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三助平台的构建对人才培养的意义

2015-12-10李雪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13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

李雪

摘要:由于人才培养有其对象、手段和目的的特殊性,因此在人才培养体系设计中尤其强调共享、融合和沟通的作用。加之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其高集合性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变革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技术支撑。本文力图阐释研究生三助工作的设置在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的积极意义,提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提升大学创新性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管理服务水平,强化高等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人才;研究生三助平台的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3-0255-02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中国高等学校的教育基本沿袭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即“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路线,以知识传授和知识学习为主,能力培养未能置于重要地位。这样的模式,势必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导致多元化目标的难以实现。目前现在的大学生实际上还处在半封闭状态,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创造机会,使其尽可能多的接触和了解社会,减少学习的盲目性,真正根据社会的需求获取知识。研究生三助平台的构建,为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契机,使研究生多元化人才培养成为一种可能。

一、研究生三助工作开展现状

我国高校研究生“三助”制度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为加强研究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原国家教委首次提出了研究生兼任助教工作的要求。在研究生三助工作不断总结和完善的过程中,作为原来只是辅助做一些简单工作的助理学生,现在已逐渐演化成一支在高校教学与科研及管理队伍中不可缺少的生力军。截止目前,各高等院校研究生助教、助研、助管岗位的设置已成为研究生成才的重要环节,也是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生“三助”是指“助教”、“助研”、“助管”。研究生“助教”承担本科、研究生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和指导实习、试验环节等基础教学工作。研究生“助研”承担项目组或导师分配的与本专业相关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专业设计、调研等工作。研究生“助管”担任本科生班主任、辅导员、各学院相关教学管理辅助工作、校机关部处管理辅助工作等。其目的是调动研究生参与科学研究、教学实践、学校及学生管理工作的积极性,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使其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亦可以资助生活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

目前各高校研究生三助工作在选拔机制、实施的规模和运作模式上各有不同,在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上也各有优势。

国内各高等院校已设立专门组织或机构制定研究生三助管理的政策,协调学校各培养单位共同完成三助学生的申请、选拔、岗前培训、考核和酬金发放。实行三助各岗位有专门教师负责管理、监督、指导。目前三助学生所占在校研究生比例随着资金资助增长而在逐步增加,三助学生的层次也由原来的硕士研究生扩展到博士研究生,整体素质普遍提升,并逐渐形成制度体系使其能够长期持续稳定的发展。

二、研究生三助工作的实施对人才培养的意义

研究生教育处在整个教育链的最高端,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招收研究生,是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逐渐深入,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亦趋多元化。无论“从为适应规模发展、提高创新能力,发挥产学优势、参与市场竞争、加快人才成长、落实就业归宿”的贯通式研究生培养模式,或是具有学科融合、交叉特征显著的跨学科体系构建研究生培养的模式,亦或是资源优化整合,完善研究生创新能力养成的外在平台搭建的培养模式,还是为加强与外在社会其他组织的联系程度而设立的开放式培养模式,无一例外都与研究生教育环境和提供最优的教学科研实践管理平台息息相关。而研究生三助工作的组织与实施无疑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以及多元化模式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2005年教育部曾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实施会议上强调指出,抓研究生培养质量核心就是抓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助教岗位主要是研究生协助主讲教师从事教学及教学辅导工作,如兼做本科专业部分或全部的讲课、课程辅导、批改作业、指导实验或实习等。通过担任助教使申请者从一名学生变成了讲授者,这种角色转换对其意味着更多的责任与挑战,也意味着有更多的锻炼业务能力与专业能力的机会,对以前学习的专业知识有更加深刻的思考与理解。在与学生的交流和解答过程中,可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最关键的是提高了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督促其想办法采取多方位多视角的途径和措施化解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知识面的扩大、知识层次的深入无疑对创新性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也就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支点。

助研的工作对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尤为重要。为了使研究生能达到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高水平标准,目前设置的助研岗位可以帮助研究生尽早适应科研环境,熟悉科研流程和团队的组成,找准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进入科研状态,学习科研方法,顺利完成科研任务。在此过程中,研究生在团队中可以学习他人先进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巧。科研中的疑惑,通过和老师、同学的交流可以获得启发、解决并获益匪浅。有了团队的影响,参与的助研学生必须学会主动去发现问题,善于独立的思考,勤于动手并提出解决思路和方案,方能跟上团队的科研进度,并可能尽早的接触到目前本领域最前沿的科研动态,扩大自己的视野,才能激发创新意识,逐步形成具有前瞻性的学术理念,从而使助研学生提前获得竞争优势,为今后独立进入科研领域提供了必要的学术科研储备,于团队于自身的发展都是积极和有益的。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查阅文献、科研实验的流程、数据的采集和统计、论文的写作和发表、专利的研发和申请等诸多科研技能。一旦论文得到发表或专利得到认可,将使学生充满成就感,进而形成良性循环,使其坚信付出终有收获。同时也将赢得更多的与外界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如参与国内国外的学术交流或会议等。通过科研参与和更多的实践,可以学习到和掌握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能感受到老师和学友们在探索科学的道路上所付出的百般艰辛和汗水,学习他们踏实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科学思维,使自己树立了正确的科研观和人生的价值观。endprint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是为我国输送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渠道。面对社会转型、价值多元化的冲击,为增强研究生综合素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教育目标,针对性、创造性地搭建了学生工作助理平台,在全校研究生中统一选聘、统一培训、统一管理,成为了进一步加强研究生教育与管理的有效形式。助管工作的设置是使学生熟悉社会、丰富人生阅历、提高情商的有效途径。学生在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道路上一路走来是相对平静和单纯的。父母和老师的一路相陪和教导为他们化解了许许多多的困难和险境。在他们即将步入社会的时候,助管工作的经历会让学生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有所认识、有所体会、有所责任、有所付出。助管工作岗位着重培养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为社会培养既懂专业知识,又熟悉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管理工作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工作十分繁杂,工作量很大,有很多细枝末节的问题需要格外注意,稍有疏忽就有可能出现问题。这就要求助管学生首先明确思想,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踏实细心的工作态度,才能在上情下达,制定方案,执行计划,协调各方关系,下情上传等一系列的管理工作中不出差错。其次,管理工作有常规的日常性工作,也有许多即时性工作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到快速高效的完成,这就要求助管学生具有合理统筹安排工作的能力,并且善于总结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理清思路,抓住主次,这样才能保证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助管学生通常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在管理工作中可以发挥其优势,他们通过自己专业知识储备,设计网络现代化管理平台,使管理变得更高效、更快捷。从而使学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实现了人才培养的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过程。

三、总结

研究生三助工作是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也是实现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实践和教学相结合的重要手段之一。研究生三助平台的搭建使我们有可能重新思考如何科学合理组织人才培养的要素,如何更好地配给人才培养的资源,如何设计人才培养的流程。构建研究生三助管理体系一改僵化固化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为学校、为科研工作者、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让他们在更大的舞台上发掘潜能、释放创造力,成为实现人才培养的基础性架构。

参考文献:

[1]冯斌,张伟,等.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现状与反思[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2,(02).

[2]Goldstein,Harvey.Multilevel models in education and social research[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3]方丹丹,韩锡斌,何良春,陈刚.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后的“三助”管理信息化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09).

[4]邵正隆,罗念龙,邹向荣.清华大学研究生“三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S1).

[5]罗伟,张熹,姚庆峰.基于B/S结构的研究生三助工作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6,(08).

[6]汪伟,蒋馨岚.“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高等教育政策回望——基于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分析框架[J].现代教育管理,2011,(12).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