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15-12-11吴婷唐伏龙杨春敏

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 2015年12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吴婷+唐伏龙+杨春敏

摘   要:应用型本科是以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要建立“理论适用,学以致用、学用相长”的理念,明晰教学目标,紧抓教学、科研、实践,坚持产学研深度融合。文章从人才培养目标、科研激励、产学研融合、校企合作、专业创新、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考核体系、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路径。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12-0098-02

2010年6月国家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高等教育要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1]2014年3月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说:“实行中国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一方面要建设一个与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也即教育模式、教育机制、人才培养模式;另一方面要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贯穿体系建设全过程。”此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快速引起社会的关注。以往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重学术、轻应用”的研究型理念也逐步向“理论适用、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的应用型理念转变。在我国经济发展从依赖廉价劳动力、资源向依赖人力资源、创新的绿色转型时期,如何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培育高水平高素质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已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课题。

一、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对当前产业的匹配度和指引作用。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资金密集型与知识密集型产业逐渐取代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高等院校要想培育出能满足企业需要和服务社会的人才,首先必须找准定位、明晰人才培养目标,培育出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特色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要结合自身特色,更新育人理念,以“应用”为导向,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业创新能力,面向生产、建设和管理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目标既要体现“应用”的特色,也要具有可操作性,使学生真正实现“理论适用、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二、加大科研激励力度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如果说教学是其躯体,科研则是其灵魂。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应用性、实践操作性决定了其必须走科研创新之路。然而,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科研方面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一是教师们的科研能力有限,特别是青年教师的科研基础普遍较弱,未能独立深入开展科研工作。二是教师们的科研动力不足,学校没有形成良好的科研激励机制,未能有效激发教师们的科研热情,整体科研气氛淡薄。例如没有建立相应的科研论文报销制度,教师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上课、外校兼课赚钱方面。三是由于科研与评职称挂钩,教师们只有在需要评职称时才临时紧急发表论文,评完职称就不写论文,把“讲师”、“助理研究员”等中级职称看作终身制。四是由于教师们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分散了对科研的专注度。针对如上问题,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积极采取措施,挖掘教师们的科研实力,提升教师们的科研热情。一是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实行教授、副教授教师带领青年教师搞科研;二是加强校企、校政、校校合作,聘请企业精英、生产专家指导青年教师搞科研,提高高校科研的应用性、生产性、建设性;三是建立完善的科研激励机制,加大科研贡献的物质奖励,提高教师们的科研动力;四是减轻教师们的教学任务,使教师有更多 的时间、精力投入科研。

三、坚持产学研深度融合

实践证明,产学研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2014年6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其目标任务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通过依托企业和政府建立产学研结构,使学校、科研机构、企业实现有机结合,使教学、科研、生产实现无缝对接,了解行业、企业、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缩小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共同预测产业发展方向和高端技能型人才专门人才需求[2],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提高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匹配度。学生通过在产学研合作基地实习,可以提前了解企业的要求,提前熟悉工作流程,不断发现差距缩短差距,提高理论应用能力、实践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创业就业能力。

四、推进专业改革创新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必须以区域经济特征为依托,以合作企业的资源为借助力量,以企业和行业协会的意见为依据,从而决定了专业创新要凭借校企合作来实现。借助校企合作,可实现校企共同预测行业、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及高端应用型人才需求,为专业创新提供参考依据;借助校企合作,可以为创设新课程提供新标准、新要求、新案例、新视野,共同创设核心课程,为专业创新创造核心支撑;借助校企合作,通过“走出去”,让专职教师到企业兼职、挂职、调研,通过“请进来”,请企业骨干人员来校兼课,开培训会,开讲座,或作为专任教师的“带班师傅”,共同培养建设“双师型”师资团队,为专业创新创造师资保障;借助校企合作,利用企业的真实的生产设备、生产环境,实现校企共同建设实习基地、共同管理指导实习实训教学,为专业创新创造实践平台;借助校企合作,通过“定向班”、“订单班”等特色班方式合作创办专业,解决企业求才若渴的难题,最终实现共同创办特色专业,为专业创新创造便捷通道[3]。

五、完善课程教学体系

课程设计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设计是以应用技术体系为依据的课程内容体系,应该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体现课程内容的技能性、应用性、实践性、可操作性、新颖性。一是在课程体系设计方面,要分析各专业面向的就业岗位所要求的职业能力,以实际工作过程和职业岗位分析为基础设计课程及教学内容,合理设计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二是在课程内容安排方面,既要设置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也要设置锻炼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实践课程,还要设置体现学生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动手应用能力、人际交往沟通能力的拓展性课程。三是要继续推行“双证书”制度,把考证课程融入到课程体系之中,设置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

六、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的实力决定了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资队伍应该是一支既具有高尚的师德师风、扎实的理论教学能力、较高的科研能力,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与指导能力的“双师型”队伍。在教师综合能力方面,“双师型”师资队伍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在教师结构组成方面,“双师型”师资队伍要求教师多元组成,即学校必须聘请大量的企业专家、工程师为外聘教师;在“双师型”教师发展方面,可以采取“内培外聘”的方式,一方面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实践,或采取停薪留职的方式去企业挂职锻炼,另一方面灵活聘请企业资深高工来校教学,并不断完善兼职教师人才库的建设[4]。

七、实施灵活多元的考核评价体系

良好的考核评价体系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是激励学生明晰学习方向、改善学习方法、检验学习效果、提升学习效率的助推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征决定了其考核评价体系有别于传统的研究型、学术型本科院校,应以应用能力为主线,实施灵活多元的考核评价体系。一是考核方式多元化。考核方式应包括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对于偏重知识学习的课程以考试的方式考核,如期末试卷、主题论文。对于注重应用能力的课程以考查的方式考核,如小组实验、调查报告、论文答辩等多渠道多样化形式。二是考核内容多元化。考核内容既包括理论知识考核,也包括能力考核,如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还包括素质考核,如心理素质、社会素质、业务素质等。三是考核主体多元化。人才培养质量高低取决于市场的检验,主要参考指标是毕业生就业率。因此,在考核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时,应引入市场作为考核主体。

八、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合适的教学方法对提高人才培育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以培育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其也决定了教育教学方法要及时进行改革和创新。一是在课堂教学形式上,要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提倡探索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启发教学、互动教学、模块教学、现场教学等现代教育方法。二是在实习实训教学形式上,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强调以做促学、以做促研、以做促创,重视工学结合和企业实习实训环节,实现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实训、知识与技术的融合。三是在课堂启发训练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开放式教学,将课堂搬到工业园区、企业生产一线、仓库车间,增强学生的行业企业认知能力和市场察觉能力。四是在课堂组织形式上,要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教学技术,在多媒体教学、PPT课件、视频、图片等基础上,借鉴MOOC、粤教云、“翻转课堂”等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网络信息技术与数字环境下的教学方法创新。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EB/OL].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0-07/

29/c_12389320_2.htm.

[2]林强.校企深化合作实现高职院校专业创新[J].中国高

等教育,2013,(13).

[3]潘懋元,石慧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历史探源[J].江苏

高教,2009,(1).

[4]王青林.关于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思考

[J].中国大学教学,2013,(6).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