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习题》
2015-12-12王建刚唐荣山
王建刚 唐荣山
《补充习题》是与苏教版小语教材相配套的课堂练习册,它依托教材,立足课堂,重点、难点突出,对于学生课堂所学的知识起着一定的巩固作用。如果我们对其进行深入解读,对于把握课堂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一、 为制定教学目标,有章可循
苏教版四上《诚实与信任》一课,文章内容简单,故事浅显易懂,到底该教什么呢?翻开本课的《补充习题》,其第3项训练:
读一读,想一想,写一写。
1.请你用“ ”画出能说明当晚能见度很差的原因的语句,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
2.请你用“ ”画出能表示这一事故无人知晓的语句,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
这道题编者的意图,就是提醒教者在教学时,要关注文本语言的表达——“怎么写”。有了这道题的帮助,制定教学目标就有了依据。于是,本节课教学目标,就制定为“能初步掌握课文表现人物诚实的表达方法。”所以,教者在备课时,不妨就可以借鉴《补充习题》而制定教学目标,使得教学目标有章可循。
二、 通过比较阅读,强化文本表达方式
在执教《珍珠鸟》一课时,笔者问学生:“信赖真的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生活中,还真的有由信赖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请同学们打开本课《补充习题》的第5题,“读一读,联系课文第6自然段想一想,这篇短文表达了什么?”
为一只海鸥等待
在旧金山的渔人码头,一群群海鸥就在马路上栖息、觅食。我亲眼看见,当一辆卧车开到跟前时,一只海鸥就是不走。司机也不按喇叭,耐心地在那里等着。大约3分钟后,海鸥才颠颠儿地离开,车子这才缓缓地驶走。而在第一辆车子后面排起的十几辆车,没有一个人着急,都在静静地等候这只海鸥自行离开。
师:同学们,读了《为一只海鸥等待》这篇文章后,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生:海鸥非常信赖人们,“信赖”,果真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生:读了这篇文章,我的内心感到很温暖。
师:同学们,课文第6自然段和这篇小文章,它们有没有共同之处吗?
生:它们都与“信赖”有关。
生:信赖,都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师:这两篇文章都表现出动物信赖人类,在写作方面有没有共同之处呢?
生:它们都写得非常细致。
师:说得对,“笔不觉停了”,“司机不按喇叭,耐心地在那里等着”,这些细微的动作,作者都细腻地描绘出来,交代清楚了动物“信赖”人类的原因,让我们看到了因信赖而创造出的美好境界。
将课文第6自然段和《补充习题》中《为一只海鸥等待》进行比较阅读,一方面,积淀了“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的情感;另一方面,让学生意识到要对人物进行细腻的描写,那怕是一个细微的动作,都能表现出人类对动物的关爱;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写文章时,对细节进行细致的描写,更能表现出人物的形象。
《补充习题》上的“补充阅读”是编者精心选编的,选编文章的主旨及表达方式与课文相似。“比较”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式,若将课文与“补充阅读”进行比较阅读,可以起到增强文本表达方式的作用。
三、 借助“补充阅读”,迁移运用
《补充习题》在很多课文的练习中都给出了相关的拓展阅读的资料,合理运用这些资料,可以丰满课文人物形象,促进读写迁移,积累内化语言,将学生从课内引向课外。如苏教版四上《说勤奋》是一篇说理文,而四下课文中没有说理文,要到五年级才继续学习说理文,这中间间隔了一学期,对学生而言,恐怕会对“说理文”印象变得模糊,为了加深学生对这类文体的印象,不妨在四下带领学生重温一下“说理文”的表达方式,可以起到复习、巩固的效果。
教完四下第10课《公仪休拒收礼物》后,我让学生阅读本课《补充习题》上的“补充阅读”——《包拯“寿日薄酒促膝谈”》《贪官的哲学》。
师:如果让你们写说服“每个人都应清正廉洁”的文章,你们打算怎么写?
生:首先,我想写做官,无论是大官,还是小官,都要像包公一样清正廉洁。
师:接下去,你们想举什么例子呢?
生:我想举公仪休的例子。别人送给他最爱吃的鱼,无论别人怎么请求,他却不接受。因为他知道,如果收了别人的鱼,那就要照人家意思办事,这样就难免要违犯国家的法纪,可见公仪休是一位清正廉洁的人。
生:我想举包拯的例子。包拯六十寿辰当日,他让儿子在门外拒收礼物,就连同朝为官的同乡挚友张奎想送给的一首诗,包拯也婉言谢绝。由此可见,包拯真是一位清正廉洁的好官。
师:你们还想举什么例子呢?
生:我也想举个例子,但是他与清正廉洁的包公相反,他是一位贪官,他的所作所为让人厌恶。他在案台上有两个牌子,一个写着“情有可原”,一个写着“理无可恕”。告状的人要是给他送钱物,他就把两块牌子排成“理无可恕,情有可原”的一句话;如果告状的人不给钱物,他就把两块牌子排成“情有可原,理无可恕”。他的行为令人厌恶。
师:例子举完啦,最后你们还想说什么?
生:只有像公仪休、包公一样的清官,才能受到老百姓的爱戴;如果是贪官,就会受到人们厌恶和憎恨。
师:接下来,老师就把你们说的串在一起,读给大家听听。(略)
通过学习,学生不仅重温了说理文的表达方式,还借助“补充阅读”,迁移运用了说理文的表达方式。“补充阅读”为学生提供了与课文表达主旨一致的几篇文章,就可以将“补充阅读”的文章和课文组合在一起,并引导学生为写“说理文”提供写作素材。
(作者单位:洪泽外国语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