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如何评说屠呦呦获奖
2015-12-09水清浅
水清浅
2015年10月5日斯德哥尔摩时间中午11时30分,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爱尔兰科学家威廉·C·坎贝尔、日本科学家大村智和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消息一传出,三位科学家立即成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中国84岁高龄的女科学家屠呦呦以她对疟疾治疗所做的贡献,获此殊荣。美联社10月6日的电讯中,对原本在国内默默无闻的屠呦呦的获奖极为关注:“在中国,屠呦呦并无因她在上世纪70年代初的发现而赢得多么大的公众赞誉,也没有当选科学院院士,但人们对她的获奖表示热烈祝贺。”新加坡《联合早报》刊文道,屠呦呦获奖消息一出,迅速成为全中国的舆论热点,除了官方予以祝贺,社交媒体更是为此“炸开了锅”,网友们情绪多是喜悦、振奋、骄傲,认为这是一个里程碑。
日本《朝日新闻》10月5日电讯中强调了屠呦呦的“中国本土色彩”:“屠呦呦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之后一直在中国工作。”《日本经济新闻》于10月6日指出:“虽然此前也曾有海外华人学者获得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但并无中国籍科学家获奖。这是中国人首次获得为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作出直接贡献的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堪称实现了中国政府和学术界的夙愿。”屠呦呦成了中国摘取诺贝尔科学领域奖的第一人,外媒认为这是中国当代科技步入世界前沿的标志性事件。
外媒普遍认为,中国科技在古代就已十分发达,以“四大发明”享誉全球。英国现代科技专家李约瑟曾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大力肯定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活字印刷术的出现,对世界科技发展和历史进程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十七八世纪以后,尤其是近现代,中国科技发展明显滞后。“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的1977年后,中国才开始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自上世纪90年代经济取得飞速发展以来,中国的科研资金投入增大,科研设备也采用了最尖端产品。进入本世纪以来,中国科研人员的论文数量骤增,论文数仅次于美国,跃居世界第二。”这是日本《读卖新闻》10月18日电讯中的评论,日媒认为,屠呦呦获诺贝尔奖,预示着中国当代科技已开始改变落后面貌。
10月6日香港《星岛日报》首先认为屠呦呦获诺贝尔奖是对中国科学界是巨大的鼓舞,期冀中国将有更多科学家获诺奖,且获奖者不止一个,因为这是与中国的经济发展现状相匹配的。持相似观点的日本外交学者网站,则在撰文中引用了李克强总理的原话,强调屠呦呦获得诺奖,是中国科技繁荣进步的体现,是中医药对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体现。该文还乐观地预测,“中国科学界将再攀高峰。”
而关于屠呦呦所获诺贝尔奖中的“传统中医元素”,美国《纽约时报》网站10月10日刊文指出:“中国传统医学遭到了尤其严厉的批判。中国一些著名的文学家(例如鲁迅),对其讽刺批评,把它当作中国弊病的典型之一。他们说,中医的理论不清晰,治疗效果未经证实;最重要的是,在一个开始把科学奉为灵药的国家,它是不科学的。”该文认为,中医药和基于科学数据研究方法的西医理论仍有较大差距,但显然不能排斥中国传统中医的价值,屠呦呦的研究成果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对此,美国趣味科学网站10月17日也刊文指出:“屠呦呦在青蒿素研究方面的突破性工作,可被视为全球对中药药理活性成分进行的广泛科学研究的冰山一角。”该文认为,诺奖授予屠呦呦,是对中国中草药通过现代生物医学转变为强效药物的承认。
进入21世纪,困扰人类的不再是基础的温饱问题,疾病是威胁生命的第一大杀手。其中,由寄生虫引发的疟疾极具传染性,严重时可威胁患者生命。当今,在贫困的非洲地区,每年都有大量民众染上疟疾。但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随着青蒿素在全球普遍推广,疟疾新增感染人数下降37%,死亡率下降60%,可折算为620万人的生命被拯救。《纽约时报》10月8日的电讯中称,屠呦呦研发的青蒿素现在已经是标准抗疟治疗方案的一部分。“自从奎宁在几个世纪前被发现之后,中药青蒿素被广泛推崇为治疗热带疾病疟疾的最伟大进步。”同时,英国广播公司网站也在10月6日引用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后的感想:“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给世界的礼物。”
世界卫生组织充分肯定了青蒿素神奇的疗效。该组织“全球疟疾规划”协调员安德烈亚·博斯曼在10月8日接受中国《环球日报》记者采访时说:“青蒿素是消灭疟疾的‘首要疗法,在全球普及的15年取得了重大成果。”
值得关注的是,美国趣味科学网站全面分析了屠呦呦获诺贝尔奖这一事件的意义,结合当今医学和医药事业的发展,引发了关于传统医学和医药的思索及呼吁。该网站直截了当地说:“世界任何地区的传统医药知识都不曾受到关注。”中医药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门类,是当今唯一仍在发挥作用的中国传统科学,但同样未被国际医学界所正确认识、理解和首肯,也未被全世界所完全认可。显然,这是令人遗憾的。”
香港《南华早报》10月8日的报道中,对此表示深有同感,同时透露,古代药学家葛洪(曾著书提及青蒿素)隐居地的当地官员称,将恢复宋代的药材市场,以此促进灿烂的传统中药文化。该报认为,这说明屠呦呦获奖的另一大作用,是向世界提醒,不能忘了中国传统医学乃至中国传统文化。
(本文图片由达飞欴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