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网络课程有效性的途径探索

2015-12-10张艳韩志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13期
关键词:课件多媒体课程

张艳 韩志

摘要:提高网络课程的有效性是网络课程迅速发展时期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网络课程的原始概念出发,提炼网络课程的四大关键词,提出提高网络课程有效性的途径是使用丰富和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提升学生学习的自我概念和建立网络课程可用性评价系统。

关键词:网络课程;教学平台;教学资源;自主性学习;可用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3-0240-02

第十二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ETIF)于2013年12月在华中师范大学举办。会议的主题是“新技术与新媒体催生学习变革,新技术与新媒体催生学习思维变革”,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信息技术对教育具有革命性的影响。怎样改革传统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怎样提高教育信息化的质量,怎样开发并有效利用网络课程,就成了一个重要而迫切的课题。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网络课程得到了迅猛发展。那么目前已经开发完成的网络课程的使用效果怎么样呢?梁林梅等(2002)调查指出:“现有的网络课程无论从质量和数量上,都不能适应网络学习者的需求;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网络课程始终处于非主流的辅助地位”[1]。而尹睿(2004)在调查研究发现:“网络课程的教学效果总体来说不理想,65%的被调查者认为网络的教学效果并不显著,而仅仅是一般水平”[2]。本文拟对网络课程建设及使用各环节进行详细分析,探索提高网络课程有效性的途径。武法提(2006)给出了网络课程的定义。即网络课程是在课程论、学习论、教学论指导下通过网络实施的以异步自主学习为主的课程,是为实现某学科领域的课程目标而设计的网络学习环境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总和[3]。这一概念给出了网络课程的四个关键词,即“通过网络”、“教学内容”、“异步”、“自主学习”。本文针对这四大关键词进行详细分析,探讨各环节对网络课程使用效果的影响。

一、教学平台建设

“通过网络”为第一关键词,也就是说网络平台建设是实现网络课程建设的第一步。虽然网络教学支持平台网在网络教育领域中属于一个独立的研究分支,而且各个高校的网络课程建设也不包括平台建设,可是要想在这个公共的平台上建立形形色色的网络课程,就要求网络课程建设平台必须具备全面的功能,但又不要出现重复功能。网络教学平台一般包括课程特色、教学内容、讨论、答疑等功能,比如针对一些经常要开展研讨的课程,网络平台还应具备群体视频会议功能。对于学生上交的作业或者成果,还应具备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观摩的功能,目前的平台只有教师才能看到学生提交的文件,学生之间无法互相参考。因为网络课程建设平台的设立属于学校教学管理系统的工作范畴,而且针对大多数课程来说,这一平台可以满足课程建设要求,所以本文不做重点讨论。

二、教学资源配置

“教学内容”为第二关键词,现代的课堂教学多采用多媒体形式,辅助一定量的板书讲解,网络课程教学因为教师与学生的分离,对教学资源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但内容上要详尽,形式也要求多样化。目前最常见的教学资源就是多媒体课件,必须明确的是网络课程教学资源不仅仅是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题库等资料的上传罗列。合理的网络课程教学大纲要对整个课程内容进行详细的介绍,最重要的是要清晰地给出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分别需要掌握到什么程度,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等等。学生在学习具体的知识之前,先仔细阅读教学大纲,在头脑中形成将要学习的知识要点的基本框架,弄清楚重点难点分别在哪里,做到有的放矢。多媒体课件的内容要正确、形象、生动、丰富[4]。最基本的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包括文字、图表、照片、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元素。切忌将书本上的文字罗列到幻灯片中,这样单调刻板的多媒体课件,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针对网络课程,因为没有了传统教学教师针对学生难懂问题的反复讲解,所以网络课程除了知识的系统讲解外,还应归纳历届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普遍性的难懂问题,有针对性地制作“知识补丁”。“知识补丁”的最佳形式为“微课”。微课内容要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主要针对一两个知识点的讲解,针对性强,实际效果很好。多媒体课件大小没有具体限制,网络课程脱离了传统教学中课堂和课时的限制,即没有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以课件的大小、播放时间的长度就有了讲究。这个时间长度不能用具体的数字来限定,最好以知识点的连贯性来划分单元,就是将网络课程尽量微型化,这样的多媒体课件主题突出,指向明确,学习者面对纷繁的信息时,不会因为冗长的内容而感到焦躁,影响学习的韧性,而是很快就能抓住重点,在短短的十几分钟之内就能捕捉到精华。

三、提升自我概念

关键词“异步”和“自主学习”是网络课程学习区别于传统教学的最主要特征。因为教师和学生的分离、学生和学生的分离,学生既脱离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又摆脱了同学的互相监督,笔者认为这是导致网络课程学习效果不佳的最主要的原因,学业自我概念是激发学生积极学习情绪、维持学习意志、控制和调节学习行为的心理基础,它影响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等,通过促进自我监控学习行为来促进学习策略的运用,从而影响到学业成就[5]。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业成就的好坏同样会影响学业自我概念的形成,学习成绩的提高、学生得到积极的肯定,能进一步强化学业自我概念。因而要使网络课程教学的地位变辅助为主流,关键因素还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在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课程结合教学阶段就有效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动机引导,建立正确的学业自我概念,促进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以及成绩的提高。网络课程教师应该尽量多的登录网络课程课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给予指导。传统课堂中教师的鼓励和肯定可以提高学生的自豪感,促进自我概念的提升。网络课程课堂中教师的经常鼓励可以帮助学生维持学习的毅力,减轻学生的焦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将相似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的学习团体,在团体内尽量多的组织讨论,减轻“学生与学生分离”而导致的孤独感。然而不管怎样做都无法避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会具有滞后和延迟性。教师所传达的知识和思想不可能及时地被所有学生知晓,学生提出的问题等也不可能全部得到及时的反馈。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使学生感到孤立无助,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对网络课程的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学习效果不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充分利用当今丰富多样的移动通讯手段和设备。手机、电脑和其他各种手持式的移动设备可以让我们在任何时间或地点获取、处理和发送信息,交流可以做到无处不在、信息传达无处不在,这也为我们依托这些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和无线网络开展网络课程教育活动、传递学习信息创造了可能。这些即时通讯软件主要表现为QQ、微博、微信等。将这些即时通讯软件应用于网络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一对一解答,也可以一对多地进行交流,关键的是所有信息可以立即被学生接收到,学生就可以根据教师的指导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学习并完成作业等。而且学生之间也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交流,互相讨论问题,实现协作学习等。即时通讯软件应用于网络课程中,促使学生实现知识分享,激发学生创新知识、培养自信和协作能力,消除了学生因为网络课程学习而产生的孤独感,将网络与真实的社会结合起来,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积极、及时互动。endprint

四、建立网络课程评价系统

Jakob Nielson将“可用性”定义为:“系统的功能是否能被用户很好的使用”[6]。诸多学者的调查显示我国的网络课程可用性普遍偏低,这是不用置疑的。一门高质量的网络课程不仅要为用户提供可靠、高效的学习和服务,而且还要保障用户对课程有较高的满意度才行。目前大多数精品网络课程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真正的网络课程,很多精品网络课程在评审结束后就没有再被使用过。因而,不但对用户使用方面没有更新,网络课程的修改也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当然更不会关注到用户的学习需求,对课程自身的建设也不能起到有力的推进作用。笔者认为建立网络课程可用性评价体系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用户(主要指要学习这门课程的学生)在网络课程设计阶段就参与进来,课程开发后定期地开展用户测试,而不是仅仅由设计人员依靠自身经验和专家意见就完成网络课程的开发与研制。认真对待用户的意见和反馈。

综上所述,一门有效的网络课程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一,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网络课程不是简单地发布网页,更重要的是在课程设计时整合各种媒体和学习资源,为学习者主动学习创造一个内容丰富的环境,而不是简单地将各种资源罗列在一起。二,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通过在线讨论、答疑等方式,及时解答学习者遇到的问题,减轻学生的孤独感,提升学习主动性。可以利用QQ、微信、微博等现代化交流工具和设备,及时沟通交流,表扬纠正,弥补因为网络课程各主体分离带来的弊端。三,有效的评价机制。建立网络课程可用性评价系统,及时反馈用户的意见和建议,实现边改边用、越用越好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梁林梅,焦建利.我国网络课程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反思[J].开放教育研究,2002,(6):13-16.

[2]尹睿,谢幼如.网络课程建设与实施问题的调查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4,(9):40-44.

[3]武法提.论网络课程及其开发[J].开放教育研究,2006,12(1):69-73.

[4]何克抗.多媒体课件及网络课程在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大学教学,2007,(5):74-77.

[5]李叶,田学红.中生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就的相关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02,(3):76-79.

[6]刘名卓,刘名海,网络课程可用性质量的衡量与评估[J].中国远程教育,2011,(4):27-31.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件多媒体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