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悟教研员

2015-12-12李亮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5年12期
关键词:教研室教研员教研

我已经做了18年教研,后面留给我工作的时日也已经并不宽绰。这一算,心里倒辄自生出些“岁月如斯”的惆怅与感慨来。

不禁又想起我的师长,也是我的教研前辈——朱家珑先生,在我做教研员时叮嘱我的几句话:“不要把教研员当官做”;“人才在基层”;“有所为有所不为”。做教研员的时间愈久,愈觉得这些话语意味深长。

“不要把教研员当官做”,这是一句善意的警示。“教研员”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富含中国教育元素的职位,教研室虽不是行政衙门,教研员也并非官员,但各级教研室和教研员却担负着一定的教学研究、管理及指导的职能。在基层学校和老师眼里,教研员意味着某种资历、资格甚至权威,因而备受尊崇。老师们在乎教研员的态度,在意教研员的评价,期待着教研员能对他们的工作提供指导和帮助。教研员的这种身份优势,为教研工作带来了不少便利,但也容易迷失自我。教研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最让一线老师不能接受的就是身份错位。好为人师、求全责备、居高临下、颐指气使,不经意间便把自己当作了“上级领导”和“教学权威”,也在不知不觉中疏离了老师,偏离了教研工作的主旨。这难道不需要警醒么?教研员在没有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前,姑且先把自己当作教师中的一员,和她们一起实践、一起思考、一起研讨,共同发现教学问题,达成教学任务,探究教学真理。教研员权威的确立,靠的不是“威权”不是“官腔”,而是自身的真才实学和人格力量。只有努力占领人格、学术两个高地,教研员才能游刃有余地开展工作。

“人才在基层”,这是一句智慧的点拨。其间暗含了教研工作的基本方略,第一,教研员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眼睛向下,深入基层,向老师学习,为老师服务,这是教研工作的核心成分;第二,教研员的每一项工作、每一次活动都必须依赖广大教师的积极响应和深度参与,因此,尊重基层教师,发挥骨干教师作用,凝聚大家的智慧,是教研员达成工作目标的最佳路径。成事在人,教研员个体的影响总是有限的,无论多么辛勤的工作,对一个区域来说也是杯水车薪,怎么办?唯有依靠教师和团队的力量。要凝聚特级教师团队、骨干教师团队、新秀教师团队,要让不同的教师团队在区域中肩负不同的责任,也获得不同的发展,要让这些教师群体中的佼佼者,成为区域教师整体发展的智力资源,让优秀教师的团体不断壮大。教研员应当建立自己学科的“人才库”,领悟“人才培养和使用”之道,一个具备“识人之慧眼,容人之胸怀,用人之胆识”的教研员,一定会广受教师的欢迎和拥戴。陶行知曾说:“先生之最大快乐,是培养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教研员的最大快乐,何尝不是身边围着一群值得自己崇拜的教师呢?

“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是一句中肯的提醒。教研工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教研员要做并且可以做的事情很多。“不作为”是一种懈怠,自不足取,但热情虚高,希冀大施拳脚、大展宏图的念想,也需审慎。拿组织教研活动来说,高质量、针对性强的活动总是让教师受益良多,深受教师喜爱,因此,教研员大多热衷于组织各种活动,但活动绝不是越多越好,越频繁越好。老子说“少则得,多则惑”,日常的教研活动如果过多,让教师疲于奔命,难免殃及日常教学本身。因此,教研员安排活动务必顾全大局,防止各类各级教研活动架床叠屋,基层学校和教师招架不住。

朱家珑先生的三句话不啻是灯塔,陪伴并指引我走过了18年教研生涯,未来,我还当铭记这些话语,时时自勉并与我的教研同行共勉之。

(李亮,博士、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副主编、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教研员、江苏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全国识字写字教学联盟主席)

猜你喜欢

教研室教研员教研
海军军医大学生理学教研室
海军军医大学神经生物学教研室
海军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下)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上)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为教研员“下水”击掌叫好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