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
2015-12-10张雯郝秋艳解新建
张雯 郝秋艳 解新建
摘要:针对大学生科研能力和动手能力缺乏的现状,在教授“信息材料测试与分析”课程中,借助开展“半导体材料电阻率测量”实验的机会,增加了实验内容和测量数据总量,引入了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的内容,使学生在完成一次综合性实验的同时,预演了一次科学研究过程,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关键词:科研能力;动手能力;实验;预演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6-0053-02
一、引言
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和锻炼,独立的科学研究能力[1]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这种独立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很多学校是在毕业设计(论文)阶段进行的,通过指导学生独立完成一次具体的科学研究活动,并取得理想的成绩来获得。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没有先期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一般都存在如下的一些问题:面对一个研究题目,不知如何开始,不知采用何种研究方法;面对纷繁的实验设备,不知道如何选择和使用;面对大量的实验数据和测量图表,不知道如何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得到适当的结论。而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意外事件,如实验偏差、操作失误、环境改变等,更不知道如何解决[2]。因此,在学生开展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之前,在所教授的相关专业课程中,有意识地补充相关知识,培养相关实验技能,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如果能够在专业课讲授过程中,开设综合实验课,预演部分或者全部的科研工作过程,使学生能在综合实验过程中掌握科研工作的要旨[3],明确科研工作的真正内涵,就可以为将来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在讲授“信息材料测试与分析”课程过程中,利用进行实验“半导体材料电阻率测量”的机会,拓展介绍了热历史对半导体硅单晶中杂质行为的影响,引导同学探索热历史对硅单晶电阻率和电子寿命的影响[4],设计了“热历史对半导体硅单晶电阻率影响”的综合实验,指导学生进行数据处理工作,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体验并预演了一次科学研究过程[5],锻炼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
二、培养科学研究能力的切入点
在电子工业中,约80%的电子材料是硅材料,包括硅单晶和硅多晶,因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就从研究硅材料的性能开始。本文选择基础的性能参数——电阻率,作为研究的目标,开展相应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电阻率是用来表示各种物质电阻特性的物理量,是材料最重要的电学性能。其定义是,某种材料制成的长1米、横截面积1平方毫米导线在常温下(20℃时)的电阻,叫做这种材料的电阻率。电阻率的单位是欧姆·米(Ω·m或ohmm)。
1.普通材料电阻率的测量方法。由电阻率的定义可以得知,如果能在实验中测量得到确定长度和横截面积材料的电阻,就可以得知该材料的电阻率。对于导电的金属材料确实可以用测量电阻的方法得到材料的电阻率,但对于半导体材料,使用测电阻从而获得材料电阻率的方法,却存在着极大的困难,因为材料电阻的测量通常都是使用直流电路,利用欧姆定律原理,测量出电阻两端的电势降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强度计算出材料的电阻。而当半导体材料接入电子回路时,半导体材料的表面和金属导线间存在着较大的接触电阻,该接触电阻远大于半导体材料本身的电阻,此时,通过电子回路测量得到的电阻不是半导体材料的真实电阻。通常情况下,半导体材料电阻率的测量,需要特殊设计的测量仪器。
2.半导体材料电阻率的测量方法。半导体材料电阻率的测量有三种常用的方法:单探针扩展电阻法、两探针法和四探针法。四探针法是操作简单适应性较好的测量方法[6],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本次实验,就采用了四探针法测量研究所有单晶硅样品的电阻率。共有11组同学进行了该项实验。
3.影响半导体材料电阻率的因素。硅单晶是由多晶硅原料经熔化结晶冷却形成的,由于单晶体在不同的温区停留了不同的时间,晶体的结晶状态、缺陷状态(包括杂质缺陷、结构缺陷、施主受主缺陷等)和最终的物理化学性质,都受到热历史的影响,因此,研究硅单晶的热历史,将硅单晶置于不同的热场条件下,可以达到去除缺陷、改善性能的目的。不同的热处理工艺是改善硅单晶性能的重要手段。
热历史的研究,一般可以分成两种:一是当硅单晶处于不同的温度时,对硅单晶进行急冷处理,保持硅单晶在该温度点时的状态,研究硅单晶在不同温度点的性能。二是当硅单晶处于不同的温度时,对硅单晶进行缓冷处理,研究硅單晶从某一温度点冷却到室温时,性能的变化情况。急冷可以研究硅单晶的高温状态,但高温状态下对硅单晶进行急冷操作,需要较高的实验技能,需要严格的保护措施,适合由专业的人员进行操作,不适合无经验的学生。缓冷研究,可以考察硅单晶在低于某一温区的条件下性能的变化,因为是常温下的操作,比较容易进行,所以,本课程选择常温缓冷条件,研究热历史对硅单晶性能的影响。
三、综合实验的设计
1.总体思想。根据硅单晶在450℃温度停留较长时间后,会产生热施主效应这一事实,考虑新生施主会影响硅单晶中载流子的种类和数量,另外,硅单晶在空气环境中的热处理,会导致单晶内部氧杂质的状态发生改变,也会影响到单晶表面的羊杂质状态,因此,当硅单晶在450℃停留较长时间后,随着热施主的出现和氧杂质状态的变换,单晶硅的导电能力会发生变化,表现为材料电阻率的变化。据此,我们设计了本次综合实验。
2.实验过程。具体目标是:考察450℃条件下热施主效应,此效应可以通过硅单晶电阻率的变化得到验证。具体工艺是:将测量过电阻率(ρ0)的单晶硅片水洗醇洗烘干后,放在石英舟上,放入电阻炉,快速升温(600℃/h)到450℃,保温4小时,断电,自然冷却到室温,测量样品的电阻率。将测过电阻率的样品表面一层(约10微米)研磨掉,再测电阻率。
3.数据研究。选择典型的实验数据,指导学生对四个样品的四组电阻率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找出或推测影响材料电阻率变化的可能因素。确定实验数据产生误差的原因,判断实验技能对实验结果影响的程度。
四、结果与讨论
共有11组同学进行了实验,根据对实验过程的监测和实验结果的研究,笔者选择了四组典型的实验数据汇总。然后,按照这些电阻率测量数据,对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工作进行了指导。
首先让学生根据各自的实验数据,对数据进行描述,热处理前、热处理后和热处理再研磨掉表层后,样品电阻率的变化情况,只进行客观的描述,再将数据汇总。其次,启发学生回忆与450℃阈值相关的载流子的状态,尤其是热施主的相关知识,什么是热施主,热施主产生的物理基础是什么,硅单晶在450℃热处理为什么会产生热施主,热施主的电学效应,等等。第三,选择四组典型数据进行形象化处理,制成图形,再请同学们分析研究这几组数据的异同点。为什么同样的实验条件,实验结果却不完全一致呢?提示他们,影响电阻率的因素,例如样品本身氧含量、样品的清洁程度、样品的厚度(形状因子)、四探针测量仪的适用范围和产生误差的原因等。第四,根据同学们的讨论和推测,进行归纳总结。经过一系列启发、演示和引导后,学生终于理清了实验数据并进行了研究分析,给出了适当的结论,最终完成了实验,达到了本次實验预期的目的。
五、成果
在此次综合实验中,经过一系列的启发、讲解和逻辑推理过程的演示,使学生掌握了科学研究的初步知识,可以对实验数据进行多角度的分析研究,还可以设计进一步的实验,采取多种研究手段对问题进行研究,对结果进行推理和猜测,在反复验证的基础上,才能获得确实的结论,完成科学研究工作,达到科研的目的。
综合实验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第一,让学生复习了相关的载流子、电阻率、电阻率测量、误差分析等知识,从而在理论知识上有了提高。第二,让学生进行了样品制备、清洁处理、电阻率测量、热处理炉操作等实验工作,掌握并提高了实验技能。第三,对实验数据进行的示范性处理和分析,教会了学生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工作,明白了测试的目的和对测试结果的分析研究方法,为将来的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元魁.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数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12):95-96.
[2]王明权.加强高职学生科研能力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10,(19):265-267.
[3]戴波,纪文刚,刘建东,张立新,刘娜.以工程能力培养为主线建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6):136-140,168.
[4]刘沛津,张俊利,徐英鸽.面向工程型人才培养的电工与电子学课程体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25):206-207.
[5]刘翠红,陈秉岩,王建永.基于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2011,(1):151-152.
[6]杨德仁,等.半导体材料测试与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