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佐辛在全麻诱导气管插管中的应用价值
2015-12-11王琦
王 琦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江苏南京211100)
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时患者常因气道刺激及负性应景情绪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引起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异常变化,进而导致心肌耗氧量升高,心脏功能性负担加剧,增加了术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严重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1]。地佐辛是一种混合类阿片受体拮抗剂,具有起效快、镇痛镇静效果好的优点,常用于术后镇痛及内脏痛、癌性疼痛的镇痛[2],本组研究为探讨地佐辛在全麻诱导气管插管超前镇静麻醉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进行全麻择期手术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6例,女性50例,年龄26~68岁,平均年龄(48.5±7.2)岁,体质量 49~ 79 kg,平均体质量(59.4±4.6)kg,其中腹腔手术 72 例(腹腔镜手术 30例,常规手术42例),下肢手术34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对本组实验完全知情同意;无地佐辛过敏史;非心脏手术者;择期手术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正常、凝血机制正常;排除标准: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恶性肿瘤患者;存在丙泊酚、地佐辛过敏史;存在精神疾病病史。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3例,两组在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及手术方式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实验方法 两组患者麻醉前30 min肌注0.01 mg/kg阿托品,入室后常规开放静脉通道及连接监护设备,面罩吸氧控制氧流量2 L/min。试验组患者于全麻诱导前静脉给予5 mg地佐辛进行超前镇静,对照组同期静脉给予1 mL生理盐水,5 min后应用舒芬太尼 4~5μg/kg、0.08mg/kg 维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采用TCI持续泵注丙泊酚并维持血药浓度在3.5~4.0μg/mL,面罩通气 2 min 后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泵注0.15μg/kg瑞芬太尼、3.0μg/mL 维持术中镇静效果。
1.3 观察指标 采集两组患者地佐辛用药前及用药后10 min时的呼吸频率,比较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后5 min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DBP)、舒张压(SBP)的变化情况,统计术中丙泊酚应用剂量。应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两组患者术后1、2、6 h镇静、镇痛效果[3],分数越低则表示镇痛效果越显著。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IBM SPSS 19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P<0.05表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用药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试验组患者地佐辛注入后10 min呼吸频率明显较对照组及注入前加快(P<0.05),试验组患者气管插管后5 min SBP、DBP与麻醉诱导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全麻手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 ±s,n=52)
表1 两组患者全麻手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 ±s,n=52)
组别 SBP(mmHg)DBP(mmHg)呼吸频率(次/min)用药前 123.32±5.79 79.65±3.65 21±4试验组 用药后 10min 120.15±4.36 77.40±2.33 35±3插管前 1min 119.07±3.55 75.67±3.50 30±4插管后 5min 121.54±4.31 80.59±4.19 29±4用药前 122.11±4.89 80.16±3.46 22±3对照组 用药后 5min 119.27±3.94 59.08±2.20 33±5插管前 1min 105.61±3.07 63.54±3.63 35±2插管后 5min 108.97±2.16 70.03±2.17 31±4
2.2 VAS评分及丙泊酚应用剂量、不良反应比较试验组患者全麻丙泊酚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试验组术后各时期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各时期VAS评分及丙泊酚应用剂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 讨论
全麻手术在诱导气管插管阶段极易发生交感神经兴奋引起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异常变化,影响术中麻醉效果,增加术后心脑血管疾病等风险事件发生率。因此稳定患者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提高麻醉效果及手术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4]。超前镇痛是指麻醉诱导前进行预防性刺激阻滞麻醉,避免因神经中枢兴奋导致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变化影响疼痛敏感度,提高术中麻醉效果,目前对于超前镇痛药物种类及剂量的研究尚缺乏临床试验支撑,临床通常以地佐辛作为超前镇痛药物。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用药后血压指标较为稳定、术后VAS评分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并且丙泊酚应用剂量明显小于对照组。通过实验回顾分析可知,地佐辛是一种苯吗啡烷类衍生物,是一种混合性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可产生强效脊髓镇痛、镇静及呼吸抑制作用,临床证实地佐辛的镇痛作用要强于吗啡、喷他佐辛,并且由于其μ受体拮抗作用使其无成瘾性及μ受体相关不良反应发生[5],并且地佐辛在体内吸收、起效时间较快,一般10 min~15 min便发挥明显的镇痛效果,在8 h内机体代谢消失,具有较强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能力较强,适用于作为超前镇痛药物[6]。
综上所述,应用地佐辛作为全麻手术超前镇痛药物具有较好的术中镇痛、镇静效果,可降低全麻药物的应用剂量,并有利于稳定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1] 韩香淑,姜昕,田野.地佐辛超前镇痛用于开胸手术的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5):100.
[2] 王敦亮,孟志艳,王秘群,等.地佐辛联合表面麻醉在清醒气管插管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学,2013,51(30):64-65.
[3] 黄光伟,刘晓欧.地佐辛与喷他佐辛应用于全麻插管诱导的比较[J].内蒙古中医药,2013,6:78-79.
[4] 高涛,赖学文,莫惠飞,等.地佐辛与布托菲诺抑制全麻气管拔管应激反应的比较[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2,29(1):8-9.
[5] 刘丽,于泳浩.地佐辛在喉罩置入全麻诱导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4,20(2):151-152.
[6] 谭选军,梁明华,袁英,等.腹腔镜全麻手术中地佐辛注射液超前镇痛的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3(10):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