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深圳成功转型对苏州的借鉴意义

2015-12-10严国峰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5年11期
关键词:服务业深圳苏州

严国峰

(苏州市统计局,江苏苏州 215000)

浅析深圳成功转型对苏州的借鉴意义

严国峰

(苏州市统计局,江苏苏州 215000)

苏州与深圳分别是长三角和珠三角极具经济活力、经济总量和城市竞争能力在全国位列前茅的城市。近年来,深圳通过突出质量引领、创新驱动,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中,找准改革主攻方向,成功实现了“深圳速度”向“深圳质量”、“深圳制造”向“深圳会造”的转型,深圳的成功经验给了苏州很好的启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苏州,深圳,启示借鉴

一、苏州、深圳经济发展比较

“十一五”以来,苏州与深圳的经济总量差距呈“V”型,2006年苏州与深圳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4900.6亿元和5813.6亿元,两市差距为913亿元。深圳在经济快速发展后,提前面临艰难的经济转型,发展速度换挡期早于苏州。2010年两市地区生产总值差距缩小到352.6亿元。随着深圳通过强化政策优势、创新驱动、发展现代服务业等加快经济转型,2010年后深圳经济总量领先苏州的优势又呈扩大趋势,两市地区生产总值差距由2010年的352.6亿元扩大到2014年的2241.1亿元。

2006年以来苏州与深圳地区生产总值情况

二、深圳的增长动力来源

深圳自1980设立特区以来,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发展,从一个边陲渔村发展成为一座美丽繁荣的现代化城市。然而进入本世纪初,特区政策优势弱化、资源劣势凸显,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特区的先发优势有所消减,先于全国步入了“新常态”,经济增速从高速转入了中低速,如何走出困境,达到成功转型的新“高地”,深圳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积极探索,为其他城市在“新常态”下成功转型树立了标杆,积累了经验。

(一)实施质量引领

2010年,深圳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以质取胜”新理念和“深圳质量”新标杆,首次提出要实现从“深圳速度”向“深圳质量”的跨越。近年来深圳一直把“深圳质量”的理念摆在首要位置,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质量、社会发展质量、生态发展质量不断提高的升级路径。2014年深圳人均GDP达到2.4万美元,每平方公里产出GDP、财政收入分别达8亿元和2.8亿元,均居全国大城市首位。深圳成为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最大、集聚性最强的城市,201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5695.2亿元,占全市GDP 35.6%,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50%。2014年深圳互联网产业增加值增长15.5%,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增长15.6%;先进制造业增加值4823.98亿元,比上年增长9.8%;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4056.8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2.4%,比苏州高出1倍多。深圳的服装、家具、钟表等优势传统产业也正由粗放型发展模式向质量型发展模式转变,由过去单一的贴牌加工转向创建自主品牌。黄金珠宝产业集聚基地等也成为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2014年末深圳拥有自主品牌达到3320个,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43个。

(二)强化创新驱动

深圳创新驱动发展方向清晰,在全国形成了独有的“深圳模式”。2006年初,深圳市政府发布《关于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决定》,将深圳的发展目标定为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2008年深圳获批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2014年深圳成为首个以城市为基本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登上福布斯中国最具创新能力城市榜首。深圳先后出台多个政策措施,从财政金融支持、人才支撑、创新载体建设、科技服务业发展等各个方面,全面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积极构建创新体系,已基本形成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2014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4.02%,高于苏州1.4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支出中用于科学技术支出94.6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4.4%。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1646件,占全国48.5%,连续11年居全国各大中城市之首。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65.7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4倍,是苏州的3.5倍。深圳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742家,拥有国家及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超1100家,已培育发展了包括华大基因、光启研究院、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在内的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于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2014年末深圳拥有人才资源总量约400万人,是苏州的近1倍。

(三)优化资源配置

改革开放之初,深圳就率先推进“市场化”改革。深圳积极推进功能区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大部门制改革,探索扁平化管理新模式。强力推进国企经营机制的市场化改革,促进企业经营机制与市场全面接轨。深圳也一直致力于加快构建现代市场体系,通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支配,充分调动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积极性。2013年3月,深圳在全国率先启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推行“四证合一”,万众创业兴起,2014年末深圳实有商事主体174.33万户,每千人拥有商事主体达116.2户,居全国首位。深圳通过分区规划管理、区域合作协调等规划,引导优质要素资源向产业基地和园区集聚,促进产业集聚化、高端化发展。引导资源向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方向、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倾斜,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益。为充分挖掘土地资源潜力,提高空间资源配置,开展了新一轮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存量建设用地占土地供应总量的比重提高到70%。

(四)提升发展平台

深圳作为最前沿、最开放的城市,始终立足全球竞争,以国际化标准来寻求自身发展的目标定位、拓展发展空间。成立了深圳市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国际友城和友好交流城市达65个。深圳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瞄准新技术、新产业、新市场,推动“走出去”向更高层次迈进,同时优化对外投资方式,更多地从直接投资转向资本运作,推动深圳在开放型经济的广度和深度上取得新突破,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2014年深圳进出口总额4877.65亿美元,进出口规模连续三年蝉联全国大中城市首位。其中出口总额2844.03亿美元,出口规模连续二十二年居全国城市首位。2015年上半年,深圳境外投资协议投资额47.98亿美元,同比增长138.5%。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103.7亿美元,增长26.9%,占全国的12%;完成营业额90.48亿美元,增长55.3%,占全国的13.4%。

前海作为深圳的重要战略支点,是深圳发展方式转变的全新平台,开创了深圳转型发展新征程。2010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深圳成立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前海合作区发展现代服务业,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对继续提升特区的战略地位,推动转型升级有着重大意义。在产业发展方向上,前海坚持走现代化、高端化、集约化路线,重点发展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及其他专业服务业等四大产业,而这些高技术、高增值、低污染的产业也成为了“深圳质量”的有力支撑。在体制机制上,前海在治理结构、项目审批、管理体制等方面开展一系列创新,积极探索形成一套适合市场、符合国际化运作的制度。前海借助紧邻香港的独特区位优势,不断深化深港合作。目前,前海注册企业超过3万家、注册资本超过1.8万亿元,要素交易平台达19家。前海在产业发展创新、体制机制探索等方面的先行先试为深圳的转型发展创造了新经验。

三、深圳成功转型对苏州的启示

分析研究深圳成功转型的发展成效,可以发现苏州在转型升级方面偏弱的环节。

(一)产业结构的影响

2014年深圳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7.3%,高于第二产业14.7个百分点,深圳已步入以服务业为主要推动力的发展阶段。近年来苏州第三产业占比虽然呈逐年上升态势,2014年苏州第三产业占比为48.4%,低于第二产业1.7个百分点,低于深圳8.9个百分点,特别是在现代服务业上,苏州发展要远远落后于深圳,2014年深圳现代服务业增加值6201.0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8.8%,而苏州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为3754.58亿元,低于深圳2446.4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3%,低于深圳11.5个百分点。其中苏州金融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为15.3%,低于深圳9.1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4.2%,低于深圳5.8个百分点;科技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2.6%,低于深圳1.9个百分点。

(二)城市功能的影响

深圳总部经济成为深圳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的重要载体,对区域的产业结构、劳动就业、创新能力、消费等影响重大。2014年新引进英特尔全球智能设备创新中心、弘毅投资等12家总部企业,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开工建设。深圳总部经济发展能力仅次于北京、上海,高居全国第三。苏州的总部企业数量总体不多,2014年底苏州总部经济企业68家,其规模与层次也有待提高,总部企业以区域性总部为主,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国家级总部企业较少。深圳的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创新型企业的引领带动对深圳经济的转型升级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2014年底深圳金融机构总数达345家,金融中心城市集聚效应凸显。深圳市科技型企业已超过3万家,这些企业为深圳创新引领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撑。苏州科技创新企业要远远少于深圳,特别是缺少像华为、华大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龙头企业。

(三)市场建设的影响

深圳提出要以法治化、国际化推动市场化改革,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体制机制。深圳是国内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它充分利用市场化的机制来配置各个领域的资源,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深圳企业也一直把自己置身于市场化的竞争环境中,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技术创新、转型升级等,充分发挥了市场的主体作用。苏州发展中政府的主导作用偏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传统发展模式、惯有的管理体制亟待调整和突破,需要更多地通过市场化来对生产、技术、制度和创新能力等进行重新配置,以适应全球经济发展的变化和自身发展阶段的迫切要求。

(四)制造业层次偏低

深圳过去的发展是以简单的制造业来带动经济的发展,在转型时也经历过曲折,但是很快调整方向,由“速度”向“质量”转变,通过淘汰低端制造,升级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产业由低端制造向附加值更高的高端迈进。2014年深圳先进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74.2%。苏州制造业以加工为主,大多处于低技术含量、劳动密集型加工组装环节,过度依赖低成本的规模竞争,市场竞争和抗击外部冲击力相对较弱。

近年来,我国经济从高速步入到中高速的新常态,一个城市的发展转型如果过慢,则经济放缓不可避免,从与城市的比较中发现,2014年苏州经济总量被重庆超过,但深圳在成功转型中保持了城市的地位,其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一是升华苏州产业,再创竞争新优势。苏州要加快转型的步伐,发挥政府导向作用,加强产业规划引导。加快提升传统产业产品结构档次,推进传统产品向品牌、节能、环保方向发展。培育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在新兴产业发展上抢占先机,提升新兴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二是加快发展服务业,实现内部结构升级。推动服务业与一、二产业融合互动发展,不断为扩大服务业规模创造更广阔的平台和空间。加快传统服务行业升级步伐,提高技术水平和经营效率,增强服务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加快培育新兴服务业,扩大服务辐射空间,使服务价值链向外延伸。三是加大创新支持,引导创新与经济转型相结合。优化创业创新环境,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吸纳社会资金投入科技创新,加快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合作,提升持续创新能力,使创新技术成果从实验室加快走向企业实现产业化。

(责任编辑:高萍萍)

猜你喜欢

服务业深圳苏州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深圳
深圳医改破与立
深圳“去编”激起千层浪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