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罗斯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与理论探索

2015-12-11郑永旺

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 2015年12期
关键词:教材

郑永旺

摘    要:“俄罗斯文化基础”课存在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在五项技能学习的同时掌握一些有关俄罗斯文化的基础知识,其意义还在于将艺术知识与俄语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俄语学习过程中技能培养和素质教育的双赢。

关键词:俄罗斯文化基础课;教材;授课时间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12-0034-02

一、问题的提出

外语专业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国内外一直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现实派观点,现实主义者注重外语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强调在本科学习期间要掌握听说读写译这五项基本技能,以便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得较大的竞争优势;一种是理想派观点,理想主义者强调学生的人文素质,即在掌握五项基本技能的同时,学生还应对俄罗斯文化、俄罗斯文学等非实践性课程甚至是边缘性课程有一定深度的了解。由于两派的诉求不同,所以在不同学校的教学大纲里的反映也不一样。现实派多以专业外语院校为主,虽然这些院校也相应地提出了“向宽口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1],但多年的教学实践所形成的惯性并非一个理念所能制动。理想派多为综合性大学,由于综合性大学特殊的学科优势,使得学生有可能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其他单一外语院校很难开设或者囿于教学理念不愿意开设的课程。以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开设的“俄罗斯文化基础”为例,这是该校俄语专业拔尖创新班所开设的一门旨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非实践性课程。依照现实派的观点,这种与俄语实用性有一定距离的课程是否有必要开设都成为疑问。本文作者认为,这门课程非常有开设的必要,但如何能协调现实的诉求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则是这门课程能否成功的关键。其实,2003年版的“高等学校俄语专业教学大纲”对类似的课程已经有了较为笼统的规定,“培养具有扎实的俄语语言基础和宽广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俄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新闻、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2]。由于学生在校时间仅仅四年,而且每个学校乃至每个人的要求是不同的,真正实现全面的“复合”目的是不现实的或者是很困难的,因此,在某个方面的“复合”到不失为一种选择,这也是俄语教学的层级需求。“俄罗斯文化基础”是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依据根据拔尖创新班学生未来发展方向所开设的课程,该班学生在毕业之后,很大一部分人将考研(或保研),其未来发展方向为科学研究和俄语教学,还有一部分人将在外事部门工作,因此层级需求决定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教材的选择

确定了这门课程的必要性就面临下面的问题,选择什么样的教材。目前,教授此门课程的教师使用的参考教材是《俄罗斯艺术文化简史》,该书以音乐、绘画、电影和戏剧为主要内容,将俄罗斯18—20世纪的艺术史串联起来,对艺术史的基本概念作了简单的论述,对一些理论问题进行了阐释和价值判断。通过这个教材,学生可以对俄罗斯艺术史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俄罗斯文化在世界文化坐标上的定位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因此,这是一本不错的教科书。由于俄语教学注重实践的特点,这本教材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问题之一,如何才能把汉语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在交际过程中的俄语自觉表述。以爱森斯坦导演的电影《战舰波将金号》为例,其中涉及到的不仅仅是电影内容本身,还关乎蒙太奇这样的电影艺术手法,虽然学生可以在汉语层面知道电影的内容,了解蒙太奇在观影过程中的实际效果,但这门课程除了能使学生了解电影艺术的汉语表述外,还需要知道相应的俄语表述,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实现俄语教学的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完美结合。我国英语界的著名教授王佐良很早就关注文化知识和语言知识有机结合起来的重要性,他指出:“学习英语的中国大学生在阅读英文书刊和同英语国家人士的交往中,往往感到由于缺乏欧洲文化知识而增加了许多困难。……如果对这些(欧洲文化知识)所知无多,读书未必全懂,对谈也难顺利。而一旦对这些有了较多知识,则不仅了解程度会提高,而且由于通过文化来学习语言,语言也会学得更好。”[3]英语如此,俄语亦如此。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语言大赛,特别是具体的言语实践表明,只有把艺术史教学和具体的语言教学结合起来,才能实现知识的自觉应用和艺术的审美效用。

问题之二,目前,国内俄罗斯艺术史教材可选择的面不大。基于此,可以考虑依照《俄罗斯艺术文化简史》或《俄罗斯艺术史》的编撰体系,引进俄罗斯相关教材内容作为补充,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学生能通过艺术史的学习来进一步巩固俄语词汇和相关的语法知识。目前,俄罗斯出版界有许多非常优秀的艺术史书籍,如格涅基奇(П. П. Гнедич)主编的《俄罗斯艺术史》(История русского искусства)、格拉巴尔(И. Грабарь)主编的四卷本《俄罗斯艺术史》(История русского искусства)和德米特里耶娃(Н. Дмитриева)主编的《俄罗斯艺术简史》(Краткая история русского искусства)等。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组织专业人士,编撰适合中国学生的俄罗斯艺术史教材,如果用俄语编写存在难度,可以考虑在术语和概念等关键环节用俄语标识出来。

问题之三,“俄罗斯文化基础”这门课的定位需要认真研究,仅就课程的名称而言,本课程似乎不应该仅仅包括艺术史内容,换言之,“文化基础”这个概念本身应该具有更大的延展性,应该与跨文化交际或国情语言学有隐在或显在的联系。文化不应该紧紧局限于艺术文化。因此,艺术史应该只是这门课程的一部分内容,而不是全部。如果能够基于文化这个概念来理解并讲授这门课,那么教师所要做的就不仅仅是关注艺术文化,还有国情文化等诸多文化要素。可能由于对“文化”理解的不同,目前这门课基本上以艺术文化为主,也许在时机成熟之后,可以考虑与跨文化交际等课程交叉,实现艺术体验与文化教学的双赢。

以上三个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这也是这门课程下一步所要完善的地方。

三、授课时间的选择

授课时间的选择和有效教学理念有紧密的联系。有效教学作为一种理论,主要研究教师和学生在一个共同的教与学的空间里如何完美互动,最后如何实现效果最大化。虽然该理论诞生于20 世纪上半叶的西方的教育科学运动,但直到今天依旧没有失去它的指导意义。我国学者也注意到有效教学在现实俄语教学中所具有的功能和意义,“有效教学即可以是一种教学形态、教学管理,也可以是一种教学理想”[4]。教学理想的实现需要诸多要素,除了教材的选择和教师的知识储备等必要条件外,还有一些看似无关紧要实则非常重要的因素。其中之一就是授课时间和有效教学存在密切关联。如果把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讲授“俄罗斯文化基础”这门课程,那么,上课的时间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目前,这门课程是安排在大一下半年,这个时间安排是有问题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这个阶段的学生虽然俄语有一定的水平,但他们的词汇量还不足以应付在原文语境中去理解俄罗斯艺术问题,即便如“强力集团”这样的概念,也需要查词典,才能把该团体的组织结构、审美取向等关系厘清,对于大一学生而言,无疑具有一定的难度;第二,这个阶段课程多,教学任务重,在这种情况下,让学生去花时间学习俄罗斯文化艺术这门课程显然不是很恰当。作为将审美教育和知识教学与外语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的尝试,我们拟把这门课程安排在大四上半年。原因如下。

经过三年多的学习,学生的俄语词汇量基本上可以阅读具有较大难度的文章阅读,这里所说的难度不但指俄语,而且包括在汉语语境下对理论问题的理解和把握。

四级考试结束,八级考试尚未开始,学生有较为充足的时间来理解俄罗斯艺术的精妙之处。艺术教学与普通的实践教学的区别之一在于除了对现有知识的理解和储备之外,还需要去感受艺术的美。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可以实现这一诉求。

四、授课方法的更新

“俄罗斯文化基础”的名称暂时尚无法和它的实际内容相互匹配,该门课程实际是关于艺术史教学,而且是关于俄语专业学生的艺术史教学。事实上,这方面的科研成果还不是很多,但有些与此相关的论文为该课程的教学可以提供可资借鉴的学理依据。

外语教学必须适应社会的需要,而社会的需要是复杂多变的。高等院校的现实教学必须在纷杂的现象中找到最核心的东西。新版《俄语教学大纲》强调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而俄罗斯艺术文化的教学无疑是所要“复合”的内容之一。而如何使“复合”成为可能,则与授课方法的更新有关。语言诗意地栖息在艺术或文化之中,同样,艺术也无法离开语言而单独存在,即“语言反映文化时折射出某一特定社会团体中的世界图景”[5]。基于此,考虑到这门课程的特点,可以有如下几种方法可以考虑。

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本来是任何一门课程学习的必选项,但“俄罗斯文化基础”有其特殊性。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至少要完成如下二项内容:内容之一,找到与课堂所学内容的视频或者音频资料,增加对艺术文本的感性认识;内容之二,借助维基百科(俄文版)等工具来了解人物、基本术语和一些概念。

课堂实践。课堂上通过欣赏俄罗斯艺术产品的影像或音像文本,来理解个案的艺术品与整个时代的关系。

自主发挥。允许学生用俄语(或者一部分人试着用俄语)进行表述,阐释他们对俄罗斯音乐、美术和电影艺术的理解。

要有重点。俄罗斯艺术作品浩如烟海,如何在这广阔的海洋里寻找最有价值和最代表性的东西是教师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

五、结语

任何一门课程的设置都会对接受该门课程的学生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应该是有效教学理念的良性反射。以“俄罗斯文化基础”为例,该课程的实施会涉及教材的选择、教师授课方法的摸索、授课时间的优化和考试结果的评估等环节。根据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作者认为,“俄罗斯文化基础”这门课程非常有存在的必要,但同时也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精品课程[EB/OL].http://ru.bfsu.edu.cn/bkjx/jpkc.

[2]高等学校俄语专业教学大纲[S].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

出版社,2003:1.

[3]阮世勤.浅析文学文化教育与理工类高职公共英语教学

[J].安徽文学:文教研究,2009,(3).

[4]李晶.有效教学与高校俄语教学策略选择[J].价值工

程,2010,(2).

[5]薛秀晶.俄罗斯文化与俄语教学[J].长春理工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版,2009,(3).

猜你喜欢

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模因论对开发对外汉语教材的启示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