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活化问题的设计
2015-12-11田丽红
田丽红
摘 要:数学的存在与发展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数学的学习就离不开实际问题。在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背景引出新的数学概念,引导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有趣的、有用的,而不是抽象的、枯燥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生活问题;学习兴趣;数学价值
数学与人类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数学的存在与发展都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它揭示了数学在人类生活中的巨大作用。因此,在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爱上数学、会用数学。
一、设计生活问题——引起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促进学生的学习,首先要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高中数学的许多学习内容是抽象的、枯燥无味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有趣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投入到数学学习中。例如,在教学“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时,我声情并茂地给大家讲道:“传说印度国王为了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将他召到王宫,并让他尽管提条件,这个发明者说,请国王在国际象棋棋盘的第1个格子里放上1粒麦子,在第2个格子里放上2粒麦子,在第3个格子里放上4粒麦子,在第4个格子里放上8粒麦子,以此类推,直到最后一个格子。国王听后,哈哈大笑,说他的条件太少了,便吩咐人去办,可经办人一算,吓了一跳,发现全印度的麦子给了他还远远不够。这到底需要多少麦子呢?同学们肯定想知道答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开始今天的学习。”这样引入新课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设计探究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占主体地位。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更加强烈。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设计一些探究问题引发学生去思考,在探究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数学,体验数学的意义与作用,感受学习数学的必要性。例如在“对数与对数的运算”教学中我通过这样一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究:“截止到1999年底,我国人口约13亿,如果能将人口年平均增长率控制在1%,那么经过x年后,我国人口数为y亿,其中y=13×1.01x。我们能从这个关系式中算出任意一个年头x的人口总数。但是,如果问哪一年的人口数可达到18亿,20亿,30亿……该如何解决呢?”学生会积极思考这个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探究。这个问题实质上是已知y去求x,比如已知y=18,则有13×1.01x=18,从而得到1.01x=18/13,在指数式中已知底数和幂值求指数,应用以前所学的指数知识是没有办法解决的,这就产生了认知冲突,学生肯定想知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时候教师说道:“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需要学习新的运算——对数。”以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依托引出新知识,自然而然的过渡,学生不但不会觉得新知识来得突然,难以接受;还会感受到探究带来的快乐,同时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意义与作用。
三、设计应用问题——体会数学价值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设计一些应用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体验到数学的力量与价值。同时也能起到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作用。例如,学习“等比数列”后,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应用问题:如果能将一张厚度为0.05 mm的报纸对折,再对折,再对折……对折50次后,报纸的厚度是多少?你相信这时报纸的厚度超过了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了吗?(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3.84×108 m) 学生用等比数列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后,不仅会对这个问题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更会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强大力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要做个教学上的有心人,多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例如:必修一学习“指数函数”后,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际问题:假设你有一笔资金用于投资,现有三种投资方案供你选择,这三种方案的回报如下:方案一:每天回报40元;方案二:第一天回报10元,以后每天比前一天多回报10元;方案三:第一天回报0.4元,以后每天的回报比前一天翻一番。学生用函数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后,会产生一种愉悦感和成就感,这样既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总之,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背景引出新的数学概念;引导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经历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闫祯.有效学习指导[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3-05.
[2]李芳.融生活于数学课堂教学中[J].宁夏教育,2012(03).
[3]杨永玉.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体验数学魅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0(12).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