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栓通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2015-12-12杨全坤

安徽医药 2015年4期
关键词:肝素冠脉心绞痛

杨全坤

(湖南省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湖南怀化 41820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不稳定心绞痛、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及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疾病的总称,国内外研究显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予以扩冠、溶栓等对症治疗的同时联合应用血栓通、低分子肝素可防止冠状动脉再闭塞,为观察血栓通、低分子肝素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研究对240例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了随访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240例,患者均符合美国心脏病协会和美国心脏病学会2000年制定的关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按照入院数字表分组方法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45~69岁,平均(58.6±10.5)岁;血栓通组60 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48~73岁,平均(57.8±11.2)岁;低分子肝素组 60例,男 38例,女22例,年龄47~72 岁,平均(57.4±12.2)岁;联合组60例,男 35例,女 25例,年龄 48~70岁,平均(58.3±10.8)岁;所有患者均有胸痛症状、心电图ST及血清心肌酶水平的改变。排除标准:半年曾发心肌梗死或行血管重建术、1个月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药物过敏者,凝血功能异常者。四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冠心病类型等临床资料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绝对卧床、吸氧、低盐低脂饮食,予以首剂服用阿司匹林 300 mg、氯吡格雷300 mg,自第2天开始口服阿司匹林 100 mg·d-1、氯吡格雷 75 mg·d-1,同时每日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倍他乐克100 mg·d-1等药物治疗,及硝酸酯类制剂扩冠治疗,尽量将收缩压控制在90-120 mmHg范围内。血栓通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血栓通(丽珠集团利民制药厂,国药准字Z44020285)10 ml·d-1,静滴。低分子肝素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低分子肝素(深圳市天道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6846)5 000 IU皮下注射,q12h。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血栓通10 mL·d-1、静滴,低分子肝素5 000 U皮下注射,q12h。

1.3 评定指标 随访记录患者入院第1天,出院当天心脏功能分级,行心脏彩超检查并记录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每分输出量(CO)、心脏左室舒张未内径(LVDD)及心电图,观察血小板计数的变化、记录死亡、急性左心衰、急性冠脉综合征再发、心肌梗死及出血状况等不良反应。患者生活质量治疗效果评定参考Spitzer指数,包括活动能力、日常生活、健康感受、生活感受、家庭支持,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满分为10分。

1.4 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均应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治疗前后组内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的组间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治疗疗效比较 所有治疗结果见表1,对照组出现1例死亡,1例出现急性左心衰,治疗有效率96.7%(58/60)。血栓通组再次出现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有效率98.3%(59/60)。低分子肝素组与联合组未出现不良事件,治疗有效率100.0%(60/60)。各组出现心绞痛、静息ST-T不适差异率不明显,经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不同组间临床疗效评定

2.2 各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所有患者治疗前LVEF、SV、CO及LVDD无差异,治疗后(死亡者除外)LVEF、SV及CO较治疗前明显增加,LVDD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血栓通组和低分子肝素组治疗后LVEF、SV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联合组治疗后LVEF、SV较血栓通组和低分子肝素组明显增加(P<0.05),血栓通组和低分子肝素组治疗后LVDD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联合组治疗后LVEF、SV较血栓通组和低分子肝素组明显增加(P<0.05),血栓通组、低分子肝素组和联合组治疗后CO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不同组间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变化

2.3 各组治疗后出血状况、血小板计数的变化 四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出血,各组出血程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04,P=0.236),各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均在正常范围,各组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组间患者治疗后出血状况、血小板计数变化

2.4 各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变化的比较 血栓通组、低分子肝素组和联合组术后在活动能力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栓通组和低分子肝素组在健康感受、生活感受的评分及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联合组在健康感受、生活感受的评分及总分明显高于血栓通组和低分子肝素组,差异经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型心绞痛,其中AMI又包括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其病因主要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管内皮下胶原组织暴露,促使血小板黏附聚集和血栓形成,从而造成冠状动脉阻塞。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根本原因是冠状动脉内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而引起ACS的直接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因此预防斑块破裂,抗凝和抗血小板是预防和治疗ACS的最主要手段之一。血栓通是三七的块根提取物,有效成分为三七总皂苷(PNS),具有缩短凝血时间、促纤溶、使血栓溶解、改善微循环[1]、降低血液黏滞度、降低红细胞聚集指数等功能,故血栓通能够防止血栓的形成和血栓再发,尽早恢复有效的血液循环[2-3]。低分子肝素因其分子量低,因子Xa活性越强,且对凝血酶及其他凝血因子影响不大,在保持了肝素的抗血栓作用的同时,还降低了出血的危险[4-5]。目前多主张联合用药,我们的研究是通过应用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血栓通作为抗栓治疗方案,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同时给予血栓通静脉滴注。龙世平[6]应用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对患有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进行治疗,报道认为,低分子肝素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更优。胡海东[7]研究认为,低分子肝素(LMH)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可以通过抑制炎性反应来达到抗血栓的目的。纪莹[8]实验结果认为,血栓通抗血栓作用明显,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表4 不同组间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变化的比较

我们的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血栓通组,低分子肝素组及联合组的治愈率分别为96.7%,98.3%,100%,100%。说明低分子肝素可以使各种心血管事件减少,降低出血的危险性,有利于ACS病人的治疗恢复。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死亡者除外)治疗后较治疗前LVEF、SV及CO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LVDD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联合组治疗后的疗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栓通组及低分子肝素组。表明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血栓通四联联用,降低了ACS患者的终点事件。与已有报道结果一致[9-12]。低分子肝素联合使用血栓通与单独使用血栓通或者低分子肝素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有明显差异。本研究中四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出血,且四组患者观察期间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变化,均在参考范围内。因此,低分子肝素及血栓通在降低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的同时,无出血性事件和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推广。联合组在健康感受、生活感受的评分及总分明显高于血栓通组、低分子肝素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提示,血栓通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ACS提高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提高了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血栓通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能有效的改善心脏功能、降低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有较高的临床总有效率,并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值得推广和深入研究。

[1]祁 宏,董彦文.血栓通粉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J/CD].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19):5801 -5803.

[2]崔 英,张国丽,张培利.血栓通粉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1例[J].中医研究,2011,24(3):27 -28.

[3]顾永丽,于 锋,葛卫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 Meta分析[J].安徽医药,2013,17(8):1402-1404.

[4]刘 云.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559-560.

[5]王 波,刘 庆.老年骨科围手术期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肝素对其影响进展研究[J].西南军医,2011,13(6):1080 -1082.

[6]龙世平.肝素与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7):1212 -1213.

[7]胡海东.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及对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3):466-467.

[8]纪 莹.曲美他嗪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42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1,30(19):128.

[9]藕二祥.血栓通注射液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1,33(6):902-903,906.

[10]张悦清.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35例临床体会[J].当代医学,2010,16(32):114.

[11]薛银青.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09,15(18):145.

[12]刘海东,靳翠彬,张素敏,等.血栓通注射液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2,34(4):584-585.

猜你喜欢

肝素冠脉心绞痛
心率对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的影响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低分子肝素在新生儿败血症治疗中的效果探究
两种64排GE CT冠脉成像信噪比与剂量对比分析研究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心绞痛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老年冠心病患者警惕卧位性心绞痛
低分子肝素药理学机制及适应证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