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湖北省发展蔬菜千亿产业的建议

2015-12-12何建军陈学玲关健梅新施建斌蔡沙李露薛淑静张国真姚晓玲汪超王金华周明张金木王俊程薇

长江蔬菜 2015年2期
关键词:茭白水生湖北省

何建军 ,陈学玲 ,关健 ,梅新 ,施建斌 ,蔡沙 ,李露 ,薛淑静 ,张国真 ,姚晓玲 ,汪超,王金华 ,周明 ,张金木 ,王俊 ,程薇

(1.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核农技术研究所,武汉,430064;2.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农产品加工分中心;3.国家食用菌加工研发分中心;4.湖北工业大学)

湖北地处南北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四季分明,土壤、雨水和光热资源条件适宜耐热、喜温、耐寒等各类蔬菜的生长。湖北是全国蔬菜生产大省,该省主要蔬菜产业已纳入农业部“十二五”《全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湖北位于华中地区,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如今湖北有“三环十射”的快速公路交通网络、有通达全国的高速铁路系统、有立足国内且辐射东南亚的航空网络和通江达海的水运格局,其战略位置尤为突出,是蔬菜产品向全国辐射的集散中心。因此,湖北的蔬菜生产供应在我国蔬菜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下具有明显的地理优势与区位优势。

湖北蔬菜增值前景极大,发展后劲很足,湖北省正致力于发展蔬菜千亿产业工程,就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 加快标准蔬菜园创建

通过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在优势产区建设一批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的生产基地,实现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销售品牌化和经营产业化,带动湖北省蔬菜产业向“三型”产业,即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质量安全型产业转变,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产业竞争力,确保蔬菜市场有效供给、蔬菜生产者收入稳定增加、蔬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创建标准蔬菜园可起到示范样板作用,带动其他蔬菜基地的发展壮大,提高蔬菜品质、产量和食用安全性,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蔬菜的销售。湖北省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建设较多的标准蔬菜园,形成湖北蔬菜品牌,带动湖北蔬菜更快发展。

2 加大沼气池建设

菜帮、菜叶等蔬菜废弃物对我国环境的污染十分严重,已受到国家农业部和财政部的高度重视,因此要求各地注重菜帮、菜叶等蔬菜废弃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利于农村环境的美化和改善。我国的沼气池建设技术已成熟并在不断完善中,将菜帮、菜叶等蔬菜废弃资源进行沼气发酵,沼液沼渣用于蔬菜种植,可提高蔬菜品质,减少化肥使用量或最好不使用化肥;沼气可用于做饭、取暖或发电等;沼气发酵还可杀灭虫害病原,可避免病叶蔬菜造成的二次污染。此外,大力发展沼气池还可有效利用暂时不便处理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如秸秆、稻壳、残次果品、畜禽骨血等)。值得注意的是,沼气池建设由蔬菜专业合作社或蔬菜公司进行,建设规模不能太小,最好是中等规模或大型规模,尤其是要指定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全天候管理,避免过去建设规模小、家家户户建沼气池的做法,因为普通农户文化水平不高、技术缺乏,会使已建造的沼气池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而被废弃,既劳民伤财,又使国家的沼气池建设补贴的初衷不到位。

3 积极调整种植结构

我国人口多,人均耕地少,迫使我国农产品种植需要提高复种指数,我国农业科研工作者和许多农民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总结了许多成功有效的利用不同作物的轮作换茬、间作、种养结合等模式,充分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据全国水生蔬菜首席专家、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柯卫东研究员介绍,水生蔬菜种植中有3种成熟的方式:水生蔬菜与水生作物轮作、水生蔬菜与旱生作物轮作、水生蔬菜与鱼种养结合等,特别是水旱轮作,较好地解决了保护地栽培中的土壤盐碱化和土传病害问题。目前已成功推广的水生蔬菜种植模式主要有:藕带—藕莲(子莲)、藕莲(子莲、茭白、菱角、蕹菜等)—鱼种养结合、莲藕—水稻—荸荠、莲藕—水稻—旱生菜、西瓜(甜瓜、旱生菜)—荸荠、油菜—早稻—荸荠、旱作水芹—莲藕、茭白—莲藕—水芹、莲藕—茭白—芡实—水芹、子莲—泽泻(烟叶)、茭白—水芹、莲藕—豆瓣菜、西瓜—茭白—慈姑、茭白—甜玉米—青花菜、水稻—荸荠—冬菜、早稻—慈姑、芋套种四季豆或早黄豆(前期)和荷兰豆(后期)、莲藕水稻套种、莲藕慈姑套种。

4 加速发展外向型蔬菜产业

据邱正明等[1,2]报道,湖北省的露地越冬蔬菜、高山蔬菜、水生蔬菜、食用菌等的外销率已稳定在80%以上,有效地支撑了全国蔬菜市场的供应,同时增加了出口创汇额度。其中喜冷凉的露地越冬菜(如秋冬大白菜、花菜、甘蓝、萝卜等),占湖北省全年蔬菜生产总量的40%以上,此类产品的生产在全国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是湖北省主要的外调蔬菜产品;高海拔地区利用夏季自然冷凉气候生产天然反季节商品蔬菜,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近年湖北省高山蔬菜生产发展势头迅猛,是全国高山蔬菜生产第一大省;湖北省水生蔬菜年生产总面积达100 050 hm2以上,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湖北省食用菌出口居全国第一位,食用菌是湖北省的第一大出口农产品,约占湖北省农产品出口创汇的30%,食用菌产业在湖北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优化结构、出口创汇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均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已不可替代。

湖北省的露地越冬蔬菜、高山蔬菜、水生蔬菜、食用菌等在全国蔬菜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产业优势,有力缓解了全国蔬菜供求紧张局面,应当加速发展。

5 积极发展湖北省的高山茭白产业

据柯卫东研究员介绍,我国茭白种植面积已达70 035 hm2以上,其中浙江茭白种植面积为全国最大,约30 015 hm2。王晓清等[3]统计了2010-2011年浙江省茭白市场价格波动情况,茭白在整个4月和8月的价格均较高,2010年分别为8.7,6.4元/kg,2011年分别为8.3,6.4元/kg。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陈建明研究员介绍了2005-2006年浙江省余姚市种植茭白及茭白田套养中华鳖产生的效益,详见表1。

在茭白种植中,高山茭白的效益最高,浙江高山茭白已成我国代表性茭白产品,也是浙江出口创汇的重要农产品之一。高山茭白田套养中华鳖效益更高,还可有效防止福寿螺的为害。

湖北省每年从外省调入的茭白众多,仅湖北武汉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农产品一个档口每年从安徽调入茭白600多t,以满足市场的需要,据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刘义满研究员调查,湖北省每年从外省调入的茭白在1 000万kg以上,按年平均价格6元/kg计算,湖北省每年花6 000万元从外省购买茭白。

湖北省高山蔬菜起步早,发展迅速,已成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但湖北省高山蔬菜至今仍存在大宗品种蔬菜多、精细品种蔬菜少,传统品种蔬菜多、新品种蔬菜少的现状。湖北咸丰、利川等地高山冷浸水田较多,种植水稻产量低,农民增收受限,建议调整种植高山茭白,既扩大了湖北省茭白种植面积、丰富了湖北蔬菜市场,更能增加山区农民收入。

表1 2005-2006年浙江余姚市种植茭白及茭白田套养中华鳖效益分析

6 积极发展无土栽培水生蔬菜产业

湖北省是“千湖之省”。据统计,湖北沼泽低洼地面积在1 334 000 hm2以上,种植其他作物效益不高或没有收成。而水生蔬菜种植不与粮争地,可充分利用湖塘、沼泽低洼地带等水资源和湿地资源,发展水生蔬菜生产,对合理利用国土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水生蔬菜在消除和减轻保护地蔬菜盐碱化、改善鱼塘生态环境等方面有独特作用。此外,水生蔬菜还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在保持水土、净化水质、改善和美化生态环境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水体污染95%以上是因N和P超标引起,无土栽培水生蔬菜不仅可部分减轻水体富营养化,收获新鲜脆嫩、卖相好的水生蔬菜,还可腾出部分陆地上的耕地用于种植其他蔬菜或农作物,一举多得。农民如能参与无土栽培水生蔬菜这项工作,既能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又可治理水体污染,还可节约部分耕地[4]。湖北省是网箱养鳝大省[5],网箱养鳝在武汉、仙桃、洪湖等地均有大规模应用,据统计,2009年湖北网箱养鳝6 670 hm2(约4 450口),网箱养鳝空白水面有50%~60%,可将该部分加以利用。

7 加快发展湖北省蔬菜保鲜加工产业

农产品加工是承接产前、促进产后的行业,是农业发展的枢纽,且与国民经济诸多行业关联度极大,没有农产品加工的农业是落后的农业,也不是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地区农业发达与否的标志之一。

湖北是蔬菜种植大省,但不是蔬菜保鲜加工及蔬菜综合利用强省。湖北省因蔬菜保鲜设施不足,收获后的蔬菜在贮藏、运输、销售等环节损耗的比例占蔬菜总产量的35%以上,损耗浪费的蔬菜价值200多亿元。

时至今日,湖北蔬菜大多停留在简单的初加工层面,涉及加工的不多,涉及深加工的基本上是空白。从全省总体上讲,除长阳火烧坪一带对高山蔬菜、江汉平原一带对部分蔬菜进行了产地初加工外,其他地方很少进行蔬菜产地初加工;除武汉等中大城市周边有部分生鲜净菜生产外,湖北省从事生鲜净菜开发的厂家为数不多;除钟祥生产冻干蔬菜加工、利川进行莼菜加工、五峰进行薇菜和冻干小香葱加工、仙洪试验区进行藕带加工、蔡甸进行藕汤加工较有特色外,湖北尚无其他特色蔬菜产品生产;全省许多地方有蔬菜腌制生产,但大多规模不大,产量不高,在行业内影响也有限[6]。建议湖北从如下几方面开展蔬菜保鲜加工。

7.1 加大蔬菜产地初加工投入

近年来,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也随之发生了显著变化,无公害蔬菜、精品净菜等加工产品日益受到青睐,蔬菜商品化率逐步提高。但总体而言,湖北省蔬菜初加工率仍然较低,据统计,湖北蔬菜贮藏保鲜率不足5%。由于预贮、冷藏、烘干等产地加工技术的匮乏,目前湖北蔬菜产地损耗在35%以上,按湖北省2009年蔬菜种植总产值633.6亿元计算,相当于损失了220多亿元。根据我们前期调研,农户和专业合作社希望远距离销售的蔬菜最好能全部进行预冷处理后再进入市场。因此,产地初加工的推广和实施,能满足广大农户和专业合作社的迫切需求,有助于蔬菜产品保鲜保质,提高商品化率,实现产品错锋上市及扩大销售半径,减少蔬菜产地损耗,增加农民收入,实现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将湖北打造成为全国的蔬菜输出省份、国家“菜篮子工程”重要基地的战略目标。

如在湖北省实施蔬菜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由农民或专业合作社兴建冷库和烘干房之类,政府给予补贴),建设通风冷库、简易冷藏库、组装式冷藏库、烘干房等,可新增蔬菜贮藏能力和日干燥蔬菜能力;推广果蔬产地初加工技术、建立标准化果蔬产地初加工示范基地、产地初加工基地,可使蔬菜产地初加工能力每年递增2%,每年蔬菜产地减少损耗≥64万t(占湖北省每年蔬菜总产量的2%),年增产值≥14亿元;使蔬菜鲜品的销售半径扩大500 km、蔬菜货架期延长7 d以上;新增加就业岗位60万个,惠及周边50多个县市的农户。

7.2 大力培植净菜加工企业

在品种增加、菜源扩大的情况下,挑好选优、讲究营养已成为消费者的基本要求。高品质净菜已成为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蔬菜消费的主流,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进入市场的蔬菜90%以上是经过商品化处理和加工的,美国和日本蔬菜的产后产值与采收时的自然产值比分别为3.7∶1和2.2∶1,而我国仅为0.8∶1。在超市中出售的人工包装的蔬菜,价格比普通菜要高出一倍多。据上海有关部门统计,2006年上海净菜零售量比2005年同期增长21.1%,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如上海市蔬菜总公司,该公司属于净菜配送企业,拥有一定规模的生产基地、仓库、冷藏库、加工车间、冷藏车、工程车,配送门店客户达300余家,配送品种达200多个,年配送量3万t;还有八仙集团,该集团主要生产盆菜,年配销额可达1 800万元。相比之下,湖北省净菜加工企业少,规模不大,应大力培植。

7.3 大力发展蔬菜加工企业

蔬菜加工层次越深,获利越大。速冻蔬菜和冻干蔬菜是我国蔬菜出口创汇的主要蔬菜加工产品,其保质期和货架期长,适宜长途运输和远程销售。湖北新桥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冻干小香葱和冻干调味品系列产品具有特色和竞争优势;湖北新美香食品有限公司的冻干方便食品在国内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宜昌嘉禾绿色产业有限公司的冻干方便水饺、馄饨等深受消费者喜爱;湖北也有部分保鲜蔬菜和速冻蔬菜出口的企业,如武汉新辰食品有限公司、天门市鑫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在食用菌加工方面,湖北企业具有明显优势和强有力的竞争力,代表性的公司有湖北省裕国菇业有限公司、三友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神农生态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远安县森源食用菌有限公司等。但湖北从事速冻蔬菜和冻干蔬菜的企业为数不多,企业规模不大,出口创汇有限。

7.4 加大腌制蔬菜、干菜的科技和资金投入

腌制蔬菜是我国最普遍、最大众化的食品之一,其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尤其是在调剂蔬菜淡旺季时发挥着巨大作用。近20 a来,我国腌制蔬菜发展十分迅速,主要表现为生产企业增多,生产品种和产量不断增加。但我国腌制蔬菜产品仍存在许多严重的卫生问题,如食品添加剂超标使用、原料中农药残留等。为保障广大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同时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亟需在腌制蔬菜的生产过程中建立和实施一套科学高效的安全控制体系。HACCP(为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先进的管理办法,其主要通过对食品中的为害进行系统识别和控制以确保食品安全。近年来,我国已有少数腌制蔬菜企业开始在生产过程中引进HACCP体系管理,收到一定成效。湖北省从事腌制蔬菜、干菜的企业有400多家,其中武汉小蜜蜂食品有限公司是集藠头产品的种植、蜜蜂养殖、产品收购、储存、加工、科研、内销、出口于一体的外向型股份制企业,该公司是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在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但是,湖北省腌制蔬菜、干菜企业普遍存在规模较小、科技含量不高、卫生状况差、加工产品缺乏特色等缺陷,需要加大科技和资金投入来进行改善。

8 加大蔬菜加工设备的研发和投入

我国农产品加工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尤其是在加工设备方面,国家科技投入较小,历史欠账太多。我国蔬菜加工工业化的大型企业以进口成套生产线居多,十分不利于我国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湖北省有规模种植、地方特色的蔬菜较多,但至今没有成熟的加工设备与之配套,如新鲜莲米的去壳机械、菱角的去壳机械、荸荠的去皮机械等,即便是其他大宗蔬菜的加工设备,湖北也是以购买国内其他省份的设备或进口国外设备居多,这一现状亟待解决。

[1]邱正明,王艳明,肖长惜.发挥区位优势,促进湖北外向型蔬菜产业发展[C]//科技支撑科学发展——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文集,2009:324-330.

[2]邱正明.高山蔬菜 脱贫致富朝阳产业[J].长江蔬菜,2012(16):3.

[3]王晓清,王志丹,张艳丽,等.2010-2011年浙江省茭白市场价格波动分析[J].长江蔬菜,2012(16):138-140.

[4]何建军,陈学玲,关健,等.发展水生蔬菜 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J].农产品加工,2010(11):70-73.

[5]刘义满,李明华,钟兰,等.网箱养鳝水体适宜水生植物的筛选[J].长江蔬菜,2013(18):140-143.

[6]陈学玲,何建军,关健,等.湖北省蔬菜产业现状与加工业发展建议[J].食品与机械,2011(5):190-192.

猜你喜欢

茭白水生湖北省
太湖茭白
“黑心”茭白
长了黑点的茭白就不能食用?
互助
互助
湖北省2016年9月水产品塘边价格
湖北省水产品塘边价格
欢迎邮购《茭白病虫草害识别与生态控制》
跟我进城的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