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化学双语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15-12-10周溶冰谢正苗吴卫红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33期
关键词:双语教学教学模式

周溶冰 谢正苗 吴卫红

摘要:本文分析了环境化学双语教学在省属高校的现状和发展,总结了经验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学模式改革的理念、思路和目标、内容及实施步骤,为双语教学这一新颖的教学模式在环境化学本科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积累了理论和经验。

关键词:环境化学;双语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3-0151-02

环境化学是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它是环境科学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化学科学的重要分支。目前在国内外高等院校,环境化学课程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本科生和研究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主干课程,普遍作为精品课程进行建设,但是在我校该课程给予的重视程度却不够,限制了其发展,因此亟待努力改善。

一、课程概况

(一)教学状况

2001-2010阶段:2001年,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成立,归属机械工程学院,《环境化学》设为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培养的专业必修课,理论课32个学时,2个学分,实验课16个学时。2010-2011:学校进行资源整合,成立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化学》仍为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培养的专业必修课,调整为理论课48学时,3个学分,实验课16个学时(4个实验);成为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任选课、没有实验。2012-至今:教学计划修订,环境科学专业实验学时增加到32,包含8个实验,对于环境工程专业则增加了16学时实验(4个实验),改为限选课。

(二)教材状况

本科教材一直采用南开大学戴树桂教授主编的《环境化学》,2014年改用浙江大学朱利中教授主编的《环境化学》,该教材内容简洁明快,价格也便宜,适合本科教学使用,辅助教材为:全英文电子版教材《Chemistry of the Environment》,Manahan,Stanley E. CRC Press LLC,2000年出版,实验教学选用董德明、朱利中教授编写的《环境化学实验》,同时参考了广东工业大学刘国光与刘敬勇编写的《环境化学实验讲义》。

(三)师资情况

所有的主讲教师均有在澳大利亚或美国大学至少半年以上的访学经历,谢正苗教授为环境学科带头人,吴卫红为新晋教授,周溶冰为副教授。

(四)存在问题

就该课程目前的教学状况而言,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该课程在学校重视程度不够,投入偏少;目前被指定为双语教学试点课程,师生普遍感到难度较大;理论和实验教学没有同步进行、实验学时偏少、不重视实践环节;教学仪器设备短缺、教学场地紧张;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忽视了对学生操作动手能力的培养。

因此理论教学模式需要改革,实验教学模式也需要改革,实行小班化教学,争取开设出更多的实验,还需要及时调整和更新环境化学实验内容,全面实现实验的微量化,由模拟实验向现场实验发展,提高实验的难度和真实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培养,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上均需要经费和场地的落实和保障。

二、课程改革的理念、思路及目标

环境化学课程的建设目标是建立以学生为中心、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努力将其建设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新成立学院——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教学的示范课程之一,推动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改革和发展。

优化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当前环境化学的发展、应用实例相结合,同时注意教学与科研的融合。在教材建设上,以厚基础、重前沿、切实际为特色,使用经典教材——南开大学戴树桂教授主编的《环境化学》,最近改用浙江大学朱利中教授主编的《环境化学》,该教材注意适当反映环境化学领域最新研究进展。

在教学方法上,巩固和深化现有的教学改革成果,实行小班化教学,并逐步实行双语教学,逐步与国际接轨。

在实验教学方面,增加实验,增强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培养,全面实现实验的微量化,加强对实验“三废”的回收利用和安全处置,使环境化学实验绿色化和无污染化。在优秀学生导师制的基础上,实现本科生“双向选择”导师制,使“双向选择”制度化、规范化。

在学生成绩评定方面,进一步完善学生评价考核体系,特别要研究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和技能考核的量化指标。

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全面实现网络教学,首先将课程资源上网,其次将已上网的课程大纲、教案、实验教案、演示实验、讲课录像、讲课幻灯片等课程资源进一步美化、完善,并及时维护和修改,提高上网资源的更新率和上网内容的可读性,保持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

三、课程改革内容

(一)更新教学内容,介绍学科前沿,传授基本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环境化学是一门发展中的新兴学科,因此环境化学的教学内容必须及时更新。在重点讲授基本知识和内容的同时,及时介绍环境化学学科的发展现状,并结合环境保护的国家需求,提出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中急需解决的科学技术问题,使学生精通环境化学的基本知识,熟悉环境化学的学科前沿,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

(二)改革教学方法,专题讲座和课堂讨论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实行小班化教学,采用基础理论讲授、专题讲座、专家讲座、学生讨论等多种形式开展环境化学教学;将学生考试成绩和读书报告水平等相结合,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通过网络资源,实现师生间的交流讨论,建立环境化学课外辅导的新方式。全方位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

(三)注重实验教学、建立现代实验教学和多元化的实践环节

鉴于我国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及环境化学学科迅速发展的实际,必须及时完善和更新环境化学实验。将科研中建立的新方法、新技术改变成环境化学实验,以体现实验的先进性。将室内模拟实验教学向实际现场实验发展,提高实验的难度和真实性。提倡学生在短学期主动设计环境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和科研兴趣。环境化学向微型化、绿色化发展,尽可能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四)改革考核评价体系

课程组试图以知识、能力、素质来综合评价学生,力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课程组改变传统的仅用考试成绩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法,探讨根据学生考试成绩和读书报告、课堂讨论等情况综合评价学生的成绩。同时,将努力改变仅由教师评价学生成绩的方法,摸索建立教师和学生联合评价学生成绩方法,如采取学生和教师共同打分制度,评价学生读书报告和课堂讨论的成绩。

四、实施步骤

1.落实对教学内容的改革。对教材做适当的取舍,将重点、难点、方法论、知识结构等作为课堂授课的主要内容,将一些陈旧的或重复的内容剔除。调整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合理编排好每一次课的内容。

2.落实教学方法改革。针对调整过的教学内容,确定适合的教学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实行小班化教学。采用基础理论讲授、专题讲座、专家讲座、学生讨论等多种形式开展环境化学教学,鼓励青年教师出国进修,尽力做好双语教学。

3.在实验教学方面,全面实现实验的微量化,加强对实验“三废”的回收利用和安全处置,最大限速减少环境化学实验污染,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

4.制定新的考核评价体系。期末考试成绩占30%,平时成绩的比重增加到70%,其中包括学习态度、出勤率、上课提问回答情况、讨论中的表现、小组讲课表现、作业情况、实验情况等。

5.鼓励学生积极寻找学习合作伙伴,组成学习小组,选定讲课主题,查找相关中英文资料,制作PPT,然后分别在课堂上进行演示、讨论,教师点评,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外语水平。

6.课程学习即将结束之时,让每位学生写一篇学习总结,自我评定得与失,并对本课程学习的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五、教学模式改革的效果评价

作为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首批双语教学试点的环境化学课程,教师精心选取教材,制作中英文对照课件,在教学模式上不断尝试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戴树桂.环境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梁东丽,等.环境化学双语教学的一些思考和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10,(16):84-87.

[3]李立欣,等.理工科院校环境化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成效[J].化工时刊,2011,25(4):59-61.

[4]谢丽,等.《环境化学进展》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8,(2):64-65.

[5]张文杰.双语教学及在环境化学教学中的探索[J].广东化工,2010,37(6):131-132.

[6]唐杰.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化工时刊,2012,26(2):63-67.

[7]俞理明,袁笃平,双语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5,(26):74-78.

[8]程金平,袁涛,王文华,等.构建环境化学教学模式的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6,25(5):111-113.

[9]王国中.开展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2,56(4):32-32.

[10]张长春,陈武群,张红敏.中英文双语教学方法探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1,3(4):10-11.

猜你喜欢

双语教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高校通识课程《美术鉴赏》双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面向不同对象的双语教学探索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