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 筑就梦想
2015-12-10郑方
郑方
摘要:做好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辅导员的职责所在,也是高校教育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要做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应当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个体发展,主动探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方法和有效途径;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内容和形式,营造贴近校园实际、贴近校园生活、贴近学生身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新环境。
关键词:以生为本;辅、导结合;以情相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6-0047-0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发展步伐的逐渐加快,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倾向不可避免地被赋予了时代色彩和一些新鲜元素。当代大学生是实现国家富強和民族复兴的希望,能否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已经成为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不断攻克的重大难题。辅导员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如何有效地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政治观、道德观、人生观,帮助他们形成高尚的思想品质、良好的道德修养等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对此,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逐一论述。
一、以生为本,密切关注当代大学生思想上的新动态
熟悉并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是高校辅导员教师进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基本内容和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特征。
首先,当代大学生在突出自我、展现自我的同时,却在一定程度上对自我缺乏清醒的认识和理性的指导。当代学生的成长多半受到广告、传媒、网络等新媒介的影响,网络文化的“虚拟性、开放性、互动性、共享性”等特征促发了个体生命存在价值和生命尊严的提升和强调,然而这种“虚拟”的被提升和被强调却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个体进行自我认知的体验和感悟被大打折扣。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我们明显体会到有些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还很肤浅,他们虽然具有强烈的主观意识和认同感,却很难找到充分的理由支撑其想法。
其次,当代大学生在响应时代号召,追求时代精神的同时,却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很难将时代的责任和光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当代大学生历来具备感知时代特色、表现时代文化、阐释时代新意、传递时代生命的潜质。他们身上无不彰显着青春与活力,向往着新奇和自由,但是他们却很难自觉“时代的责任”、“时代的光荣”与其自我成长的内在联系;很难体会到“中国梦”与大学生个人梦想之间的关联所在。当代大学生对时代的把握更多是对青春自我的张扬和挥洒,他们对时代之于自身发展的责任、要求、使命等缺乏思想上的重视和行为上的自觉。
最后,当代大学生在愈发感到优胜劣汰、现实残酷的同时,仍然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且很难脚踏实地。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以及就业压力的不断升级,不少大学生一方面深感现实生活及就业的不易,另一方面却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和期望。事实表明,有多数毕业大学生常以一种世俗化、功利化、短期化的倾向来考量自己的就业和生活目标,甚至有一些大学生对自己的前途抱有侥幸甚至逃避心理。他们很难从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出发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二、“辅”、“导”结合,主动探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思路
高校辅导员要在工作思路和教育方法上主动探索。而要想实现这一努力,最基本的一步就是把握“辅(辅助)”、重视“导(引导、导向)”,做到两者结合。前者重在把握学生的现实情况,后者旨在学生的长远发展。如果没有“以生为本”的前提,缺乏尊重学生想法的基本态度和理解,那么对学生的任何引导都是难以奏效的。如果说“辅”是在“以生为本”的基础上对学生平时学习和生活的扶持和帮助,那么“导”就是对学生未来发展和人生道路的开导和鼓励。学生工作不仅需要辅导员教师认真负责的完成学生日常事务管理,更需要主动去探究如何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做好学生的日常管理与教育工作。这里提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思路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辅导员教师应该以服务、辅助、负责的态度启发、引导、教育学生,以浓厚的兴趣和饱满的热情研究学生难题。这主要体现在辅导员在应对学生困惑、质疑,甚或发难时应选择以什么样的情感方式开始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可能正是因为辅导员教师一念之间的情绪波动或先入为主的主观臆断就会导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严重问题。而这种难能可贵的态度、兴趣和热情正为高校辅导员工作取得进一步的探究和思考提供了可能。
其次,高校辅导员应该以敏锐的洞察力反思学生的管理路径,注重留心观察并善于吸取总结学生工作案例中的经验和教训。“学生工作无小事”,尽管在表面看来,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可能很幼稚,或不值一提,然而可能正是在这些所谓的“小事”当中却隐藏着潜在的学生困扰及诸多问题。小事也好,大事也罢,我们都应该以灵活敏锐、谨慎细致的洞察力将学生事务做小、做细、做精、做好,做到举一反三、防微杜渐。
最后,高校辅导员应该以集体的力量攻坚克难,以团队的智慧创造奇迹。辅导员工作虽然在具体层面有不同程度的个体性、差异性和特殊性,然而却在职业基本要求、能力特征、职业知识等方面有着统一的规定和标准。这就决定了辅导员可以以具体工作事务为基础进行职业理论层面的交流、研究和协作,共同探讨包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内的相关办法、规定、要求和制度。实质上,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还需要每一位辅导员教师共同努力,逐步推进。
三、以情相系,努力营造与学生交流、协作的新环境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历来强调要充分尊重青年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尊重青年、理解青年、相信青年、依靠青年,充分照顾青年特点、发挥青年优势。“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试问,如何才能让广大的青年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呢?在笔者看来,这主要取决于高校辅导员教师是否与学生做到了以情相系,是否能与学生打成一片,是否为学生提供了足以展示自我、分享快乐、沟通协作的机遇和平台。以情相系,努力营造与学生交流、协作的新环境——这不仅是大学校园及文化建设的必需和要求,而且只有在符合学生个性及时代特征的环境中,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思路和规划才能落到实处。
“所谓学校环境,是指学校的教职工、教育内容、校园文化、校风、学风等诸多因素构成的境况”。高校作为当代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场所,必须通过多种方式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有效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这不仅需要辅导员教师自身具备科学引导学生,有效教育学生,耐心服务学生等基本能力,而且需要教师掌握可供操作的工作方式和具体的工作方法。
首先,加强交流,疏通渠道,建立互信机制,搭建舒适、和谐的师生互动平台。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地交流和沟通。这不仅是高校辅导员的基本职能之一,而且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展一切教育文化活动的基础和前提。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知心朋友,我们应注重以情相系、以爱相护、以心相交,通过调查问卷、倾听、约谈、熏陶等方式赢得学生的信任,走进学生的内心,为学生排忧解难,替学生出谋划策。
其次,拓宽路径,多方覆盖,改进宣传方式,营造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如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傳形式和教育方法纷繁多样,然而能否根据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使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和实际工作做得出新、出奇、出彩并使学生普遍得到教育和影响,则是摆在当下高校辅导员面前不可小觑的考验。尽管当前承载和传递校园文化及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信息的媒介很多,然而在热点引导、典型宣传、知识趣味、动态反馈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很多宣传载体还不能从多方面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这就需要我们必须创新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方式,运用网络技术开展日常工作,注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创新和内容更新等。
最后,突出主体,丰富形式,加强组织引导,开展贴切学生、贴切实际、特色鲜明的校园活动。当代大学生的主体特征在客观上要求我们高校辅导员必须根据学生的行为特征和主观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然而在尊重个体的同时我们还需加强有效地组织、监督和引导。让学生在娱乐身心、活泼充实、乐观进步的同时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让学生在个性张扬、特色鲜明、轻松愉快的文化氛围中增强文明和谐校园的吸引力和渗透力;让学生在切身的经历和点滴之间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正能量。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然而,时代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新需求却无时不使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奋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前线的辅导员教师,我们坚信只有在工作中秉承“以生为本”的理念,才能了解学生最新的思想动向,有效地指引学生实现自我,成就梦想;只有不断地结合并发挥“辅”和“导”应有的内涵和作用,不断创新学生工作的新思路,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我们同样坚信,只有始终以情相系,不断地为学生营造新鲜活泼、文明和谐、积极向上的“第二生存空间”,必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让我们心载欢喜,满怀信心,努力做好并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何纯芳.挑战与对策: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8).
[2]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唐一之,李伦.网络生态危机与网络生态伦理初探[J].伦理学,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