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下足功夫 教学展现精华
2015-12-11熊联超
熊联超
小学科学课程具有综合性、探究性和开放性的特点,知识覆盖面广,拓展性强。但是,有许多知识教科书没有直接呈现出来,这导致许多教师备课十分困难。因此,笔者认为,一个优秀的科学教师,必须在备课环节上下足功夫,对知识进行加工、提炼、升华,将精华部分展示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其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一、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
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科学课程的课目顺序,占据知识的广度和高度,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教科书、助学练习本、网络资源。
一是研读课程标准。研读课程标准,俯视小学科学知识的全貌和编写意图,对于搞好科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不谋全局者不可谋一隅,不钻课标者不能教一课。《课程标准》“前言”部分叙述科学课程的背景、性质和理念。“课程目标”部分叙述科学课程的总目标和分目标以及各部分目标的相互关系。“内容标准”部分描述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五个方面的内容标准及活动建议。“实施建议”部分提出了教学、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科书编写、教师队伍建设、关于科学教学设备和教室的配置等六个方面的建议。“附录”部分含具体目标中行为动词的定义、案例等内容。这些都是科学教师必须了解的内容。
二是通读教科书。这是师生共同研习、对话的文本。科学教科书涵盖了小学生基本要学习的内容,大部分的实践应用都是在科学教科书的基础上生发和辐射出来的。教师要通读教科书,研读单元和课文,把握科学实验、科学概念,这是搞好科学课程教学的前提。
三是把握教师用书。我们使用的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用书。其体例包括: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概要、主要材料清单、各单元说明和教学建议,其中,单元说明和教学建议包括单元概述、单元教学目标、分课时教学建议等。教师对分课时教学建议要认真研读,理清教科书课文每个小标题下面的知识要点。教师用书对教科书的分析非常细致,教师务必认真研读,对相关实验要提前预做,并能记录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四是多看助学练习本。助学练习本是遵循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根据教科书的内容和科目顺序同步编写,着力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研究能力的练习本。其题型包括填空、选择、判断、连线、分类等。教师要多看不同版本的助学练习本,亲自尝试完成练习并对照答案,精选涵盖全面、设计巧妙、生动活泼的题目给学生练习,或者组织学生学习教科书后编制练习题目,相互检测。以练促消化,以练促巩固,以练促运用。
五是利用网络资源。教师可以根据科学课目的内容,借助百度、搜狗等搜索引擎来查找教育网站、公共网站中的科学教学资源,如文本、课件、视频、图画、试题、教学实录、教育讲座等,并甄别、筛选,借鉴优质资源。
二、教师应对知识进行总结、提炼与加工
一是形成系统知识。教科书的知识比较零碎,教师要把它们整合为一个整体,形成知识的系统,线状知识、网状知识比点状知识更容易理解和记忆,画知识树和列图表都是知识系统化的良好方式。在知识系统中,要区分重点和难点,重点知识是由教科书体系决定的,它在所有知识中占的分量最大,是所有知识的发源点、中心点、交汇点。难点知识是由知识本身和学生决定的,这样的知识字节多,误区多,思维的中间步骤多,空洞、抽象、区分度小,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很远。例如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主线是讲放大镜和显微镜,分别讲它们的构成、放大倍数、使用方法、应用举例等;关于昆虫、晶体、细胞、微生物的知识是应用举例中派生出来的知识。所以,该单元重点知识是显微镜的构成和使用方法,难点知识是细胞、微生物。
二是总结知识的规律。规律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它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善于用规律性知识解决科学问题。科学教科书的规律性知识,有些在教科书上呈现出来,有的没有呈现,需要教师强调和总结。例如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考试经常要求判断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可以这样总结:物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化学变化产生了新物质;物理变化只是大小、形状、状态的改变,化学变化会产生变色、发光、发热、气体、沉淀等现象……
三是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要把相近和相对的知识进行联系比较,找到他们的相同点、不同点和连接点,既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又有利于知识的精细化。例如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简单机械》,我们从省力的角度,比较三种杠杆,即省力的杠杆、费力的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并总结出三种杠杆的内容和规律。
四是认真探究知识背后的原因。知识“是什么”固然重要,但是关于知识背后的“为什么”则更为重要。有些“为什么”,在书上用气泡图提示;有些“为什么”,靠教师和学生提出来。例如,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为什么放大镜讲得少而显微镜讲得多,第二单元为什么物理变化讲得少而化学变化讲得多。因为放大镜是基础,很简单;显微镜是重点和难点。物理变化简单,意义不重大;而化学变化复杂,作用重大。
五是使学生认识到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的意义。科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学生如果能用科学知识对学校、家庭、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解释、说明、举例,就会认识到科学知识的实践意义。例如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易拉罐压扁、水结冰等都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白糖加热变黑等都是化学变化。
六是教给学生轻松掌握知识的方法:如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讲到用放大镜观察晶体,教科书说自然界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也就是非晶体或由非晶体组成的固体物质较少,记住少的比记住多的容易,我们可以总结:玻璃、松香、琥珀、珍珠不是晶体,用排除法判断其他的固体物质是晶体,并用谐音的办法来记忆。
七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和价值观。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学到科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价值观。例如学习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环境与我们》,要让学生形成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思想。通过科学的学习,使学生保持与发展了解世界、喜欢尝试、乐于探究的欲望,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等。此外,学习科学知识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创新,找到更好的实验方法,取得更明显的实验效果。引导学生用发散思维联系生活实际,比一比看谁找到的实践应用多。
古人云:“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科学教师要像蜜蜂一样,采得百花酿成蜜,为学生学习、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而辛苦,为学生的成就、为祖国的未来而甜蜜。
(责任编辑 杨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