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 选修4》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第二课时的说课
2015-12-11施宇
施宇
摘 要:“化学平衡”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说课稿秉着建构主义教学观,针对其第二课时“化学平衡的移动及其影响因素”,对教材和学生都进行了认真系统的科学分析,并阐述了自己的教学设计理念及其理论依据。
关键词:说课;化学平衡;勒夏特列原理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化学平衡”是人教版《化学 选修4》第二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是高中化学知识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在整个中学化学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新课标对其要求“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相关理论加以解释”。
从知识体系看,“化学平衡”属于化学热力学的研究范畴,在高中体系中与“溶解平衡”“弱电解质电离平衡”以及“盐类的水解平衡”并称为“四大平衡”,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对必修1所学的元素化合物的反应及其实验现象的进一步深入学习,同时又为后面学习三大平衡奠定了基础;是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必须储备和掌握的重要知识。
从研究方法看,通过探究实验,从实验现象中归纳总结出“勒夏特列原理”,再用演绎的方法推广到另外几种因素对平衡移动的影响也符合该规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学会化学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研究问题的思路。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移动的概念。
②学会利用化学平衡与反应速率之间的联系,判断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
③掌握勒夏特列原理,并能够用其准确地推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浓度和温度对平衡移动影响的实验探究,了解控制单一变量的实验方法。
②通过“勒夏特列原理”这一概念的学习,学会运用归纳总结和演绎推理等方法解决化学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培养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实验能力。
②通过实验激发探索化学反应原理的兴趣,逐渐形成科学的化学观。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化学平衡状态的移动以及外界条件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难点:利用勒夏特列原理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二、说学情
1.知识储备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和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本节课本着“温故知新”的原则,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出发,充分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浓度、温度等因素影响反应速率,速率改变影响平衡状态这一过渡方式建立起平衡状态移动的概念。
2.学生特点
学生通过高一阶段的化学学习,已初步具备一定的化学实验探究能力和一些相关信息的处理能力,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较好铺垫。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仍比较薄弱,较难直接给出概念或结论,在知识学习中仍需借助直观的实验现象。
3.预测困难
本节课容量较大,内容较抽象。尤其是平衡移动的研究对象、本质原因容易成为学生学习的盲点;而移动方向的判断也不太容易,因此本节课任务较重,难度较大。
三、說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学法:实验探究、归纳总结、演绎推理。
教法:本节课依据建构主义理论的“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由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使知识具体化、生活化,也体现了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主线,思维为中心的思想,把学生的学习过程与认知规律有机融为一体,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深刻、具体、全面,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从而更好地理解化学平衡的移动及其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