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毕业生能力培养的机设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2015-12-11杨俊茹于涛张悦刊

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 2015年12期
关键词:毕业生课程体系

杨俊茹+于涛+张悦刊

摘    要:课程体系建设对于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毕业生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山东科技大学为例,分析了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机设专业毕业生能力的培养,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该体系具有优化整合、强化专业基础、突出专业特色、融入专业认证、加强实践环节等特点,全面覆盖了机设专业毕业生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毕业生;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12-0036-03

课程体系是高校实施人才培养的载体,是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是构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具体体现,在人才培养目标达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各高校教育工作者十分重视对课程体系的改革研究。李茂国等研究建立了面向工程过程的课程体系[1],按照简单工程、中等工程、复杂工程的顺序,提出了过程式课程体系构建方法。韩祥凤等以工艺实施工作过程为主线[2],构建了基于“工艺实施工作过程”的机械类专业课程体系。李红梅等进行了强化工程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改革[3],将工程能力培养目标转变为课程目标,并体现在课程设置、内容组织、教学实践和课程评价等过程中。尹晓伟等针对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特点[4],基于工程教育理念,构建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并进行了实施研究。严大考等分析了我国机械类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5],提出了机械大类专业课程体系方案。于涛等从现代机械行业和煤炭装备制造业的人才需求出发[6],对

机械类专业特色课程体系改革进行了研究。

我国高校工程科技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总体看,“知识本位”理念还很强,课程设置强调学科知识体系完整性和连贯性,学科知识与毕业生工程实践能力结合性与关联性研究较少。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理工科高校设置的本科专业之一,是山东科技大学省名校工程中重点建设专业之一,原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设置存在与本专业毕业生能力培养相脱节、滞后于先进设计制造技术发展、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对山东科技大学机设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研究,建立满足毕业生能力培养的创新型课程体系。

一、机设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毕业生的能力要求

本专业培养的人才要求是: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宽厚基础理论、扎实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科学思维方法、创新精神以及较强的独立工作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在机械工程及其他相关领域从事机械设计制造、机电设备控制监护,或在相关行业从事教学、科研、管理、营销工作,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本专业毕业生能力详细要求如下。

1.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一定的社会科学、人文艺术、经济管理、法律、国防等方面的知识,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良好的职业道德。

2.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社会

科学素养。

3.掌握一门外语,能够熟练阅读和理解外文专业资料,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

4.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力学、机械设计工程学、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制造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基础、计算机及信息化技术基础、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掌握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控制等基本原理和进行机械工程实验设计、实施、结果分析等基本实验技能。

5.掌握宽广的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知识和

制图、计算、实验、测试、基本工艺操作等技能。了解本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相关行业法规、学科发展现状及前沿动态。

6.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与科研开发能力,能够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分析、开发和设计工作。

7.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8.对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9.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具有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系统和过程的能力。

二、基于毕业生能力培养的机设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指导思想与原则

指导思想:坚持立德树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山东省高等教育名校建设工程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为指导,面向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厚基础、强能力、重特色、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将能力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专业精深、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基本原则:以毕业生能力培养和逐步提升为核心,加强基础,保证主干,强化实践,突出特色。

(二)基于毕业生能力培养的机设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依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结合本专业特点和专业认证标准及要求,构建了图1所示的课程体系。

图1  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框架上, 采取“平台+方向(模块)”的模式,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四个平台。每个平台均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其中,专业基础课程平台设计中,既强调加强专业基础,又为本专业将来的认证做准备,在原来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了热工基础,规范了相关课程名称,如工程测试技术基础、微机原理及应用等。专业主干课程平台由专业核心课程、专业特色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组成。专业核心课程突出保证主干,包括数控技术和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两门课;专业特色课程分为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矿山机械三个方向,突出设计、制造和煤矿特色;专业选修课程分为先进设计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矿山装备特色、知识拓展四个模块,突出本专业的特色以及机械工程领域内的新技术、新发展。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社会实践、课程实验、课程上机环节、设计环节和实习环节。其中,设计环节包括课程课堂教学结束后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比如,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液压传动及控制课程设计等;实习环节主要包括:认识实习、电工电子实习、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

在上述“平台+方向(模块)”模式下,分别设置了与本专业毕业生能力培养相对应的具体课程。课程设置与毕业生能力培养的关联对应关系见表1。

公共基础课程设置方面,以加强基础知识掌握、培养学生的基本人文科学素养、自然科学素养、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以及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等为出发点,兼顾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以及协作、学习发展能力,所设置的课程主要与本文毕业生能力要求中的前三项和第七、八项相对应,同时,为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尽快了解本专业,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基础,设置了关于本专业总体介绍的导论课程,该课程可以初步培养毕业生的第四项能力。

专业基础课程设置方面,以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机械工程设计、工程实践和科研开发能力培养为出发点,兼顾学生基本创新能力培养,所设置的课程主要与毕业生的第四、五、六、九项能力培养相对应。

专业课程设置方面,主要考虑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以及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的培养,侧重学生对本专业领域内实际产品设计、制造能力以及工程创新能力的提升,突出本专业的设计、制造、煤矿特色,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的最新发展前沿,所设置的课程主要与毕业生的第四至九项能力相对应。

实践环节课程设置方面,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使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得到提升,毕业后尽快适应社会需要,本模块所设置的课程几乎与毕业生的各项能力相对应,充分体现了对毕业生实践创新能力及工程素质培养的重视。

(三)课程体系的特点

1.实现基于毕业生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的优化整

合。本课程体系的主体是毕业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逐步提升,不同于传统课程体系,本体系体现了课程的分类与整合,而不是先后次序,突出了课程的整体优化与整合,突出了加强基础,突出了方向的灵活性和适应性,突出了专业的新技术、新发展。具体课程设置突出与毕业生能力培养的呼应性。

2.强化专业基础,突出专业特色。在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程中,增加了新生研讨课、增加了机械制图课程学分、补充了热工基础,部分原来的专业基础选修课改为必修课。专业课程设置中,提出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矿山机械三个方向,突出了山东科技大学的煤矿特色。

3.优化课程体系,融入专业认证。理顺了金工实习、机械工程材料与热处理、机械原理、公差与技术测量、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等主干课程的关系,建立了知识前后衔接、能力逐步提升的合理课程体系。结合专业认证标准和要求,规范了部分课程名称,例如,原来的“工程测试与信号处理”改为“工程测试技术基础”等。

4.增强实践环节,发挥三学期制的优势。增加了“认识实习”、“产品建模设计”、“C语言编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该环节占42个学分。一般实践教学集中实施效果较好,针对学校实行的三学期制度,将部分实践教学合理分配在三个小学期中,发挥了三学期的优势。

三、总结

课程体系在机设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达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山东科技大学该专业原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存在与毕业生能力培养相脱节、滞后于先进设计制造技术发展、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问题。本文遵循以毕业生能力培养为核心、加强基础、保证主干、强化实践、突出特色的原则,对我校机设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研究,构建了“平台+方向(模块)”模式的课程体系,建立了课程设置与毕业生能力培养的关联关系。该课程体系实现了基于毕业生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的优化整合,强化了专业基础,突出了专业特色,融入了专业认证,增强了实践环节,发挥了三学期制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李茂国,朱正伟.面向工程过程的课程体系研究[J].高

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4).

[2]韩祥凤,李新德.机械类专业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改

革与实施[J].装备制造技术,2011,(4).

[3]李红梅,江志斌,郑益慧.强化工程能力培养的高校课程

体系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5).

[4]尹晓伟,张陈,谢刚,宋吉鑫.基于CDIO的机械专业课程

体系的设计与实施[J].中国电力教育,2014,(8).

[5]严大考,杨振中,谭群燕.机械类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改

革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3,(29).

[6]于涛,王素玉,杨俊茹.机械类专业特色课程体系改革研

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11).

猜你喜欢

毕业生课程体系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最“叛逆”的毕业生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