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阮元:振兴浙江文教之巨擘

2015-12-09张蔚

文化交流 2015年12期
关键词:精舍阮元金石

清代有一批知识分子,既为达官又是大儒,他们以传播传统文化为己任,利用为官一地的特殊身份,弘扬地方学术。阮元即是这个群体中的杰出代表。

曾作为“九省疆臣”的阮元,似乎对浙江颇为偏爱,他在浙江十二年,教育办学、选拔人才、编纂地方文献、设立地方藏书机构,将设想中的文化建设一一付诸实践。

创办书院 奖掖后学

清代乾嘉之后,随着西学东渐及经世致用思想的兴起,阮元意识到振兴文教迫在眉睫。嘉庆六年(1801),阮元在杭州孤山之阳创建诂经精舍,聘请王昶、孙星衍等著名学者担任主讲,学习内容包括经史、政治、诗赋等,还有天文、算学、地理及西方科技知识,并且在教学中鼓励学生阐发不同见解,这与当时的官学及多数专习八股时文的书院迥异。

正因具有较为全面的知识结构和缜密的逻辑思维,从诂经精舍走出的学人眼界开阔,治学作文必然高屋建瓴,如章太炎、黄以周、朱一新等大批著名学者均为浙东学派的殿军人物。张崟在他的《诂经精舍志初稿》中给予高度评价:“阮文达公振兴文教,其影响于我浙以至于中国学术界之深远者,尤推西湖诂经精舍之创设。……精舍不但影响于浙省者至大,抑且泽溉全国,堪谓为我国教育史上极光荣之一页矣。”

其实阮元在浙江创办的书院不止诂经精舍一所。嘉庆八年(1803)正月,他于海宁创办安澜书院。同年,他又在玉环设立玉环厅学宫。阮元长期驻杭,对安澜书院和玉环厅学宫的管理终究鞭长莫及,所以其格局与影响均远不如诂经精舍。

阮元在选拔人才方面同样不遗余力。他认为以四书之义取士,只会禁锢士人耳目,且毫无实用之处,倒是某些虽无科举名分却有真才实学者反而能得他青眼相加。临海周治平因写不好八股文连童子试都没通过,可是他精研天文算法,阮元力排众议破格提拔他入学。鄞州陈康祺在《郎潜纪闻二笔》里有几则“阮文达爱才”的记录:一为善治经史小学的蒋山,虽出身寒微,却使阮元一见倾倒,留之学使署,约为兄弟之交;二为阮元视学浙西时,对吴曾贯使用“八庚全韵”作诗极为激赏,誉其“吴八庚”;三为阮元在杭州当主考官,赏识陈云伯赋诗最佳,赠以团扇鼓励,时人因称“陈团扇”。陈康祺书之不尽,只得道一句:“(阮元)久官吾浙,其识拔寒畯,怜才雅举,不胜书。”

编纂文献 官私兼顾

明清以来,全国各地的地方文献编纂之风甚烈,浙江在阮元的主持下于此项事业自成一方重镇。细数浙江的历史文献遗存,如《两浙金石志》《两浙輶轩录》《两浙防护录》这几种著作,无论如何都是不得不大书一笔的。

阮元笃好金石,《两浙金石志》是他一生中在金石学研究“十事”中举足轻重的其中之一,也是他极为珍视的学术成果。此书的编纂历时十年,是他与赵魏、何元锡、许宗彦等金石学者共同考证完成的。该书收录自秦代至元代至正年间的金石铭文共680种,遍及石刻、碑文、造像、塔记、经幢、题字、砖文、钟铭等,是迄今为止浙江地方金石志中收录最为完备的一种。

阮元在《两浙金石志》序中提到他为浙江编纂的另两种著作:“录浙人之诗数千家,成《两浙輶轩录》,刻之;访两浙帝王贤哲之陵墓加以修护,成《防护录》,刻之。”

《两浙輶轩录》是阮元选编的清代浙江诗歌总集,共收录顺治至乾嘉之际的浙江诗人3133家,录诗9241首,是清代两浙诗歌繁荣发展的见证。《两浙防护录》是阮元作为一个地方官员重视文物的表现,他遍访浙江帝王贤哲的陵墓,对其加以修护,并对早前古迹录旧册中的遗漏、舛误多有修补匡正,实有功于浙江古迹的保护。

如果说以上这些文献的编纂是阮元作为浙江父母官的职责所在的话,那么他全力刊刻诸家著述则是纯粹作为一个学者对同好的惺惺相惜了。有史料记载,阮元在浙江任官时,先后刻印了朱珪《知足斋集》,钱大昕《三统术衍》、《地球图说》,谢墉《食物百咏》,张惠言《虞氏易》、《仪礼图》、汪中《述学》,钱塘《述古录》,刘台拱《刘氏遗书》,凌廷堪《礼经释例》,焦循《雕菰楼集》,孔广森《仪郑堂集》等不下数十家的学术精粹。此举为许多无条件刊刻个人文集的知识分子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愿望,为浙江保存了大量的历史文献,也为我们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设立书藏,泽被后世

清代乾嘉学派的兴起,促使了私家藏书、书院藏书及寺观藏书的发展壮大。阮元对于浙江的书藏建设亦有一番大的作为。

清代的书院是集讲学、研究、著述一体化的教育和学术机构,已经是现代大学的雏形。书院普遍建有藏书楼。阮元既创建诂经精舍,也对书院内的藏书极为重视,至少购买经史子集四部书籍千册以上,可惜太平天国时期,精舍的藏书之屋俱被焚毁。诂经精舍重建后,布政使蒋益澧根据阮元拟定的书目重新丰富书院的藏书,使许多不能进入精舍求学的人也可以经常入内阅览,这也是阮元初设诂经精舍书藏时的美好祈愿。

阮元另一泽被后世的书藏设于灵隐,也是他对浙江作出的最卓著的贡献之一。嘉庆十四年(1809),著名学者翁方纲的《复初斋集》即将刻成,他希望能有一部放置在灵隐寺。寺观地处幽僻,藏书于此,不易散失,所以当时有不少文人将个人文集藏于寺观,以期传世。阮元正是循着这一思路设立了灵隐书藏。同年仲春十九日,阮元约顾星桥、何梦华等名士同游灵隐,谈及翁方纲欲藏《复初斋集》于灵隐之事,众人皆认为设立灵隐书藏是一项泽被后世的举措,纷纷赞同。阮元在《杭州灵隐书藏记》中表达了他的宏愿:“盍使凡愿以其所著、所刊、所写、所藏之书藏灵隐者,皆裒之,其为藏也大矣!”

阮元鼓励浙江的官员、士人自愿献书,于灵隐寺大悲佛阁后建立藏书处,书“灵隐书藏”四字匾额,悬于佛阁的门楣之上。书藏有70个大木橱用以收纳书籍,书橱按唐人宋之问《灵隐寺》诗“鹫岭郁岧峣……”句编号,一字一橱,由寺僧两名专门负责登记和保管钥匙,并刻一铜章,将收藏之书逐一钤印。最为后人称道的是,阮元借鉴天一阁藏书经久不散的管理制度,制定《书藏条例》,使灵隐书藏初具现代图书馆的规模。是以,灵隐书藏在中国藏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只可惜咸丰十一年(1861)的战火,将灵隐书藏付之一炬。所幸20世纪90年代末,灵隐寺恢复书藏传统,创建云林图书馆,如今藏书亦丰。

阮元在浙江先任学政,后两度出任巡抚,平定海盗,疏浚西湖,修筑海塘,尤其热衷传播传统文化,在振兴浙江的文教事业和保护浙江的名胜古迹方面实在功不可没。阮元曾重建白公祠和苏公祠,他身后也有人为他修造祠堂,让后人也能时刻牢记他的付出。

(本文摄影:张蔚)

猜你喜欢

精舍阮元金石
西斋茶廊坐雨
金石包装有限公司
新增编委介绍
金石包装有限公司
补山精舍
阮元与焦山的不解之缘
冷热
“精舍绕层阿,千龛邻峭壁”
阮元信守“一品清廉”
由《安持精舍印话》浅析陈巨来的细元朱文篆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