并且年龄越小,患儿的非典型症状越常见,这给临床上通过临床表现来诊断急性穿孔性阑尾炎带来了诸多困难,容易使临床医生误诊为急性肠胃炎、肠梗阻等,延误了阑尾炎的治疗,导致临床上阑尾炎的穿孔率较高,患儿的预后较差。

实验室检查方面,患儿的白细胞大多在(10~20)×109/L这个范围,中性粒细胞比例在70% ~90%这个范围最常见,各年龄组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检查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有研究结果[9]表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和C反应蛋白三者的联合检测有助于降低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患儿的漏诊率和误诊率,提高诊断效率。多数患儿的腹部平片表现为腹腔游离液体,各年龄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因此,仅进行简单的腹部平片检查不能很好地帮助诊断,应该再进行腹部的B超和CT。B超虽然能直接观察阑尾的形态和大小等方面,但结果与仪器的分辨率、病变部位及检查者的素质息息相关,对于病程较短的阑尾炎的病变的显示较为局限,只能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和确定手术时机提供依据[10]。而螺旋CT检查是一种快速、无创伤的检查方法,对于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典型以及肥胖的小儿穿孔性阑尾炎,可以借助腹部CT等影像学检查来帮助诊断[11]。因此,医师在面对急腹症的患儿时,应先仔细询问病史并进行临床查体,并进行实验室检查和腹部平片、B超、CT等影像学检查[9-11],必要时候进行右下腹诊断性穿刺,抽出腹水进行常规检查和细菌培养,综合分析临床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认真进行鉴别诊断,尽早对急性阑尾炎患儿进行诊治,尽可能降低患儿的穿孔率。

[1]伍 磊.小儿急性阑尾炎58例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9):56-57.

[2]邵 敏.关于对小儿18例急性阑尾炎误诊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7):34-35.

[3]马新生,赵贤峰,张风华,等.小儿急性阑尾炎误诊149例[J].临床误诊误治,2014,27(2):19-21.

[4]何绍烜,李思齐,周 东,等.小儿阑尾炎误诊69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5):3639.

[5]肖士文,何从科,段元领.450例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8):97- 98.

[6]Newman K,Ponsky T,Kittle K,et al.Appendicitis2000:variability in practice,outcomes,and resource utilization at thirty pediatric hospitals[J].J Pediatr Surg,2003,38(3):372-379.

[7]孙 松,Bal Mukunda Basnet,郑 珊.不同年龄小儿穿孔性阑尾炎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差异分析[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3,34(11):814-818.

[8]顾秀文,金先庆,李晓庆,等.1179例小儿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0,39(17):2357-2361.

[9]寿铁军,李 勇,马能强,等.穿孔性阑尾炎患儿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C反应蛋白的检测价值[J].现代实用医学,2011,23(6):638-639.

[10]周美春.B超在小儿阑尾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35):196,198.

[11]潘 明,严 磊.CT在急性阑尾炎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05,4(1):31-33.

猜你喜欢

年龄组穿孔阑尾炎
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在老年复杂性阑尾炎诊断中应用
阑尾炎有哪些分类
阑尾炎能自愈吗?
阑尾炎一定要用手术治疗吗?
頤和園十七孔橋再現“金光穿孔”景象
2005年与2010年河北省经济较好与经济一般城市成年女子健身程度的比较与分析
高原地区736例消化性溃疡临床特点分析
穿孔瓷盘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术前术后护理方法探讨
32例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的诊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