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海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建设市民意愿调查报告
2015-12-10张黎
张黎
(上海市统计局,上海 200003)
2015年上海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建设市民意愿调查报告
张黎
(上海市统计局,上海 200003)
慢行交通是城市交通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上海新一轮城市发展专项规划的重要内容。为了深入了解市民对本市慢行交通系统发展的感受和改善意愿,反映本市慢行交通系统的利用效率和制约瓶颈,为进一步改进慢行系统提供可靠依据,近期,上海市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利用12340社情民意调查专线,在本市16周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中开展了一次专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近六成市民认为违章占道现象侵占步行空间;七成以上市民会采用步行的方式去超市和菜场购买生活用品;骑自行车、电动车通行市民达到三成;五成以上市民认为在地铁站、大卖场等附近增加自行车停放点有助于改善停车问题;逾半数市民呼吁优化自行车通行道路网。
慢行交通;城市发展;调查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通常是指城市中供步行和时速20公里以下的非机动车(含自行车和电动车)通行的道路交通系统(以下简称慢行系统)。慢行系统是城市道路交通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市民锻炼身体、便捷生活的重要公共空间。目前世界上许多城市都把让步行者和骑行者感到舒适、友好列入城市道路规划中,上海也越来越重视慢行系统的功能完善。
为深入了解市民对上海慢行系统的感受和改善意愿,市统计局民调中心利用12340社情民意调查专线,在全市16周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中开展了一次专项电话调查,获取有效问卷2007份(成功受访市民以下简称市民)。
一、步行:日常步行短途为主违章占道亟待疏治
1.市民步行的三个特点
随着市民生活水平提高,以车代步市民数量逐年增加,总体上市民每天步行的时间和距离在相对缩短。但是,步行仍是市民最主要的交通方式。调查显示,目前上海市民步行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步行通勤以短途为主,半数市民单程步行不超过15分钟。所谓通勤市民是指上下班人员、学生等需在交通高峰期出行的市民。调查显示,51.1%的通勤市民每天上下班(上学放学)途中步行时间在半小时以内,即单程不超过15分钟就可到达目的地或乘车站点(不含乘车时间,下同);15.1%每天步行通勤时间在0.5-1小时之间,即单程不超过半小时。这说明,上海公交路网络系统较为发达,站点布局合理,市民利用比较方便。
二是七成市民步行去买菜和日用品,老年市民步行去看病尤多。调查显示(多选),70.6%的市民在去菜场、超市购买食品和日用品时通常采用步行方式,62.9%的市民在购物和逛街时采用步行方式。除此之外,看病和接送孩子需要步行的市民比例分别为25.3%和24.4%。
分年龄看,老年市民(61岁及以上,下同)生活中采用步行的比例较高。除了逛街购物以外,其余选项都是老年市民比例高于青年市民(16-40岁,下同)和中年市民(41-60岁,下同)。尤其是看病,44.1%的老年市民选择步行,高出青年和中年人一倍以上(图1)。
图1 分年龄段市民采用步行方式分布情况
三是四成市民青睐步行锻炼,老年市民步行锻炼时间更长。慢行系统的另一个功能是休闲健身。调查显示,42.8%的市民是步行锻炼的拥趸者(即每周步行锻炼不少于三次,每次不少于半小时)。其中,28.6%的市民每次步行锻炼时间在0.5 至1小时之间,12.0%的市民在1-2小时,2.2%的市民达到2个小时以上。另有59.2%的市民步行锻炼的时间少于半小时或基本不采用步行锻炼方式。
分年龄看,在采用步行为锻炼方式的市民中,各年龄段均以每次锻炼0.5-1小时的比例为最高。而老年市民步行锻炼1小时以上的比例高于青年和中年市民,老年市民中步行锻炼1-2小时的比例为34.0%,而青年和中年的比例分别为26.5% 和25.8%。这与青年人生活节奏较快,闲暇时间较少有关,同时也显示步行锻炼更受老年市民欢迎。
2.市民的六项意见
步行空间被侵占的现象屡见不鲜,不同程度影响到市民步行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调查显示,市民对步行不便的意见主要集中在六个方面(多选),其中尤以对人行道被占用的意见最突出,达到58.7%。同时,市民对自行车、电动车在人行道上行驶的抱怨比例也超过50%。这表明,违章占用人行道和自行车、电动车抢人行道行驶的问题在全市都比较突出,值得有关部门重视(图2)。
图2 市民表示步行中经常遇到的烦恼的比例
二、自行车:骑车通勤不足两成利用兴趣亟待提高
1.市民使用自行车的三个特点
一是使用自行车的通勤市民不足两成。调查显示,在通勤市民中使用自行车的市民比例为15.6%。其中,81.7%的是通勤全程骑车,18.3%为短途接驳公交。从通勤时间看,87.7%的通勤单程时间在半小时之内(其中64.8%不超过15分钟),9.8%的单程时间在半小时至1小时以内,仅2.5%的单程时间在1个小时以上。
二是骑车用途各有偏好,青年多用于锻炼休闲。除了通勤以外,骑车市民还会在其他生活场合使用自行车。调查显示(多选),54.0%的骑车市民会在购物时使用,39.7%会将其作为一种锻炼方式,23.5%会在休闲旅游中使用自行车,还有14.3%会在其他场合中使用。
分年龄看,除了通勤以外,青年骑车市民中用于锻炼的比例为47.4%,用于休闲旅游的比例为30.8%,均高于中年和老年骑车市民。中年和老年骑车市民的用途主要还是购物,比例分别达到62.6%和69.4%(图3)。
图3 分年龄市民使用自行车方式分布情况
三是九成骑车市民自己有车,借用公共自行车仅有半成。在自行车所有权方面,绝大多数骑车市民使用自己或家庭拥有的自行车。调查显示(单选),86.4%的骑车市民使用自己的自行车,仅5.4%使用公共自行车。另外还有8.2%表示两者情况都有。
分年龄看,青年和中年市民更愿意接受和使用公共自行车。16.9%的青年骑车市民和12.3%中年骑车市民表示会使用公共自行车,而老年骑车市民的比例仅为4.8%。
2.市民的四点建议
一是过半数市民呼吁优化自行车通行道路网络。调查显示(多选),54.8%的市民认为解决自行车出行的办法是优化自行车通行道路网,48.7%认为要完善和落实自行车违章骑行处罚规定,46.8%认为是重要路口设置自行车红绿灯,方便骑行,27.6%认为是提供自行车出行电子交通地图。
分年龄看,对于解决自行车出行的办法,各年龄段均以优化自行车通行道路网的比例为最高,其中青年市民的比例最高,为59.3%,说明青年市民更多是从总体上考虑自行车通行的连续性和便捷性。
二是过半数市民建议在地铁、卖场增设自行车停放点。调查中(多选),有56.4%的受访市民认为解决自行车停车乱象问题的首选是在地铁站、大卖场等附近增加自行车停放点;40.3%认为应增加公共自行车的供应点和供应量,因为公共自行车的使用可以提高自行车的使用效率,从总体上减少自行车的数量;35.3%认为应规划建设一批自行车公共停放立体车库,因为立体车库可以大幅度提高空间的利用率,释放有限的道路资源(图4)。
图4 市民认为解决自行车停车难的方法
三是近六成市民希望增加公共自行车租借点。对于完善公共自行车租用系统(多选),59.4%的市民认为应增加公共自行车租借点,44.1%认为应扩大区县之间公共自行车合作管理范围(可跨区县借还),39.4%则认为应完善失信行为的惩罚机制,认为应提供灵活的费用支付方式的市民有35.7%,有22.0%的市民认为完善分时段计价体系也很重要。
四是以借促用,提高市民利用自行车的比例。如何能让更多市民愿意选择骑行自行车(单选)?调查显示,意见集中的前三条选项分别是:“公共自行车租借点多,借还方便”为30.9%;“增加舒适、安全、连通性好的自行车通道”为23.8%;“骑用高档自行车外出不担心被盗窃”为20.2%。
三、电动车:不足两成通勤市民骑用工作功能较为突出
1.使用电动车的通勤市民多数单程在半小时内
电动车因其方便、省力、低成本,市民的使用数量逐年增加。调查显示,在通勤市民中使用电动车的市民比例为15.0%。其中,85.1%采用全程骑行,14.9%作为短途接驳公共交通的工具。从通勤时间看,91.4%的通勤单程时间在半小时之内(其中71.5%不超过15分钟),6.5%的单程时间在半小时至1小时以内,仅2.1%的单程时间在1个小时以上。
2.工作功能较为突出方便省力便于载人载物
15.1%的市民表示在通勤以外的场合也会使用电动车。其中,64.9%会在购物时骑行,46.8%由于工作需要(快递送货、上门检修等)而骑行,43.6%则会使用电动车接送家人,13.4%休闲旅游时骑行。这表明,电动车用作工作办事的功能比较突出,这与其比普通自行车速度快、携带物品方便有较大关系。
调查显示,51.7%的电动车使用者表示选择的理由是出行灵活方便,14.1%是省力,11.8%是出行成本较低,11.4%是速度较快,8.2%是便于携带物品。
(责任编辑:曹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