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聚落景观规划设计

2015-12-12李金玲蒋文杰彭重华

绿色科技 2015年11期
关键词:构成规划

李金玲,蒋文杰,彭重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风景园林学院,湖南 长沙 414004)

乡村聚落景观规划设计

李金玲,蒋文杰,彭重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风景园林学院,湖南 长沙 414004)

摘要:指出了加快城市化进程对乡村景观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传统的乡村聚落景观需要逐渐转型为乡村现代景观以符合当代人的需求。分析了乡村聚落景观的形态以及景观元素构成,以期为新形势下的乡村聚落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聚落景观;规划;构成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5)11-0086-03

收稿日期:2015-09-05

作者简介:李金玲(1991—),女,湖南新宁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院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彭重华(1954—),男,湖南武冈人,博士生导师,教授,主要从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植物景观设计、园林规划设计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with the development,the accelerating urbanization has a huge impact on the rural landscape.Traditional rural settlements landscape needs to be transformed into modern rural landscape which caters to the need of contemporary people.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form of rural settlement landscape and the constitution of landscape elements,which provides some guidance for the planning of rural settlement landscape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1引言

2000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表明,中国城市人口的比例为36.09%,提高了近10%,对比10年前的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快速的城市化对乡村景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首先,建设用地面积由于城镇快速发展,不断扩张的居住小区景观代替了乡村聚落原有的景观特色。城市化使得一些具有文化和历史价值的传统乡村景观,特别是传统乡村聚落,都面临着亟待保护的状态。盲目的模仿城市社区景观,改变原有的价值观和对乡村聚落景观的认同感,将使得乡土文化损失严重,误导乡村景观的发展。

乡村是相对社会的城市地区概念而言的,乡村相对城镇经济、交通、教育都相对落后,自然景观较丰富。乡村聚落主要是指不属于城镇规划区内的人类聚居地,是乡村里居民的居住地,居民成团居住,聚落内部形成的空间供居民交往、休息、游憩。而村镇周边为村民生产活动的场所。

2乡村聚落形态的基本类型

2.1 聚集型

在聚集型乡村聚落内,按照其最常见的平面形态可以分为二大类。

2.1.1团状

在中国乡村最常见的便是团状形式的乡村聚落,此种乡村聚落一般位于地势平坦的地区或者四周山脉围绕的盆地。团状多是形成类似于椭圆形或者不规则的多边形态。其东西轴线大致等于南北轴线长度,或其略大于另一轴长度而呈长方形。

2.1.2带状

一般延伸于平原地带的河道,湖岸附近而形成了条带状聚落形态。由于靠近水源和道路,既可以满足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又能方便交通和贸易往来。当地生活方式主要依靠水源,这种村落布局多沿着两侧水陆运输线延伸。在背山面水的复杂地形区,乡村聚落布局的轴线往往沿着其不同标高的道路线延伸。在地形复杂的背山面水地区,乡村居民点布局往往沿不同海拔轴线延伸的道路延伸。

2.2 散漫型

这种类型的村落称之为聚落并不十分准确,因为它并没有形成特定的乡村聚落形态,而是分散的在地面上的居民住宅单元。在我国,散村大多是按照一定方向,沿河流或者做带状延伸。它散落于全国各地,东北称这种散村为“拉拉街”。

3乡村聚落的景观构成

人们对于乡村聚落的总体印象是由一系列单一印象叠加起来的,而单一印象又经人们多次感受所形成。人们对乡村的印象和识别,很多是通过乡村聚落的景观形象而获取的。 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把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作为构成城市意象中物质形态的五种元素。林奇认为这些元素的应用更为普遍,它们总是不断地出现在各种各样的环境意向中。 虽然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是相对的,其形式和面貌都不同。但构成其各自的景观空间中的景观元素是相同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空间层次

当对乡村聚落的空间层次进行考察时,发现有代表性的乡村聚落主要体现为四道景观层次,即村周环境、村边公共建筑、村中广场和居住区内节点。第一道聚落景观层次是村镇领域与外界空间的界定标志-水口建筑。其建筑用来加强聚落周边自然环境的防卫性,使其具有对外封闭,对内开放的双重性作用。转过水口,再经过田野,梯田等自然景观,便可看到整个村庄的形貌,祠堂、商店、戏台、鼓楼、庙宇及其书院和牌坊等公共建筑布置在村庄的主要道路旁或者村庄周围。这些特有的景观建筑体现了村庄的经济状况与文化内涵。景观标志性建筑形成了景观的第二道景观结构,重点景观可放在此部分展示。由公共建筑围合形成相对开敞的广场是村中的核心部位,形成了景观的第三道空间结构并构成了高潮部分。构成村民日常生活的井台、支祠、更楼等场所形成的节点空间和次要中心形成了第四道景观层次。

3.2 景观构成

3.2.1标志性景观

散落在乡村聚落周边的零星景观,其平面规模不大。往往结合地形,呈现出纵向高耸或者横向展开的布局模式,以此成为了村中内部与周围山川隔绝的对景或者欣赏对象。例如桥、墩、塔、庙宇、楼台、甚至古树景观。大多数此类标志性景观位于水口或者聚落周边山上。

3.2.2水系

大多数的村庄聚落都会选在河流、湖泊的周边,形成带状或者团状的布局。不仅如此,人们开始想方设法的将水引入村中,开池蓄水,这样不仅有利于日常生活和基本需求。而且水景调和与串联起聚落中各个分散的聚落景观元素,美化与活跃了整体景观。

3.2.3居住区

乡村聚落的居住区布局与城市居住区布局风格相差甚大,有特色的乡村聚落都有其各自的特色,其选址,建筑形式,采光通风,都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如气候、降水、风向及其人文文化,如社会习俗,节日节庆等密切相关。它们都有局部连续的相似的形体特征或者是相同颜色质感的建筑砖砌材料与色彩,而正是这种大片的统一的构成特色景观要素使其成为了具有明显不同于城市居住区的乡村聚落景观。如果是在聚族而居的地方,即同一宗祠发源的子孙住宅组成,其空间布局明显的显现出长幼尊卑的次序,或组团型,或井干型。但都会有明显的中心建筑体现。例如,皖南关璐村。

3.2.4广场

作为乡村聚落的中心和景观标志的广场,同时还兼具了连接道路和人流的作用,传统的乡村聚落作用也有好几种,比较常见的广场有宗教功能、商业功能和生活功能。作为当地居民的活动中心,公共建筑的延展,及其道路的融合空间,许多聚落在规划之处都以此广场进行中心布局。

3.2.5边沿景观

边沿景观是指村口的边沿,或者是聚落与劳动耕作的土地的交界处。人们由于风水观念会对这些景观重点处理,同时这些景观也体现出了整个村落的民俗文化及其经济发展。整理现有资料,就会发现庙宇、祠堂、书院等建筑都是以公共建筑为中心,沿着中心的聚落边缘布置。从而纵观侧立面,会发现聚落立面与景观的丰富。

3.2.6街巷

街巷连接乡村聚落各个重要节点,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性。而街巷的布置也体现了整个部落布局的思维严谨性。若是长幼尊卑的思想在聚落中表现明显,那么中轴对称,重点突出的景观便会一览无遗。而蜿蜒扭曲的街巷则体现出轻松愉快地气氛,如湘西苗寨和丽江古镇的小街小巷。街巷同时成为为乡村居民生活交往与邻里通话的重要纽带而充满了人情味,充分的展现了乡村聚落的“场所感”,是一种舒适的人性空间。

4乡村聚落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内容

乡村聚落是属于自发性的沿着地形地貌发展而成,但是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及其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增长的大幅度加快,此种发展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乡村聚落的发展。而由于每家每户根据自身经济条件修建改造自己门户,打破了原有规律的乡村聚落布局,使得景观层次不齐。缺乏有效的措施保护和继承乡村聚落原有的风貌和文化,使得在景观上造成混乱。面对如此局面,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应该掌握生态规划的原理与理念,采用统一规划建设管理的办法。

4.1 控制聚落空间层次

中国在高速城市化的情况下,传统的聚落景观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生活所需要的各种功能。当前,能够长久保存的乡村聚落景观应该是既有原来聚落的基本特征,比如聚落统一环境肌理,便于识别的景观中心标志,舒适的聚落尺度空间,传承已久的交往空间,又能将乡村聚落环境满足现代的景观功能需求。因此,在乡村聚落景观格局的塑造上:①突出聚落景观的可识别性,例如强化聚落入口,重点地段,街巷交叉口的景观特征。②针对边沿景观,突出其景观特色。③增加聚落景观的绿化量,在街巷,道路,沟渠旁边设置一定的绿化带,在绿化带增加休闲,观赏,游憩的设施。④利用生态景观设计的手法,对遭到破坏的乡村土地,水资源得到恢复。

4.2 修整乡村建筑

反映着当地自然,社会和文化背景的乡村建筑是传统民居为主的乡土建筑。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乡土建筑一直保持着优良的传承性。但是工业文明后,建筑的新形式不断冲击着乡村聚落。其在布局,尺度,形式,材料和色彩上与传统建筑大庭相径。传统乡村建筑文化和特色正在逐渐消失,因此,乡村建筑的保存与发展需要统一的规划设计,使其原有形式与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存留。

用以下3种方式来解决乡村建筑现有的保留与发展问题:①给予保护政策。因其具有历史文化价值能见证村落文化成长,引起人们产生文化共鸣的古村落建筑,即使失去了原有功能也不能予以拆除与随意改建。②建筑内部空间改建。若建筑的功能已经不适用现代生活,在改变其内在结构时,应该尽量保持其外在建筑形式,例如外墙装饰材料及其颜色。这样子能过促使改建的聚落建筑与整体环境先协调。③拆除。对于一些没有历史意义与丧失内在功能,不能改建的旧建筑,都可予以拆除。

4.3 创造行为活动与场所空间景观

杨·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一书中,将人们在户外的活动划分为3种类型: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及社会性活动。 对于乡村居民而言,必要性的生产活动包括基本的日常生活活动,如生产,劳作,做饭,洗衣。自发性的活动包括居民之间的交流,小孩之间的游憩等活动;社会性活动包括赶集、民俗习俗、节日节庆。不同的活动,例如赶集、祭祀、过节,都需要不同的场所与之相对应。①必要性活动。在生产场地劳作,人们溪边或者井台淘米,洗衣,洗菜,从而成为了各家各户的联系纽带。②自发性活动。在街道见面也总会寒暄招呼。人们较多在街道的十字、丁字路口、广场驻足交谈。在有大树和石凳,一堆沙,一堆草和一条小溪都有可能成为老师与小孩嬉戏玩耍的地方。③社会性活动。这些活动并不是自发性形成的,往往是在特定的即使,祠堂和庙宇等形成而出现。这与当地的文化与传说有着密切的相关。

5结语

人们的行为活动影响着场所空间的形成与发展,而随着工业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居民的生活方式与行为内同也发生了变化,古老村庄的一些场所空间需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进行改造,丰富乡村聚落景观的内涵,创新乡村聚落景观的发展途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乡村聚落景观。

参考文献:

[1] 陈威.景观新农村:乡村景观规划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2] 梁雪.传统村镇实体环境设计[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0.

[3] kevin.Lynch.The Image of the City(24th)[M].Cambrige:the MIT Press,1996:46~47.

[4] 杨·盖尔.交往与空间[M].何人可,译.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1992:2~4.

Planning and Design of Country Settlement Landscape

Li Jinling,Jiang Wenjie,Peng Chonghua

(CollegeofLandscapeArchitecture,CentralSouthUniversityofForestryandTechnology,

Changsha414004,China)

Key words:country settlement landscape;planning;design

猜你喜欢

构成规划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改进的和声搜索算法求解凸二次规划及线性规划
规划·样本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齿轮油的构成和分类
浅析铁路通信传输的构成及实现方法
立体形态设计与构成分析
我国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现状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