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汉语能力的培养与评价
2015-12-11张洁
张洁
摘 要:大学生的汉语能力对其未来职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为了解大学生对自身汉语能力的学习需求,文章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阐述了大学生汉语能力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大学生汉语能力的评价方式。
关键字:大学生;汉语能力;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12-0092-04
母语作为一个国家的传统和需要传承的语言,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显得十分重要。2006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要求“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2007年3月,教育部高教司也下发通知,明确指出“大学语文课程只能进一步加强,而不可忽视、削弱”。然而,自实施起,“大学语文”课程备受诟病。
自2008年起,中国人民大学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大学汉语”课程。“大学汉语”课是一门面向非中文专业的大学生、以提高学生的汉语理解和表达能力为宗旨的素质教育课程。“大学汉语”的开设表明,在改变知识传授这一传统观念方面,中国人民大学开创了先河,在探索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重视能力而非重视知识,重视语言能力而非语文知识。那么,什么是大学生汉语能力?如何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汉语能力的提高?如何才能有效对大学生汉语能力进行评价?这是本研究关注的问题。
一、学生需求——大学生汉语能力的构成
经过文献研究,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大学生汉语课程目标是:1.普通话发音标准;2.能正确规范书写汉字;3.能准确认读汉字;4.能准确理解或者归纳他人所传递信息;5.能运用汉语与他人沟通准确有效(口语/书面语);6.能运用汉语准确阐述自我观点(口语/书面语);7.能根据不同场合,得体运用汉语(口语/书面语);8.能根据需要,有效组织汉语材料,说服他人(口语/书面语);9.能评价鉴赏汉语作品;10.对中国文化充分了解(如人文地理、诗词歌赋等);11.能阅读理解古文;12.能准确、恰当地把握汉语的词语,遣词造句;13. 能应用汉语规范撰写研究论文。
以上课程目标能否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吻合呢?为此,我们对参加本次课程学习的学生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中的问题采用了1—6分的李克特量表:1代表“非常不满意”,6代表“非常满意”。本次参与课程调查的共220人,其中对课程“非常满意”的学生有46%(102人/6分),对课程“比较满意”有39%(85人/5分)。
调查中,我们设计了专门的问题以调查学生对大学生汉语能力的看法,1代表“非常不重要”,6代表“非常重要”。得到学生评分最高的是“能准确理解或者归纳他人所传递信息”,“能根据不同场合,得体运用汉语(口语)”和“能运用汉语准确阐述自我观点(口语)”。这反映出学生所需的语言能力与实际工作相关,与语言知识相区别。具体的调查结果见表格1所示。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学生对课程设计中提出的课程目标认可程度较高,同时大学生对应用型的汉语能力需求较大,不仅是传统或一般意义上的汉语书面语的能力,这种应用型的汉语能力还包括了汉语口语能力。应用型的语言能力指向了传递信息的有效性、得体性、准确性和规范性。学生们希望通过课程学习提高自身的应用型语言能力。
二、大学生汉语能力的评价
课程评价是作为课程实施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对学生汉语能力有效评估,才能更好地使整个课程达到预计的效果。如果课程评价结果不能有效地评价学生的汉语水平,使教学与评价相结合,那么最初的课程设计目标并不能最终实现。
已有的专门或包含有汉语语言能力的考试如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职业汉语能力测试、汉字应用能力测试、汉语水平测验等。这些测试的特点在于,均采用了客观题或以客观题为主的评价形式,即不需要评分员来进行评价,题目为四选一,答案唯一的题型。客观题与主观题各有优劣。客观题评分效率高、评分成本低廉、没有主观评分误差,如果题目质量优良,可以很好地实现评价目标。主观题也有客观题所不具备的优点,如可以很好地反映出考生的作答过程,能反映出考生的综合能力。但是与客观题相比,对评分员要求高、评分成本高昂。因此,在各种大规模考试中,均采用了客观题或以客观题为主、主观题为辅的题目形式。
经过比较分析,本研究选择了来自《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言语部分及《职业汉语能力测试》中的主要题型,此外,由于汉字应用能力是汉语表达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研究还组织了一次《汉字应用能力测试》的模拟测试。最后,将应用文写作作为主观题测试的题型补充。
首先我们调查了学生对汉语课程评价的满意程度。1代表“非常不满意”,6代表“非常满意”。在本次参与课程调查的学生中,有80%的学生认为考试能够代表自己的汉语水平(评分大于或等于4)。
(一)客观题题型的评价
根据题型,本研究从公开出版的《职业汉语能力测试》实测试题中选择题目编制试卷,要求所选择的题目偏难(难度≤0.5),题目质量优良(区分度≥0.2),最终组成了课程评价的试卷。施测后的试卷题目参数分析见表2所示。
这5种题型为:
1.根据提问选答案:每道试题提供一段文字,并带有一个问题,阅读后根据提问在4个备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答案。
2.陈述推出答案:每道试题提供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阅读后根据提问,在4个备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答案。该答案应是不需要任何附加说明即可从陈述中直接推出的。
3.词语替换/词语填空:每段试题提供一段陈述,根据具体语境选用最恰当的词语。
4.结合上下文完善表述:提供一篇文章,结合上下文使某段文字表述完整、恰当。
5.病句辨析/句子填空:在提供的4个句子中找出有语病的一句,或要求根据语境结合上下文使句子表述完整、恰当。
除了对题目进行统计分析外,我们还请学生对每种题型进行了评价,以对各题型进行评估:1代表“完全不能”,6分代表“完全能够”。
表 3 学生对客观题各题型的评估
调查结果显示,客观题各题型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学生认为这些题型可以很好地代表他们的汉语能力。试题分析的结果显示,对于本次参加考试的学生来说,五种题型难度为中等,区分度较高,能较好地反映出学生的水平。
(二)主观题题型的评价
表 4 学生对主观题各题型的评估
从研究结果来看,应用文这种题型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这种题型可以很好地评价出学生们在现实情境中的汉语应用能力。但是正如前面提到的主观题的缺点,试题分析的结果显示,这三种题型的区分度低,不能像客观题部分那样,很好地起到区分考生水平的作用。
三、研究结论
(一)大学汉语课程设计应以汉语语言能力为中心,以文化涵养为辅
从我们的调查来看,我们的教学实践活动得到了学生支持。大学生汉语课程应当重视对学生汉语语言能力的培养,尤其应当注重学生应用型汉语能力的培养,小至写一个通知,大至写一篇论文,要能切实理解文字的主要观点,能做到文从字顺。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学生母语课程放弃了文学、中国文化及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而是将语言能力的培养与这些方面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阅读、讨论典范的言语作品中提高语言能力。
在大学中,如果能借助大学生母语课程这样一个课堂,使得学生将语言应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与文学鉴赏能力相结合,既满足了自己对于文学修养的需求,也完成了汉语应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建设,最后通过考试来考察自己运用汉语的能力与水平。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丰富了语言教学的形式和内涵,也使得语言与文学、知识与能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调查还反映出,学生对于汉语口语表达能力表现出很大的学习兴趣。这反映出课堂教学实践中有所欠缺的一面。从第二语言的教学实践来看,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学生人数是严格限制的,一般都会控制在15人左右,但国内大学的课堂很难做到这一点。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及课堂时间有限,汉语口语表达能力的教学受到很大的限制。口语表达能力的教学应是未来课堂教学努力的一个方向。
(二)缺乏大学生母语课程标准与大学生汉语能力标准
在基础教育阶段中,每一门课程的要求体现在课程标准中。课程标准是对学生接受教育的结果所作要求的描述,是教育质量所应达到的具体指标。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包括对学科性质与地位的界定,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各学段安排的说明,以及对教材编写、教学要求、教学建议、教学评价等的规定与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测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关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汉语能力培养要求体现在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1],关于高中教育阶段的汉语能力培养要求体现在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2]。
对于大学英语课程的要求,教育部于2007年7月公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作为各高等学校组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3]。该要求中规定了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性质和目标、教学要求(包括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教学模式、教学评估及教学管理。
对于大学汉语课程的讨论汗牛充栋,但是对于大学汉语课程教学要求及大学生汉语能力要求还未出现,可以从已公布的《汉语能力标准(试行)》窥见一些端倪[4]。《汉语能力标准(试行)》是“汉语能力测试”的指导性文件,“汉语能力测试”项目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受国家语委委托开发。研制工作历时一年完成,是我国第一部为将汉语作为生活、学习和工作基本用语的人群制定的国家标准。《汉语能力标准(试行)》分为六个级别,分别从综合应用、口语理解、口语表达、书面语理解、书面语表达等方面对汉语应用能力进行了描述和界定。在该标准中规定:
四级——语言积累较丰富,阅读面较宽,能思考地方、国家和世界范围内的重大事件,并发表一些片段式的个人见解,能初步使用相关领域的专门词语。学历参照:具有相当于高中毕业的文化水平。职业参照:一般从事对语言文字能力有一定要求的一般技术工作。
五级——能参与较广泛的社会活动,熟悉自己专业领域的语汇,有较宽的知识视野,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问题有较广泛的关注和理性思考。学历参照:具有相当于大专及以上的文化水平。职业参照:一般从事对语言能力有较高要求、但不以语言文字为专业的工作。
六级——词语积累、语言运用知识和经验的积累都比较丰富,视野开阔,知识面广,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问题有广泛的关注和比较系统的思考。学历参照:具有相当于本科及以上的文化水平。职业参照:一般从事语言文字方面的专门工作。
那么,在大学培养目标中,对大学生汉语的要求是什么呢?并没有相应的课程标准进行说明。只有建立相应的课程标准,大学生汉语课程的性质、教学要求、教材、评价等等教学诸方面才能有所依据,才能更好地指导大学生汉语课程的课堂教学。
(三)客观性试题可以较好地评价学生的汉语语言能力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客观题和主观题各有优缺点。一般来说,最有效的评价方式是高水平教师对学生的长期观察,是教学中的长期评价。但这种评价的主要缺点是评价效率低、评分误差难以控制、缺乏可比性,故在实践中,由于学生人数众多、教师水平参测不齐,这种评价方法的可操作性受到很大的局限。
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表明,质量优良的客观性选择题同样可以评价学生的语言能力。大规模标准化考试由于规模大,不得不大量采用客观题。国外的英语语言能力测试,如托福、GRE、雅思、托业等纸笔考试的主要题型是客观性选择题。我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主要题型也是客观性选择题,客观题得分所占比例达到75%—85%。关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效度研究表明,客观题除了具有题量多、抽样覆盖面大,因此考试的信度较高的优点外,不但可以考核记忆,而且可以考核多方面的能力,包括理解、判断、分析、综合、推理等等,是一种有效的测试方式[5]。在我国《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中,汉语语言能力是一个重要部分,而这一能力即通过客观性选择题来考查。
与主观题相比,客观性试题便于操作,适用于大规模考试,在统计分析上具有优势。调查反映出质量优良的客观性选择题可以很好地评价学生的语言能力,参加评价的学生也认可了这种题目形式。此外,对于高水平的学生来说,客观题的区分作用是优于主观题的。这一点在本次调查的试题分析部分得到了支持。
(四)建立大学生汉语能力考试的可行性
《中国青年报》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6],确认当前社会存在汉语应用能力危机的占80.8%,认为汉语应用能力不存在危机的占19.2%。认为造成汉语应用能力危机的原因在于“很多人重视外语学习,轻视汉语学习”的占52.0%。认为“现在人们喜欢解构汉语,稀奇古怪的词语层出不穷”的占43.6%,认为“影像文化占据绝对优势,文字越来越不重要”的占30.1%。考试是一种检验人才的重要标准,考试对学习有正向的反驳作用,是促进学习的主要动力来源,那么建立大学生汉语能力考试,以提高学生对于汉语的重视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举措。贺阳、徐楠、王小岩也对高校汉语课程提出了亟待加强的警醒[7]。
关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调查表明,应试学生、英语教师、专业教师和用户都对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总体上持肯定态度,认为这门考试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必要环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能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反映我国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有力地推动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贯彻实施,促进了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大学英语考试已经得到社会的承认,目前已成为各级人事部门录用大学毕业生的标准之一,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8]。
由人事部、中组部组织的中央机关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公共科目笔试,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部分。汉语理解和表达能力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最重要考查内容。2005年起,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研究生复试。从以上的研究与实践可以看出,汉语的语言能力在人才选拔、就业安置、升学录取等方面已被作为越来越重要的标准。“汉语能力测试”是教育部主办的一项国家级语言类水平测试,旨在评估以汉语作为生活、学习、工作基本用语人群的汉语应用能力,已于2011年下半年在上海、江苏、云南、内蒙古等地率先试点。
屠国平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调研访谈、访问校园网论坛等方法,对大学生汉语言文字能力现状进行了调研和分析。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基本上都具有提高汉语言文字能力的主观意愿,对汉语言文字能力在学习、生活和今后工作中的重要性有充分认识,对自身的汉语言文字能力自我评价比较高,对中小学时期汉语言文字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满意率较低,对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偏重外语教学持有一定的批判态度。大学生在培养、提高自身汉语言文字能力方面主观能动性不足,与自我评价相比,大学生的实际汉语言文字能力相对较低。基于以上调查的严峻事实,研究者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从教学行政管理部门,高校教学实践及评价等角度对高校汉语教育提出了建议。在这些建议中,对于汉语语言能力的核心要素及有效的评价方式尤为突出。汉语言文字能力测评体系不够完善。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出台由权威部门发布的专门用于对学生进行汉语言文字能力评价的方案,因此无法确定培养、训练的真正目标,也就无法正确评价学生的汉语言文字能力水平。标准不明,则目标不清,训练就会迷失方向[9]。
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教育机构,为了提供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有必要重视大学生汉语能力的培养和评价,建立大学生汉语能力标准及考试。考试应能衡量大学生汉语课程教学质量;能评价学生的汉语能力;能为课程学分获得、免修及本科生、研究生录取提供参考;能改变目前大学本科培养“严进宽出”,“重外语、重计算机、轻汉语”等现象;评估以汉语作为生活、学习、工作基本用语人群的语言应用能力,以考促学,以评促学,推进汉语学习和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EB/OL].[2015-03-24].http://www.moe.edu.cn/
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8001/201404
/167340.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
[EB/OL].2015-03-24.http://www.moe.edu.cn/publi-
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cmsmedia/image/
UserFiles/File/2008/05/05/2008050511/2008050511
_871014.doc.
[4]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能力标准(试行)[EB/OL].
[2011-07-27].http://www.hnc.org.cn/info06.html.
[5][8]杨惠中.C.Weir.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效度研究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74,191.
[6]黄冲.83.6%受访者认为国人汉语应用水平下降[N].中
国青年报,2012-01-10.
[7]贺阳,徐楠,王小岩.高校母语教育亟待加强——基于海
内外十余所高校的调查分析[N].光明日报,2011-01-11.
[9]屠国平.大学生汉语言文字能力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J].中国大学教学,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