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城市公共文化信息传播广场建设研究
2015-12-12司改霞孟佳卉
司改霞 张 敏 郝 放 孟佳卉
(1.郑州市绿城广场 河南 郑州 450007;2.恒大园林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 510000)
1 互联网+公共文化信息传播示范广场(以下简称“互联网+文化传播广场”)概述
互联网+文化传播广场是利用现代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对惠及民众的广场公益活动相关内容进行可持续性展播,涵盖政策信息、安全意识,交通法规,环境保护,日常生活小常识,健康常识索引以及志愿服务、景观动态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进行数据收集、加工,建立数据和信息系统,并通过网络、多媒体等技术,向公众展示。未来城市公园广场将成为互联网+公共信息传播的窗口,将成为城市公共信息和市民互动的重要载体。
2 社会发展对互联网+文化传播广场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化和现代化建设水平的提高,市民和游客对广场文化和娱乐休闲方式的要求愈来愈多样化、个性化,如广场的演出安排,公共消防知识、交通出行、园林景观、健康知识等不再局限于活动当天的宣传,对其可持续性和长效性有更高的要求,为满足广大市民的需求,让市民随时随地都可以接触大量的惠民信息,通过对城市广场互联网+文化传播的建设,利用网络技术,保证信息的时效性,方便大众及时了解相关知识,提升广场窗口位置公益宣传的平台作用。通过建设互联网+文化传播平台的建设,普及国家、政府各项惠民政策性,公益性,常识性等的教育和传播,让市民在休闲娱乐的同时增强对主题活动的参与度和认知度,提高主题活动的持续影响力,潜移默化的规范市民文明行为,让市民逐渐从文化活动的旁观者变成文化活动的主动参与者。提高互联网+技术对人们精神生活和健康的影响。
3 国内外互联网+城市公园建设现状
国外与公园数字化相关的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60年代。60年代起,美国田纳西州大学树木园、泰勒(Tyler)树木园、英国的邱园、泰勒树木园等开始分别将植物记录置于计算机的管理之下[1]。
我国现在专门针对互联网+城市公园的总体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全国多处景区的数字化建设总体规划通过了建设部的评审,并有以黄山、峨眉山为代表的8个景区建立了数字化综合指挥调度中心,十三陵、钟山、天山天池等20 个景区建成LED 大屏幕信息系统,九寨沟、黄山等10个试点景区开通了门票网络预售;龙门、庐山等多个试点景区安装了电子门禁系统等[2]。北京的天坛公园,颐和园,北海公园等城市公园提供智能电子导游系统[3]。北京市陶然亭公园作为北京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的主阵地,公共文化传播设备较完整,通过LED、电子触摸屏等数字化设备,传播公园特色、园林文化、“三个倡导”、典型人物模范事迹,形成特色文化传播氛围。在各行业都在进行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之下,对互联网+公共信息建设也是势在必行,这既是社会、经济、技术发展必然需求与结果,也是提升城市公园现代化管理服务水平的需要[4]。
目前,郑州地区大型广场的互联网+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建设缺乏统一标准,产品与技术方案尚不成熟,“智能化”程度不高,政策引导和支持也有待加强。
4 互联网+文化传播广场的推广应用
4.1 试点先行,逐步推广
以郑州市绿城广场为例,绿城广场始建于1986年,管理面积12 公顷,其中硬化面积4.75 公顷,水面积0.43公顷,绿地面积6.82公顷。“巍巍嵩山”“滔滔黄河”两座雕塑使广场更具有中原文化特色。东部下沉式广场,体现了不同空间的使用特性,西部音乐喷泉各具特色,相互呼应。广场功能区划明显,共有集会活动区,中心文化娱乐区,园林观赏区,体现了广场的文化、休息、集会性质的多元性和综合性。广场配以大面积绿色草坪,花灌木,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环境宜人。同时以鸢尾花展为契机,积极引入鸢尾科及新优宿根观赏植物,以独特多样的园林造景手法展现鸢尾和宿根花卉在园林景观中的突出效果。广场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宜人的景色、优美的环境成为郑州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闪亮窗口。
绿城广场区位优势明显,影响力广泛,作为互联网+公共文化传播城市广场,周边学校、机关及大型商业单位林立,住宅区较密集,主要具有休闲游憩、科教健身、文化传播、防灾避难等功能,同时兼具园林单位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及美化环境等。每天游人多达上万余次,广场传播性强,影响力大,受众群体广泛。广场目前长期性健身团体组织达十余个,涉及中老年人广场舞,老年人交际舞、青年人拉丁舞、儿童轮滑、毽球等众多健身项目,所需公共文化信息传播途径形式多样。在绿城广场建设互联网+文化传播广场建设有以下几个方面:
4.1.1 加大互联网+文化传播广场的体系建设,建立互联网+文化传播平台系统。利用现有网络宣传小组,完善现有网络平台资源,继续加强广场微博、微信平台的可信度建设,完善数字化技术,加强后台系统与现有传播体系的共联,同时通过内容分类、形式多样、认真审核等方面,建立科学严谨的公共文化信息传播体系。一是内容分类:互联网+主题活动。可以将主题活动分为政务服务信息,市民可以通过电子触屏了解在广场开展的各类主题活动;社会事业服务信息,文化服务、就业服务、医疗服务,日常生活小常识,健康常识索引以及志愿服务等信息。二是形式多样:通过微博、公共微信平台、LED 电子屏发布信息,同时加强互动性,建立公共电子阅读触摸屏,让市民朋友自主选择想要获取的内容。三是认真审核: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每发布一篇信息,及时上报,确保公共信息传播的引导性和规范性。
4.1.2 建立互动式公共信息传播体系,设立公共电子阅读触摸屏。在北广场及广场主路沿路设置电子阅读一体机,游客和市民可在电子阅读和导向屏中查到广场导向图,公共文化知识及交通出行、文化生活、休闲娱乐、活动动态等方面的讯息,帮助市民及时掌握所需信息。
4.1.3 完成多媒体LED与公共电子触摸屏以及微信平台的同步互动。绿城广场目前在北广场主喷泉位置设有一块长8 米高5 米的LED 电子屏,定期播放新闻联播、公益活动等视频,深化公益宣传效果。互联网+微信平台系统的基础是数据,通过对信息的收集、整理,进行后台云端化处理,通过LED 滚动播出、触屏系统以及微信平台,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新颖、快捷的获取信息的渠道以及交流学习的平台,在休闲娱乐的过程中了解相关信息,起到教育孩童、健康老人、充实青年的多重效果。
4.2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找准适合发展阶段和特点的建设模式,把建设重点放在与市民群众息息相关的事情上。2014年底,郑州市绿城广场被郑州市委市政府确定为我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示范广场,主要突出核心价值观24字内容和具有河南地方特色的相关内容,建设成果获得市领导的肯定。每年由省、市委组织部、宣传部等各大局委在广场举办近百场公益活动,涉及科技局的科技惠民宣传、环保局的环境保护宣传、公安、消防、交通、禁毒、安全等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惠民政策宣传和活动,以及重大节日活动等,每年在绿城广场举办各类涉及市、省的大型公益性,综合、文艺、志愿服务近百场,参与人数数十万人。但是,这些活动的效果具有临时性,平台的建设通过收集整合活动信息,及时发布活动内容,增加活动的影响力和延续性。互联网+主题活动,实现线上线下大联合,有效地调动市民的参与热情,使主题活动不再曲高和寡,而是主动贴近群众,让每个人都成为活动的参与者,提高主题活动的影响力。
4.2.1 广场举行各类全面参与的健身活动。一是由省体育局、市政府主办的郑州市迎新年元旦万人长跑活动启动仪式和出发点在绿城广场举行,全市14 000 余人参与活动,成为郑州市一项迎接新年的传统活动。二是2013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河南省大众健身舞启动仪式在广场举行,近千名市民迈着整齐的步伐彰显健康、快乐的风采。三是2013年郑州市第七届空竹锦标赛在绿城广场举行,全市120名高手进行了激烈的角逐,吸引众多市民驻足观看。四是2014年8月8日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幸福中原活动在广场举行,来自全市2 000名健身爱好者展示各类体育健身项目。
4.2.2 广场是全市乃至全省进行爱心募捐的主阵地。一是2013年爱在绿城,情系雅安赈灾募捐活动在广场举行,当天通过文艺会演的形式通过爱心企业和个人共筹集款物1 300万元。二是2014年8月17日,“心系云南”赈灾募捐义演在广场举行。
4.2.3 绿城广场是市委市政府宣传新政策、新技术的首选。一是2013年5月12日,全国第五个“防灾减灾日”,郑州市开展防灾减灾日集中宣传活动,活动现场吸引了6 万余人参加,发放宣传书籍和单页共计9 万余份。二是2013年5月31日,郑州市举办的科普活动在广场举行,市民朋友现场体验科普设备,观赏专业仪器,上演了精彩的科普大餐。三是2013年6月,省会“安全生产月”宣传咨询日活动举行,绿城广场为主会场,17个分会场设在各县市区,广场四周挂满安全生产宣传标语,摆放各类展板,设置咨询台,现场互动吸引了大批市民参与。四是2013年6月16日,市建筑节能与墙材革新宣传在广场举行,通过现场讲解、展板科普等多种形式,向市民开展建筑节能宣传。五是2014年3月22日,世界水日的宣传活动在绿城广场举行。
4.2.4 社会团体、个人及单位在广场举行的志愿服务活动成为常态。一是2013年5月11日,纪念5.12国际护士节护理义诊系列活动在广场举行。来自省会800余名护士代表参加了服务,义务献血,互动体检,义诊咨询,当天参加活动人数达7 万人。郑州日报、晚报等多家媒体都用大篇幅报道本次活动的盛况。二是2013年6月10日,“光彩绿城,情暖郑州”在广场举行, 福职业捐赠3250万元购置39辆城际公交车,希望解决城际公交数量严重不足的问题。三是2013年7月12日,“保护山川河流,共建美丽郑州”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仪式在广场举行,市领导出席活动。四是2014年1月23日,由热心市民组织的“马年话马”甲骨文公益展在广场举行。传承中华文化,吸引众多市民观赏。五是2014年4月2日,中国孤独症网等爱心机构和志愿者们在东广场举行了蓝精灵爱星助学活动。呼吁社会关爱自闭症儿童。六是2014年11月21日,郑州市免费发放6 000 只黄手环志愿活动在东广场举行。12月4日,国际志愿者日服务活动在广场举行,来自全市1000余名志愿者参加了活动。
4.2.5 大型节日文艺演出营造浓厚氛围。一是2013年市委宣传部组织了庆七一“永远跟党走”音乐会在广场举行,晚会艺术形式多样,板胡、笛子等乐器,博得观众热烈掌声,为祖国92岁华诞献上祝福。二是2014年郑州市体育总会主办的郑州市元宵节群众体育展示活动在广场举行,全市各晨练点的近500 名健身爱好者参加了表演。通过他们的表演传递快乐的健身理念。
4.2.6 广场举办花展吸引众多游客参观。截至2015年,广场已经成功举办鸢尾花展6届,每年的花展都吸引数万群众参观游览。各新闻媒体如中原网、腾讯网、凤凰网等,郑州日报、晚报等报社纷纷报道了花展情况,在社会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此外,每年的五一期间在北广场举行的绿城读书节活动以及郑州市元旦万人长跑活动已经成为绿城广场每年的常规大型活动。仅2013年和2014年在广场举行了各类文艺演出、志愿服务、健身娱乐等活动达两百余场。
4.3 整合资源,联动完善
据悉,在2014年绿城广场已经与公司合作建立了位于主喷泉上方的LED 大屏,在公共文化信息传播的途径上取得了一定进展;成立网络志愿服务小组,负责广场网络平台建设,目前绿城广场已经拥有微博、公众微信、志愿郑州服务系统等网络公共文化信息传播平台。在互联网+文化传播广场建设中将依托科技公司的技术平台,进行合作开发“互联网+文化传播”后台系统和“智能发布平台”,搭建郑州地区第一个开放广场、公共场所等互联网+公共文化传播平台。
4.4 多措并举,逐步实现
建设互联网+文化传播广场的最主要的实现形态和示范措施有两个:一是公共文化信息云平台,实现人们对信息的自主选择性,同时利用手机和云平台进行联网,利用扫一扫等措施实现信息共享到手机上,随时留存和观看的价值。二是LED 大屏,播放新闻、公益广告、活动信息等内容,实现大屏小屏的互联互通,相互促进。为市民增添又一获取信息的新渠道,为全市公共场所实现信息化传播有示范作用。以“互联网+”为抓手,通过新的形式不断完善广场服务职能,互联网+公共文化信息示范广场建设是郑州市互联网+精神文明的又一重要举措。
[1] 沈晶玉.数字森林公园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
[2] 胡隽.大城市综合公园使用状况评价研究[D].湖南大学,2006.
[3] 陈艳红,何佳梅.论城市公园休闲功能的强化途径[J].科技经济市场,2006.
[4] 路遥.大城市公园体系研究[D].同济大学,2007.
[5] 政协金水区委员会.“互联网+城市社区”来敲门.郑州日报,2015-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