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升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水平为主题的系列教研活动
2015-12-09张智宏
张智宏
摘要:通过调研分析,发现本区初中生在书面表达上存在表达层次不清晰、逻辑关系混乱等诸多问题。究其原因,很大部分归结于教师的写作训练方式没有能够充分提升学生的书面表达水平。本文从分析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两方面入手,从学习习惯、思维习惯、教学组织等方面阐述怎样在主题教研活动中帮助教师逐步转变理念、改善写作训练方式,从而提升写作教学水平。
关键词:习惯培养;技能训练;书面表达;主题教研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6-0267-0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对于初中学生写的标准是:(1)能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素材;(2)能独立起草短文、短信等,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3)能使用常见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4)能简单描述人物或事件;(5)能根据图示或表格写出简单的段落或操作说明;根据标准的描述和对我区初中实际写作教与学的观察,发现了我区存在的差距。从教学上分析,我区在写作教学指导方面欠缺有效的方法。本文从提出问题、实施主题教研活动过程与总结、实施效果、总结反思四个方面阐述本区针对提升写作教学效率而进行的主题教研活动。
一、问题的提出
通过连续两年观察并分析全区学生书面表达情况,发现如下问题:(1)错误理解题目要求;(2)没有段落划分,缺乏层次感,逻辑混乱;(3)学困生交白卷;(4)用中文习惯表达英文;笔者的教学建议是每个备课团队应该从查找自身不足开始,养成成熟的写作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从而解决上述问题。而在全区的四次书面表达分析中,教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分析结论如下:(1)学生拼写错误严重;(2)不能够正确的使用时态。因此教师对于学生写作训练的建议仍然是:加强基础训练、加强单词拼写考查、多背诵范文。对比来看,笔者和进行试卷分析的教师所发现的原因不同,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也不同。笔者认为有必要帮助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形成有效性写作教学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要实现这一目的,首先需要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策略。从2011年开始,教研室开展了以提升写作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为目标的系列主题教研活动,最终目标是全体英语教师都能够树立书面表达训练意识、形成正确的书面表达训练理念、在训练活动中执行正确的策略、有长期训练和阶段训练意识、有完备的有关书面表达训练的教学管理经验。
二、教研活动的实施过程
教师现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习惯都是经过长时间的互相影响形成的,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就做出很大的改变。因此实施过程需要步步推进、扎实有效,避免教师由于不理解和不适应而产生负面情绪。笔者的实施过程如下。
1.从学生书面表达作业的管理入手。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要求学生转变比起要求自身转变的可接受性更强。教研室选定九中七年级备课组作为试验点和示范组。首先通过与全组教师讨论,明确了建立学生作文积累本对于提高学生书面表达水平的必要性;然后规范了作文积累本的形式、作文的篇目数量和批阅方式。一个学期以后,教师看到学生形式统一又不乏个性的作文积累本,给教学带来了推动力。一年以后,经验推广到全区;教师也由一开始的怀疑和不接受,转为认可。两年后,布置并管理学生的写作积累本已经成为全体老师的习惯。
2.从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的观念培训入手。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是每个团队的核心,在区级教研活动中起着连接沟通的作用。区教研室多次组织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进行如下交流活动:(1)学习相关讲座和论文,为即将启动的计划做好理论准备;(2)借鉴语文组的学生习作和作文教案,为英语组实践学生习作管理和启动作文教案做好行动准备;(3)讨论制定学生习作管理的基本评价标准;(4)一起评价每个备课组的学生习作的优缺点,并制订和完善本组习作管理的计划。组长经过讨论和学习,理解并接受了区教研室的计划,因此能够明确具体地与本组教师进行沟通。
3.树立有形的榜样。找到合适的榜样对教师进行示范和引领非常必要。本次活动树立了以下有形的榜样:(1)借鉴语文备课组的学生作文本。在本活动开始之前,我们了解到本区语文备课组的学生习作积累相当完善成熟。各备课组在第一批英语学生习作积累成型后,与本校语文组的习作积累做了对比,根据学科特点,吸取了语文习作积累的优点,完善了英语习作积累。(2)借鉴语文备课组的教师作文教案。在设计出有本校特色的作文教案后,通过教研活动学习并研究了语文备课组与英语备课组作文教案的异同,更加充分地了解和意识到作文教案的必要性,明确了完善作文教案的方向。这次活动后,我们增加了写前题目分析和写后反思提升环节。英语作文教案向完善迈出第一步。(3)区先进英语备课组的作文本和教案的展示与评价。每学期末全区开展形式各异的英语作文教案的展示交流活动,所有教师与备课组长在观摩中找到了自己改进的方向与空间。(4)区写作评价课展示与研讨。2014年12月,学生习作本管理和写作教案初步成型后,组织老师观摩了由优秀教师所做的写作评价课,生动具体地展示了写作评价课的思路、步骤以及成果。在课堂中观摩教师看到授课教师以观察者、顾问和交换意见的参与者的身份来组织课堂,推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主动思维、大胆实践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对写作评价课有了初步认识。此课为今后继续完善写作评价课做了很好的引领和示范。
三、实施过程总结
从横向梳理,整个活动经历了学生习作管理启动—学生习作管理评价交流—学生习作管理成型—作文教案启动—作文教案评价交流—作文教案成型六个阶段。整个过程环环相扣,每个环节都是为下一个环节做准备。纵向来看,实施过程经历了全体教研活动的理论灌输—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的交流讨论—备课组内的尝试与完善—区际交流评价—全区整体目标实现的过程。区教研室通过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向全体教师渗透写作教学的必要性以及本区在这方面的差距;再通过与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的沟通,帮助他们制订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计划;通过跨备课组的交流评价,教师能够根据本区实际情况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是对教师最好的回报。endprint
四、实施效果
经过三年的努力,我们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1.从学生层面来看,全区学生养成整理保存习作的习惯。通过程序严格的写作训练,学生在书面表达方面形成了审题—列出可用词汇句型—谋篇布局—检查修改的习惯;通过听三级例文的讲评,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自己的写作水平有了清晰的定位,明确了努力方向。大部分学生的英文习作不仅行文流畅,而且层次清楚、逻辑顺畅、思维连贯。
2.从教师层面来看,教师通过三年的活动,一步步扭转了“写作是天生的本事,与学生智力有关,与老师训练无关”的看法,意识到正确的教学策略对于提高学生写作技能至关重要,并在研究英语写作训练方面得到了很多经验和启示。现列举如下:(1)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学会对题面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的谋篇布局、斟酌词句,进而写出优秀文段。思考的过程得到优化,写作质量才能提高。思考过程的优化体现在书面上,就是学生习作积累本项目的科学设置。(2)写作教案帮助教师更专业地进行写作教学。本区的写作教案基本包含以下六个环节:分析题目—篇章结构—词汇句式—独立写作—交流欣赏—反思提升。在审题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写作题材、体裁,并圈出写作要点;在谋篇布局环节,教师帮助学生形成写作的基本结构。在句式词汇列举环节,教师预设出学生可能用到或可能会出错的句式和词汇,并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在写作环节,教师要求学生记录所用时间。在评价环节,教师要给每个学生两种评价:定级评价和建议性评价,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努力方向。在习作讲评课上,教师要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文段进行针对性评价,以便让学困生、中等生和学优生都能明白自己的优缺点从而确定努力方向。在提升环节,教师给学生布置交流任务,让学生在欣赏身边同学的优点中获得提升。在反思环节,教师能够从设题角度、学生答题情况、教学过程等角度进行有效反思,这样在下次的写作教学中就能够吸取经验教训,让自己的写作教学更加完善。写作教案的设置明确了教师进行写作训练的思维过程,细化了帮助学生提升写作的每一个要素,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3.从教研层面,给教研室推进主题教研积累了经验。笔者发现,教师培训固然是提升教师教学技能的一个好途径,但是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只听讲,不参与,教师就难以从行动中理解理念,并在实践中获得具体的方法指引。本次主题教研历时两年,从问题的确立到制订、实施计划,教师不论是从理念上还是实践中都收获颇多。由此可见,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研的引领与指导。有主题、有计划、层层推进的教研活动能够有效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效率。通过由点到面、由小到大、由远及近的推进,才有了教师由不理解到认可、由排斥到执行、由不屑一顾到认真研究思考的转变。这个转变让我们认识到,主题教研活动能够让教师亲历教改,在行动中转变理念和观念,在行动中提升教学策略,在行动中获得教学效果。
五、总结与反思
教研团队正确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策略能够有效帮助初中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策略是:(1)对学生习作进行细致管理;(2)写作教案需要全程分解学生的写作过程,从分析题目—篇章结构—词汇句式—独立写作—交流欣赏—反思提升六个环节设计写作教案;(3)写作教学过程需要全程分解,从评价题目—分析题目—决定策略—分层评价—总结反思五个环节来实施写作教学。
教师理念的提升,仅仅依靠听专家讲座是不够的,还需要在参与中获得提升。因此我们今后要做的工作是不断完善教研管理机制,通过主题教研,增强团队力量,帮助每位教师在参与中获得业务的提升与交流的快乐。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程晓堂.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3]梁祝.初中英语教学活动设计案例精选[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