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类工科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2015-12-11朱君宋树祥
朱君 宋树祥
摘要:文中对笔者所在的师范类院校进行了实现办出特色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分析,首先简要的分析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内涵,进而详细探究了对社会需要的电类人才培养方式,提成了制定社会需要导向全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改善人才培养教学计划体系和应用型人才教学模式设计的方向。这一研究对于课程体系的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等人才培养改进方案具有一定得参考价值。
关键词:师范类院校;人才培养;社会导向;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2-0032-02
一、引言
广西师范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根据国家的需求进行专业创新和专业结构调整,建设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新的教学课程体系,以顺应对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国家政策的调整,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应该随之调整,结合学院的整体优势,找准定位,办出特色学院,充分发挥师范院校文理基础学科强的优势。国家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其自身要求,文中基于师范类院校电类人才培养进行探讨分析,这对于课程体系的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等人才培养改进方案具有一定得参考价值。
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内涵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要教授的是电子信息技术以及相关方面的基础知识,培养具有研究、设计、开发、应用各种电子设备及信息系统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使其能够很好的投入到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中。要建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首先要对当前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市场进行相关调研活动,结合岗位的实际情况来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并采用恰当的培养方案,进而为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方案是培养目标实现的手段,专业与课程体系设置、教学设计与方法等均是培养计划的实施方式。对于电类行业而言,在培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过程中,要着眼于实际岗位,理论知识要充足,对于时下新的理论知识与技术要重点进行教授;在实践方面,要为学员们提供一个模拟真实工作岗位的环境,根据真实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将教学方法贯穿于实践中,从而逐步提升学员的各项技能,包括:设计、开发、维修以及服务等方面。专业内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团队的建设,同时也是人才培养效果提升的重要环节。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下,教学团队需要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进行教学创新,包括教学理念的改变、教学资源的整合、专业与课程体系的修改,提高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与素质等。所以,提高教学团队在知识水平、项目实践和教学研究方面的能力十分重要,优秀的教学团队是保证人才培养效果的关键。
三、社会需要导向的电类人才培养
(一)制定社会需要导向全新的人才培养目标
当前,我国培养的电类人才主要包括以下三类:学术型人才、技术型人才以及应用型人才。第一类人才通常拥有较高的学历(本科或研究生),侧重于学术上的交流;第二类人才大部分毕业于高职高专等院校,他们也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侧重于实操;第三类人才是当前电类行业最为稀缺的,其学历多为本科,他们具备传统的理论知识,对于时下新技术可以很快的接受,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因此,对于这种情况需要重新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出多个领域的复合型技术与管理人才,如:系统运行、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自动控制、电子电气产品开发以及经济管理等,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来解决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这就需要学员们加强理论知识与系统专业的学习,能够针对当前市场情况进行独立的思考和研究。
(二)改善人才培养教学计划体系
人才培养工程系统性较强,要培养具有较强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人才,这就需要我们制订一个系统的人才培养方案。第一步,人才培养要以社会与行业需求为前提,要适应行业的发展,因此学校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与技术应用方面的能力,并在注重基础性与实践性的前提下,尽量使能力与知识体系这两者良好的结合在一起。要以实际需求为中心,摒弃单一、呆板的教学方式,适时的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相应的修改。建立一个现代化教学体系,其中融合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以及综合素质教学等,从而实现高校的多元化发展。
1.教学计划和内容需要满足社会需求。人才培养的实效性比较重要,所学知识与技能不能在一踏入社会就已经用不上了,因此教学内容一定要符合市场发展需求,内容不要过于繁杂。在教学时,老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与探索的环境,并采取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时要有创新精神与意识。
2.提高教学方法促进教师的角色转变。一直以来,教师扮演的就是一个向导的角色,单一的说教形象难以改变。因此在培养新型人才时,要对当前的课程教学进行适当的修改。教师应纠正传统单一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方式进行相应的改革,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使教学模式与能力培养良好的结合在一起。
3.能力培养为导向。在教学方法方面,建议采用以下四种方式:启发式、引导式、讨论式以及研究式。传统的课堂教育以灌输为主,应转变为以引导为主,强调能力的培养才是关键;此外,教师还应结合学生自身情况以及行业发展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修改,从而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4.项目基础的教学模式。新教学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改进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可作为一个研究课题,让学生更好的投入其中,从而加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
(三)应用型人才教学模式设计与发展
对于应用型人才而言,除了要掌握最基础的理论知识之外,动手实践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要将培养实践能力作为主要方向。在实行教学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和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动手实践能力,将设计、试验以及实践等作为教学重点,重点展现学生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能力。在安排他们进行实践的过程中,应结合专业的特性采取逐步深入的教学模式。当基础理论已经形成时,应分阶段来培养学生的技术、专项以及应用等方面的能力,尽量将教学理论与实践良好的融合在一起。
1.教学体系创新。对于电子工程学科而言,若要培养好应用型人才,那么传统的教学方式必然要做一些更改,教学体系需进行多层次的划分。第一,教学方式应将基础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部分实验教学可借助专业课或实践课来实现,同时,较为形式的理论教学则可摒弃一部分;第二,要适当的培养骨干型人才,对于成绩突出的学生,要鼓励其独立思考和研发,进而激发其创新能力。
2.社团帮助导向。对于子工程学科而言,学生们可自行组织建立一个本专业的协会社团,通过专业教师的指导进行相关课题的研究。如电子或电气控制设计比赛、相关专业讲座等活动均可由该社团来组织举办。
四、结语
人才培养模式确定了人才的定位和学生就业方向。于此同时,专业的建设、教师的发展都需要以人才培养为导向。当前所有高校都不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师范类院校由于当前国家全面发展教育的需要在借鉴各大学办学模式的基础上,更要结合文科院校自身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寻求一种具有自身特色的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磨玉峰,王文辉.工科院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02):224-225.
[2]李娟娟.工科院校经济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质量保障研究[J].中国冶金教育,2007,(01):61-63.
[3]梁方正.当前高校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7,(10):53-54.
[4]王存文,张秀兰,张珩,胡中功,杨艺虹,欧阳琼.制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多角度研究[J].药学教育,2010,(05):8-11.
[5]韩力,曾祥仁.电气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5):78-79.
[6]刘超英,高浩其,徐挺,车金如.艺科交融创执并举——工科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8,(07):45-47.
[7]秦祖泽,陈意军,黄绍平.应用型本科电类专业人才培养初探[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4):85-87,91.
[8]冯爱惠,陈浩,杨世凤,彭一准.电类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22):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