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普通纪念币发行的回顾与展望
2015-12-10孙忠道
孙忠道
我国普通纪念币发行的回顾与展望
孙忠道
1984年10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向社会通告:“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经国务院批准,我行将限量发行三种图案,面值一元的金属纪念币”,从此揭开了我国普通纪念币发行的序幕。截至2014年7月已发行了普通纪念币83套,共计100枚,总面额267.3元;纪念钞3套,共计3张,总面额160元。纪念币是人民币系列的组成部分,是对我国货币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普通纪念币的发行既结束了我国建国35周年来没有发行过纪念币的历史,也完善了流通人民币的券种结构。30年来,普通纪念币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不规范到规范,从易到难的不断完善、不断壮大的发展过程,逐步形成了多品种、多系列、多材质共存的普通纪念币体系。
一 普通纪念币发展过程回顾
我国普通纪念币成长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84—1994),从无到有,探索前行的初级发展阶段。人民币自1948年开始发行,经过35年的发展,到上世纪80年代已具备了自主生产能力。水印专用纸张自给、接线印刷技术的应用让我国彻底摆脱了依赖外国印钞技术的历史。但纪念币的制作、发行、流通管理等一直在摸索中前行。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纪念币发行量小,每年只有1-3套,10年间只发行了19套,共计27枚纪念币;信息发布不规范,公众对纪念币的关注度低。
第二阶段,日臻成熟,成系列高速发展阶段 (1995—2007)。经过10年的磨练,我国纪念币发行进入规范成熟期,发展速度突飞猛进。这一时期的特点是:信息发布更加规范,发行量固定,发行种类多,系列币形成规模。从 “第四十三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纪念币”开始,纪念币的发行信息全部以公告形式发布。每种纪念币的发行量基本固定在1000万套,特种纪念币发行量固定在600-800万套,只有 “香港、澳门回归”纪念币,纪念周恩来、刘少奇诞辰100周年纪念币等四种纪念币的发行量达到了2000万套。每年纪念币发行套数固定在2-7套之间,2003年创我国纪念币发行历史之最,共发行了7套纪念币。这13年间发行普通纪念币48套,共计53枚,比前10年增加了一倍。在题材上也相继出现了贺岁、伟人、珍稀动物、世界文化遗产等系列纪念币。
这一时期还兴起钱币收藏热,在90年代中后期出现了第一个普通纪念币收藏高潮,纪念币市场人头攒动,币价直线攀升。而到了21世纪初,随着股市热的兴起纪念币收藏遭遇第一个寒冬。
第三阶段,偶遇波折,整顿规范低速前行阶段 (2008-2014)。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纪念币发行时间普遍推迟,发行量大增,发行种类减少。由于2008年7月8日发行的 “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纪念钞”发行量较小 (只有600万套),发行方式不透明,致使纪念钞刚一面市价格就翻了几十倍,出现了一钞难求的局面,在社会上引起极大震动。受这一事件影响,纪念币发行开始出现时间延迟、发行量大增的现象。本应在2009年阴历新年到来之前发行的牛年贺岁币,直到2009年11月才露面,发行量一下涨到3000万套。随后发行的虎年、兔年、龙年、蛇年、马年贺岁币发行量也呈逐年增长的态势,发行量从3000万套到5000万套,再到8000万套,2014年更达到了创纪录的1亿套。发行方式也发生了改变,纪念币发行透明度得到加强。
二 普通纪念币防伪技术回顾
我国普通纪念币防伪技术经历了由易到难的渐进式发展过程,并形成造币材料多样化的特色。
(一)普通纪念币材质使用状况
我国普通纪念币使用过的材料,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铜镍合金系列 (1984—1989)。这一时期共发行了10套普通纪念币,除1987年发行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运动会”纪念币使用了铜锌合金材质外 (这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套铜锌合金材质纪念币),其它全部为铜镍合金。这是一种传统的制币材料,其特点是抗氧化性较好。
2.紫铜合金系列 (1993—1999)。这一系列的纪念币共计10枚,历时七年发行完毕。该系列纪念币发行初期称为 “特种”纪念币,一方面拓宽了制作纪念币材料的选择种类,另一方面也改变了普通纪念币镍白色一统天下的局面,给人一种新鲜感。但这种材料抗氧化性比较差,易氧化变色,加大了收藏保存难度。
3.钢芯镀镍系列 (1990年至今)。为了降低普通纪念币制作成本,1990年,我国发行了第一套以钢为材料的钢芯镀镍纪念币——“第十一届亚洲奥林匹克运动会”,实现了我国以钢为材料制作流通硬币和普通纪念币零的突破,为我国大量发行以钢材为原料的流通硬币奠定了基础。迄今为止我国共发行该材质纪念币19套,共计25枚。这种材料硬度高,币面抗氧化性最强。
4.黄铜合金系列 (2001年至今)。2001年9月27日,我国首次以黄铜合金为材料制作发行了 “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和 “西藏和平解放五十周年”纪念币。随后 “宝岛台湾”、“世界文化遗产”、“奥运”、“贺岁”等多套纪念币使用了此种材料,如今已发行38套,共计43枚。同时也开创了我国以黄铜合金和钢材两大材料为主制作普通纪念币的新格局。这种材料抗氧化性比紫铜合金略强,但仍不如铜镍合金,也易氧化变色。
5.黄白双色铜合金系列。该系列纪念币1997年开始发行,至今发行4套,共计6枚,分别是 “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建国五十周年”、“迎接新世纪”等。其发行目的主要是为10元钞票硬化打基础。该系列纪念币的发行,完善了币种结构,提高了硬币防伪性能,同时也增强了纪念币的观赏情趣。
(二)普通纪念币防伪技术的应用
我国普通纪念币防伪措施经历了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的发展过程。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普通纪念币防伪措施的技术含量也在逐步提高,并在不同阶段的纪念币上得到体现 (彩页6图1~7)。
1.边部防伪措施的演变
边部连续丝齿防伪措施。普通纪念币发行初期,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期,钱币制作工艺还停留在6、70年代的水平,这一时期生产的纪念币边部主要采用的是连续丝齿工艺,第1套至第10套纪念币全部采用了此种工艺。
等距间断丝齿防伪措施。进入90年代,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开始采用等距间断丝齿和边部滚字工艺。例如珍稀动物系列纪念币的边部全部采用凸缘丝齿工艺。
边部滚字防伪措施。1993年发行的 “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纪念币首次使用了边部滚字工艺,在该币的边部柱面上压印有阴文 “ZHONG GUO”汉语拼音字样和 “☆”五角星图案。截至1999年9月,共有10套纪念币使用了上述边铭。自2000年6月发行的“敦煌藏经阁发现一百年”纪念币起,为与流通硬币的边铭保持一致,普通纪念币的边铭也采用汉语拼音字母“RMB”和“”图案。
连续全斜齿间半齿。进入21世纪,我国造币技术有了长足进步,自主研发的连续全斜齿间半齿工艺开始在普通纪念币上应用。这一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硬币的技术含量和防伪水平,增大了伪造者的制作成本。“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3组纪念币均使用了这项工艺,2009年发行的 “和”书法和 “环境保护”纪念币也采用了这项工艺。这项由我国自主研发的造币工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这一技术的应用,表明我国造币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2.隐形雕刻技术的使用
隐形雕刻技术较早应用在纸币上。新世纪伊始,我国将这项技术引入金属硬币制作过程。2001年发行的 “辛亥革命90周年”纪念币首次使用了隐形文字技术。当变换角度观察隐形图案部位时,可以看到“1911”和 “2001”字样组成的隐形图纹。随后发行的 “西藏和平解放五十周年”、“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纪念币也采用了这项工艺。
3.缩微文字技术与暗记的应用
缩微文字与暗记的区别在于使用文字字数的多少,一般情况下缩微文字使用的是一组文字,而暗记一般只有一个文字或图案。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只有借助放大镜或显微镜才可见到。2001年9月27日发行的 “辛亥革命九十周年”纪念币首次使用了缩微文字技术,在该币隐形图纹的两侧分别有 “辛亥”和 “革命”微缩文字。随后发行的 “世界文化遗产”系列纪念币,在每个纪念币的正面清边内缘处,分上下左右压印了四组缩微的 “世界文化遗产”汉语拼音阴文 “SHI JIE WEN HUA YI CHAN”字样,纪念币背面的主景图案中都压印了世界文化遗产徽标 “”暗记。最值得一提的是 “青城山与都江堰”纪念币,设计者将世界文化遗产徽标放在鱼嘴分水堤上,与整个图案浑然一体。在放大镜下观看,鱼嘴分水堤犹如一条大鱼在水中遨游,整个画面栩栩如生,有画龙点睛之效。
4.双色镶嵌技术的应用
双色镶嵌技术,也是硬币防伪技术的一种,最早采用双色工艺制造流通硬币的是意大利造币厂。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推出了双色金属纪念币,如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迎接新世纪”等纪念币均使用了双色镶嵌技术。
5.喷砂工艺的使用
为突出纪念币图案的浮雕效果,制造者往往会对图案浮雕部分进行喷砂工艺处理 (币的底面为抛光镜面)。将喷砂工艺与造币工艺相结合,不仅能丰富纪念币的艺术表现手法,加强审美效果,也增加了制模难度,提高了纪念币的防伪水平。1993年6月发行的 “珍稀动物——熊猫”纪念币首次采用了喷砂工艺。
三 普通纪念币之最
1.发行量最少的纪念币——“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30周年”纪念币 (156万套)。
2.发行量最大的纪念币——“2014年 (甲午)马年普通贺岁币”(1亿套)。
3.最先使用缩微文字和暗记防伪技术的纪念币——“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纪念币、“秦始皇及兵马俑”纪念币。
4.最先使用隐形文字防伪技术的纪念币——“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纪念币、“辛亥革命90周年”纪念币。
5.暗记与币面结合最完美的纪念币——“青城山与都江堰”纪念币。
四 普通纪念币未来展望
普通纪念币作为人民币系列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收藏者关注的对象。因此,普通纪念币应在改变中谋求更大的发展。
1.改变普通纪念币的单一形制,改变一圆统天下的格局,降低人们视觉疲劳感。
2.增强普通纪念币的教育功能,使普通纪念币在行使流通职能的同时,给人以教育与启迪。如已发行的 “和字书法”纪念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一枚小小的纪念币向人们展示了中华书法博大精深的艺术魅力。
3.实现普通纪念币防伪措施新突破,呼唤高技术含量的普通纪念币尽快面市。
(责任编辑刘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