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之我见

2015-12-10苏平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17期
关键词:迁移阅读兴趣

苏平

摘要: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阅读;创造条件,让学生快乐阅读。

关键词:兴趣;阅读;迁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7-0231-02

小学生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而阅读能力的培养要通过字、词句篇的教学和朗读、默读、复述、背诵的训练来完成,然而字词句篇的教学都离不开读。小学语文教学专家张田若说得好:“一课书教完后,成败的第一个标准应该是学生是否读熟了课文。”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处理好讲和读的关系,充分发挥读的作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做了以读导学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以读代讲,理解感受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有一处将“要善于讲解课文”改为“要善于指导学生读懂课文”。虽然只是改了几个字,但在教学思想上却有了质的不同,这对充斥于今天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是一个有力的回击。可以说大部分“讲问”是形式主义和繁琐哲学,应当让位给学生的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因此,“以读代讲”该是朗读教学课堂实施的基本策略。某位语文骨干教师是这样教《观潮》的。第一次读,教师让学生读第一小节,突出表现钱塘江大潮的“古”和“奇”。从第二次读从第二段开始,教师指导学生读,用情去读,以情促声,让学生吟诵揣摩,加深对语言音节、语调、语气、语速、节奏、音律的感受,紧扣语言文字,仔细体味其中蕴含的情趣,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可更深入理解。教师的要求:有时让两个学生读,其他学生在对比中进行评价。这样,让大家吟诵体会,涵咏自语,来代替教师的所谓分析提问,收到了极好的效果。学生在读中悟到了课文的思想感情,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美。

二、由读答问

长期以来,一问一答式的教学方式统治了语文课堂,教师常以思维强度不高,又缺少训练价值的提问,来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结果使学生的朗读能力未能得到有效的提高。我在教《将相和》一文时,出示课题后写了三个故事,要求学生通过朗读填上合适的词语。读后检查三四位学生,都能填上“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联系阅读教学,就是要提倡自主性阅读、交流性阅读、创造性阅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提供给学生主动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因此,教师就要做到激发学习兴趣,保护好奇心。激发小学生阅读的兴趣是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要鼓励学生敢于和善于质疑。激发乐于提问的兴趣,变要我提问为我要提问。在教学中,教师除了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的教具、联系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来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兴趣外,有着重要作用的仍是语文学科教学本身的魅力,就是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欲望得到充分满足。

三、“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加强学生读的训练,让学生学会读书方法,从而形成一种自学能力,这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读,实际上是一种理解力、思维力、想象力的综合训练。我在教学中一般设计以下几个读的步骤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一是排除障碍读。用自学方法认识生字、新词的词义,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二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学生在解决第一步的基础上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三是深入理解读。要求学生细读,找出疑问之处。四是加深巩固读。通过教师上课时的讲解,再精读细读加以巩固,加深对课文理解。

四、“读”有利于学生提高的阅读能力

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常常会出现读错现象。读错在很多时候也并不是粗心引起的,是学生对课文不够理解所致,凭直觉读造成的。这有时并不是件坏事,只要我们引导的得法,还可以从中得益,照样能达到提高学生阅读的目的。如《将相和》课中有一句话,因为蔺相如完璧归赵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了上大夫。我随机问:赵王封蔺相如什么官职?学生回答:“大夫。”我又问:蔺相如确实做了“大夫”?没人能说出来。学生通过思考,知道“上大夫”是什么官职。学生已明白这句话的意思。针对这样的情况,不失时机进行训练,无形中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

五、熟读迁移

熟读迁移,形式能力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在学生全面、透彻、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后,我们就要将学生的思维由课文内容引入单元训练重点或学习方法上,即由知识积累到能力积累的过渡。如让学生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累积材料的,你用什么方法学习此段的,你有何感想与收获,你如何准备仿照课文写作文——这样达到知识与能力双丰收。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这其中除了强调要注重圈点勾画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要动笔写。读能陶冶性情,写方能抒其心态,光读不写,学生往往犹如蜻蜓点水,只能获得浮光掠影的粗浅认识。只有读写结合,学生才能在主动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和体验,才能有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和独特感受,从而享受读书和审美乐趣。记得几年前,有一位教师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当学生沉痛而悲伤地结束最后一句“她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后,学生对小女孩的悲惨命运的同情,以及对黑暗社会的愤怒溢于言表,而那位老师没有说一句话,只是轻轻用电脑投影一首,刘倩倩小女孩写的诗《你别问这是什么》。让学生在配乐的情景中聆听诵读,再轻声跟读,读着读着,有的泪流满面,有的轻轻抽泣,老师没有劝阻,没有评价,只是轻轻说了一句:“同学们,此时,你想对卖火柴的小女孩说些什么呢?拿出笔写写,让在天堂的小女孩知道你的心意”……学生“情到深处自然浓”,有不少学生仿写出一首首送给小女孩的诗,也有不少学生议论热烈,也有的想象小女孩来到我们身边的欢乐情景等,学生写得真挚动人!紧接着,那位教师又适时推荐《安徒生童话》……学生读得动情,写得高兴,议得热烈……抓住了这个读训练点又达到了写的目的,并在潜移默化中告诉了学生学语文、写作文就是要表达真情实感,读书就是要有自己的经验等。这种读写自然结合方法让学生学得轻松自然,又调动了其积极性,起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六、读应有宽松的氛围

阅读课上,教师的讲解不能完全代替学生的自主活动。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用心读课文,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因为,学生只有在良好的个性化的阅读氛围中,才会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觉,亦才能积极地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只有学生主动、自由地个性化的阅读,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体现以学生为本,充分认识到学生是一个有着自主意识的生动活泼的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坦率真诚地面对学生,信任与鼓励多于指责,允许学生犯错误,对于学生的回答不全盘否定,而是鼓励学生通过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逐步明确正确的答案。教师要主动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与学生平等地对话,提倡教师与学生要多向交流,形成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情境,可以是教师提问学生答,可以是学生提问教师答,或者是学生提问学生答。在课堂上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向交流,形成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始终保持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师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质疑,共同探讨问题,使师生成为交流的伙伴。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样学生就会有阅读的兴趣与欲望。

苏联教育心理学家赞可夫曾说:“我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语言是有声的艺术,朗读时,把心放在课本中,设身处地去读,才能品评出文章语言的精妙,悟出课文艺术美,从而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培养了他们的分析能力、欣赏能力,使其思想受到熏陶,感染加强了学生的素质教育,这是分析讲解课文难以达到的。“以读代讲”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指出一条教学新路,我们不妨试一试。

参考文献:

[1]钱霞.注意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09,(05).

[2]胡娜.对如何改善高校英语大班教学课堂气氛的探究[J].考试周刊,2011,(11).endprint

猜你喜欢

迁移阅读兴趣
浅析迁移规律在足球教学中的影响
现代人类迁移与信息、文化流动的双向不对称现象
运用迁移学习规律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