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维修企业推行现代学徒制的思考
2015-12-13广东柳炽伟
◆文/广东 柳炽伟
针对当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本文探讨了在汽车维修企业推行现代学徒制的内涵、特征、激励与保障条件;阐述了在汽车后市场实施现代学徒制,应如何建立系统双元制课程、建立适合生产和教育双特性的教学方法、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双师型专兼职师资队伍的建设等内容。
2014年,国务院以及教育部分别发文《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明确支持和鼓励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这几年国内已有一些职业院校开展了“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探索,总结了可贵的经验。当前汽车后市场行业发展迅速,迫切需要高素质的职业人才。在有条件的汽车企业试行职业院校和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进一步完善校企融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对汽车后市场的人才培养及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顶岗实习是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与企业的主要的校企合作模式,但顶岗实习的管理比较松散,校企沟通不足。企业一般只是将学生作为普通的廉价劳力使用,没有制定或执行顶岗实习的教学目标和计划。企业方仍盛行传统的学徒制观点,各工作岗位的“师傅”并未意识到顶岗实习对学生的课程意义和教导要求,按传统学徒的培养方法,使进厂实习的学生长时间从事简单的洗车、保养、钣喷学徒等工作,或成为随时抽调到人手紧缺部门的“临时工”,基本不涉及岗位核心技能实践和理论的应用,不少学生心理落差巨大,纷纷跳槽离开或转行。“订单班”也常常是流于企业挂名和优先挑选学生的形式,没有落实导师制度和企业课程要求,最终未能完成企业培养学生的教学任务。“校中厂”或“厂中校”等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合作建设,由于合作机制和汽车服务特性的限制,在汽车后市场推广困难重重。
二、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内涵与特征
现代学徒制具备了传统“学徒制”的功能和特征,同时又具有“现代性”特点。
传统的“学徒制”在汽车维修行业盛行多年,它是一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以师傅的言传身教为主要形式的职业技能传授形式,师傅通过真实情景下进行示范,向学徒解释工作内容和工作要领,教学生如何完成工作任务。学徒通过观察,领会正确的操作行为并将其用于类似的工作中。在学徒完成工作任务后,师傅通过分析给予评价或意见反馈,完善学徒的训练。
“现代性”是指现代学徒制引入了学校教育,双元制是其基本特征,学徒既是“员工”,也是“学生”,学习地点包括企业和学校,采用工学交替的学习方式,也即学徒一段时间在职业学校批量接受正规教育,其他时间在企业接受相关的技能培训。“现代学徒制”拓宽了学生的生活学习空间,克服了传统学徒制单纯靠工作经验的积累带来的知识狭窄,消除了传统职业教育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和技能操作训练后仍未能达到企业职业能力要求的状况,是根据专业特色及其依托行业的特点,建立起来的一种跨界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推行现代学徒制的激励与保障条件
以现行教育与就业政策制度的约束,以及社会观念背景影响下,大力推行现代学徒制仍存在较大的阻力。企业在衡量既得利益、风险和各方面投入后,参与积极性不高,特别是汽车后市场企业一般规模都较小,困难较多。要开展校企融合的现代学徒制的职业教学,需要更多的外部激励措施与保障条件。
1.多方协助机制
在德国、英国和瑞士等欧洲国家,现代学徒制的发展时间较长,也取得比较好的成果和经验。综观各国的学徒制模式各有特点和优势,但是都不能缺少政府的主导和行业组织的参与协助。一般而言,政府对当前职业教育的过程与结果负责,需要从长远与全局角度保证职业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包括在法规、政策、制度、资金等方面提供保障,建立必要的技术、学历证书体系、把关学徒协议的签署与执行,发布可供民众选择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等。行业协会负责组织企业用工情况调研,企业资源利用的协调,非职业学校课程标准制定,在企业推广应用新的教育培训方法,以及代表政府组织开展学徒出师的最后评估考试等。职业学校除了教育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可迁移的基础技能外,还应考虑学生职业发展需要,进行通识教育和学科基础知识教育。企业则采用以工作本位学习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安排学徒有计划地从事相关岗位工作,在做中学,突出实践针对性与理论的应用性,注重企业特定岗位的技术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养成,最终具备胜任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
2.法律法规的支持
职业教育相关法令的颁布与修改、更新,是促进和保证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有效实施的必要条件。例如,我国目前在法律层面还没有学徒的身份界定,学徒合法权益没有法律保证,应参考国外现代学徒制,在国家法律层面明确规定现代学徒制的合法地位,阐述学徒、企业和学校各自的责任与权利,为学徒学习提供了明确的法律规范,通过学徒合同等方式保障学徒的特殊的合法身份以及相应的受教育权、劳动保护和社会福利等权益,使学徒制的开展有法可依。此外应出台鼓励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优惠政策,如地方政府根据企业培养人员的质量和数量适当减免税收等。
3.招生与招工制度改革
实施现代学徒制要解决学徒工的“学生”与“学徒”的双身份问题,应推行“招生即招工、招工即招生”的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相结合的制度。我国现有高职院校招生仅仅停留在面向普高生和中职生的层面,应给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职业院校更为灵活的、优惠的招生政策,应扩大学校自主招生权。学校留有面向企业招收优秀员工的空间,可以改革考试方式,出台在职人员就读高职院校的招生考试新标准,推行“注册招生”制度,让企业骨干技术工人有学历提升和文化提升的机会。各地方政府应明确出师学徒(即具备高级或中级工职业资格的职业院校毕业生)的起薪点,避免当前将高职毕业生长期作学徒工使用状况,促进企业自身积极培养学徒工。
4.建立相应技术框架与证书体系
在国家政府层面应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证书与职业技术资格框架体系,制定各种职业教育相关标准,比如教师准入标准、职业资格证书标准、考核标准、毕业标准等。带有严格区分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既帮助用人单位清楚了解证书持有者的能力等级与学习情况,又可以在自愿的基础上为学习者提供更大选择空间。职业资格证书体系成功地与职业教育、就业市场联系在一起,给予民众在教育与就业之间充分的选择权,也为劳动力素质的提升提供客观条件。例如,英国针对职业教育,建立了学校本位的“职业技术教育”和企业本位的“国家职业资格教育”两条学习途径。职业技术教育设有8个级别的职业证书(文凭),国家职业资格(NVQ)也有5个等级,两条途径在不同级别间建立了对应关系,较好地解决了各种资格统一的问题,同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对全体公民都适用的终身教育体系。在德国和瑞士的职业教育,属于企业本位的职业教育形态,没有建立完整的两条职业教育路径,但其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同时是接受更高学历教育的文凭和市场就业能力证明。
按我国的现状,现代学徒制可采用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方式,学徒毕业可颁发双证书,即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的学历证书应能与普通教育证书相衔接,即完成相同层次学习后,学生可进行更高级别的学历教育,包括其他类型的学历教育。职业资格证书颁发国家职业资格体系证书,根据学生毕业时技能考核成绩高低获取不同级别的职业资格证书。只有学徒拥有了职业资格,才能获得社会所认可的专业地位,增强“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效力。
目前我国的职业资格证书不统一,各地考核标准不同,不少地区为完成行政指标滥发证书,证书含金量和社会认可度低,直接影响了职业教育质量的评价。我国应该探索如何将专业组织引进职业资格标准认定过程中,努力以专业组织(代表国家政府)制定的标准与要求作为学生能力的评价标准。
5.经费的分担与支持
虽然从企业用工角度考虑,学徒的应用能给企业减少一些劳动力成本,但从办学过程来看,学徒培养过程需要多地点办学、多类型教师合作参与,因而决定了其培养成本的高昂。汽车服务企业大部分生产规模不大,学徒需求量不多,因此其劳动力成本获利较培养成本而言差额较大。为激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在“现代学徒制”试验推广阶段,国家应以项目式或按出师学徒人数补贴、减免税收等形式给与支持与鼓励。长期来看,培养成本遵从教育经济学“谁受益谁承担”的最佳成本分摊原则,即所有受益群体包括政府、社会、行业、企业以及个人都从各自受益程度出发,共同分担整个学徒培训所产生的费用成本。由于汽车服务行业企业规模较小,可通过专业组织协调共同分担学徒培养费用。
四、校企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关键要素
职业学校和企业在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过程中,应着力解决好课程体系构建、课程组织实施、教学与学徒的考核评价、双师素质培养等问题。
1.建立系统的双元制课程体系
现代学徒制的教学开展由职业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采用双元制课程体系,两个主体分别按照框架教学计划和学徒培养标准开展教学,学校课程与企业课程的学时比例一般达到3∶7。企业课程是中心,学校课程为企业课程服务,这与学校本位的课程体系有明显差别。在构建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学徒培养的“职业性”,不是简单地按以往的系统性教学内容为逻辑主线,应考虑如何在岗位工作任务中融入更系统的专业知识,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真正形成融合学生人文素养、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的课程体系。
开发企业课程,应发挥企业技术与管理人员、学校教师、课程开发专家等多方面人员的作用,依据企业相关岗位的工作流程和不同职级的职业能力要素来构建课程体系,诸如汽车展厅销售、汽车营销与管理、汽车服务接待、汽车保养、汽车快修、总成大修、汽车故障诊断、汽车配件营销与管理等系列课程。同时,课程的内容还要考虑与学校课程的有效衔接。
在课程设置中,针对汽车服务企业服务对象复杂、生产过程不确定因素较多的特点,学徒授课时间常常不能固定,因此为保证课程教学完整性,采用小模块课程灵活学习将是一种比较合适的方式。参考英国或者德国的职业教育,都采取了小模块的课程设计,保证了学徒制教学有足够柔性。
2.实施适合生产及教育双特性的教学方法
由于教学空间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参与主体多元化等特点,在教学管理运行中,要求做到工学衔接合理,以学校为主和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组织形式已经无法适应这种要求,必须改革现行教学组织模式和管理体制,表现在学习时间段的安排上是工与“学”的交替,在学习内容上是工与学的结合。鉴于企业生产任务的不确定性和学校教学任务连续性之间的矛盾,要依据培养过程中学生发展的共性和个性需求选择教学组织方式,实行校企共同参与的“柔性化”的教学管理模式。“共同参与”包括校企共同实施课程管理、共同评价课程效果和共同评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绩效等。“柔性化”主要指以下三方面:一是指授课形式的多样性。企业课程应建立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基础上,根据学生在企业的学习和工作特点,建立多样化的企业课堂,除了集中授课外,更多采用现场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师傅辅导等多种便于学生学习的方式。二是指校企交替学习时间的灵活安排。可以安排学生每周有两天在学校学习,三天在企业工作;也可以按月交替校企轮换学习,主要以授课内容需要为主要依据。当然在校连续学习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和积极性。三是指学生分班分组学习的可塑性。汽车服务企业一般规模不大,同类性质的工作岗位不可能同时容纳过多的学徒,同时要考虑企业生产能力的稳定性,如何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安排,应视情况灵活调整。
3.建立综合的考核评价体系
国家职业技术框架与证书体系的职业资格标准应成为现代学徒教学绩效的考核依据。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发学徒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学生标准”与“学徒标准”相结合的评价考核体系,明确企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学习内容,制定企业“学徒”考核标准和方案。
学徒考核内容应该是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和完成任务的情况。一方面注重实施过程考核,定期对学生的课业学习状况进行考核,适时进行反馈、沟通,保证学习过程的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过程考核尤其适合面向学生成长的发展性学习评价, 突出对学生人文素养、职业素养、文化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评价。过程考核采用学分制,制定和参照课程教学目标和职业标准,通过让学徒完成各项任务,收集他满足评估标准要素的证据来确定学徒是否获得该课程的学分,学生总学分应达到该等级教育专业毕业学分要求。另一方面,根据“学徒”岗位职业标准,要求学生毕业前参加针对性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才能成为企业正式员工,以保证出师学徒的职业能力达标。
这种综合测评的方式是将英国和德国的经验相融合,学习英国的课程评估方法,制定具体的等级证书课程标准,通过校企双方对技能点的逐项评估,获得相应学分,同时吸纳德国通过毕业前技能综合测试的办法,严格控制好学生的学习质量。
4.建立双师型的专兼职师资队伍
推行现代学徒制的职业教育模式,离不开打造既是讲师又是技师的“双师型”专兼职师资队伍。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已有相当数量的专业教师,他们需要的是进一步参与企业的实践,了解企业工作流程,深刻理解职业岗位能力的组成要素与要求,加强与企业师傅的沟通,能制定配合企业任务的理论课程模块,合理地将系统化的理论知识融合到各个模块化课程当中。企业的“师傅”的选拔培养,是现代学徒制实施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因素之一。在选拔上,应将那些能吃苦耐劳,同时作风正派、爱岗敬业的能工巧匠、业务骨干、技术负责人等纳入到师傅队伍中。在培养中注重师傅教学技能与人文素质的综合提升,加强师傅、教师、学徒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及时纠正工作与教学实施中不恰当之处。在管理中应制定师傅的激励机制,通过物质或精神方面的奖励去激励师傅努力工作。
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在许多行业与职业院校已取得较好的成绩。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职业教育模式,也将成为汽车职业教育的一种有益尝试,并将成为近期汽车职业教育改革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