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专业(医事法学方向)学生专业认识教育的实践探索
2015-12-09陈颖邓虹吴坚
陈颖+邓虹+吴坚
摘要:作为新兴学科支撑下的新兴专业,开展法学专业(医事法学方向)新生专业认识教育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专业思想稳定,明确学习目标和早期职业规划。昆明医科大学法学专业(医事法学方向)的新生专业认识教育实践,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为开办该专业的其他高等医学院校加强新生专业认识教育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医事法学;专业定位;专业认识;专业认同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6-0150-02
一、开展法学专业(医事法学方向)学生专业认识教育的必要性
专业认识教育是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端。肯定、积极、清晰的专业思想能促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尽早进行职业规划与设计,培养和激发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精神和动力。在我国,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以常规内容的普遍性教育为主,包括校史院史、学籍规定、校纪校规、心理调适等方面,但是新生对专业的认识教育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很难形成对专业的认同感。
专业认识教育对于新兴学科支撑下的新兴专业尤为重要。医事法学是医学与法学的交叉、融合的新兴学科。它以卫生行政执法、医政监督管理、医疗损害处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为核心,涵盖医疗卫生管理、疾病预防控制、计划生育、妇幼卫生保健、医学新技术的法律规制、医疗保险、医学法律人才培养等相关领域。法学专业(医事法学方向)是在我国卫生法治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医疗纠纷逐年增多,国家不断加强医疗卫生管理、卫生监督执法、医疗社会保障力度,而医学和法学双学科复合型人才又极其缺乏的背景下创设的,它以医事法学学科为支撑,专业定位为“医法结合,以法为主,培养具有医学教育背景的,能够在司法机关、卫生行政机关、医疗机构、社会法律服务机构等从事法律实务或卫生事业管理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昆明医科大学自2005年开办法学专业(医事法学方向)以来,截止到2013年已经为社会输送了172名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为省市地州医院医务部、法院、检察院、政府的卫生行政、司法行政部门、保险公司、律师事务所等,基本实现了专业培养的目标,社会对于医事法律人才的需求也是迫切的。
然而,作为新兴学科和新办专业,办学过程伴随着来自社会的诸多疑问。首先,医学院校是培养医生的,怎么会培养法律人才呢?其次,医学院校的法学专业学生究竟去哪里就业?第三,新专业要么没有毕业生,要么刚毕业几届,用人单位的认知度不高,是否会影响就业?在这些社会舆论的影响下,法学专业(医事法学方向)新生初入校门后,对专业认识是迷茫的。
鉴于此,如果在新生入学后不能及时开展专业认识教育,将会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后果:首先,对专业知识学习和实践不够重视,就业时达不到用人单位需求。由于医事法学以培养掌握法学、医学、管理学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对学生的培养要求比传统的法学专业更高,大学四年时间短、任务重,如果缺乏早期的学习计划、学习方法指引和职业规划,学生是很难成为医法结合的“双料”人才,只会变成医法不精的“四不像”。其次,入学后缺乏职业规划,就业时比较盲从。有的学生入学后不了解所学专业的就业方向,通过四年学习也不能认识兴趣所在,不能为职业目标积累竞争优势,就业时什么单位都报名,但因准备不足或竞争力弱而被淘汰。最后,出现专业抵触情绪,引发厌学、逃学,甚至退学行为,严重影响班风和学风建设。
二、开展法学专业(医事法学方向)学生专业认识教育的途径
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解读。向新生认真解读法学专业(医事法学方向)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人才培养特色、培养目标、培养要求(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要求、知识要求、技能要求)、课程设置(理论课和实践课)和教学计划,尽早让学生了解学习目标和学习进程。
2.课外阶段性读书和自主学习指引。医事法学方向的学生既要具有基础性的医学和法学知识,又要深入到二者交叉融合的领域有所专长,所以有限的课堂教学无法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让学生利用好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我们编写了法学专业(医事法学方向)课外读书和自主学习指引手册,大学一年级时,结合学生进行法学和医学基础课程学习,围绕“人文精神和法学启蒙”主题,推荐了《法庭的故事》、《西方法律思想简史》、《医学是什么》、《医学人文十五讲》等书籍。大学二年级结合学生进行部门法学的学习,围绕“走入法学部门法”主题,推荐了《民法的精神》、《刑法的启蒙》、《民事诉讼原理》等书籍。大学三年级结合学生进行临床医学学习,围绕“临床医学中的法律风险与纠纷处理”主题,推荐了《医疗纠纷案例精析》、《医疗损害赔偿诉讼实务》、《医患纠纷预防与处理学》等书籍。大学四年级结合学生进行卫生法学、卫生管理学学习,推荐了《医疗法律与生命伦理》、《医事法前沿问题研究》等书籍。针对对医事法学研究有兴趣又学有余力的同学,围绕“卫生法学和卫生政策高级阶段阅读(比较法研究)”,推荐了《外国医事法研究》、《用法律保护公众健康:美国公共卫生法律解读》等书籍。另外,推荐了法律学习研究和论文写作书目、法学核心期刊和常用网站、医事法学核心期刊和常用网站、法制类节目和影视剧、医学伦理与法律影视剧等。对新生进行指引后,以学生社团组织“青年法学会”为群体,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交流报告会、观影讨论活动。
3.尽早接触法律实务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当今我国法学专业学生普遍存在“四有余,四不足”的问题,即专业有余而广博不足,理论有余而实践不足,动口有余而动手不足,考试成绩有余而办事能力不足。①针对这一情况,在法学专业认识教育中,应尽早地带给学生法律实务工作的感性认识,促使其对实践教学、暑期社会实践等加以重视。(1)每月第一个周四晚,青年法学会在活动室放映“今日说法”、“经济与法”等栏目中的典型案例,并邀请教师做现场分析和点评。(2)引入全国律协举办的律师培训网“点睛网”,引导学生聆听全国各领域知名律师的讲座,分享他们实务工作的心得体会。(3)邀请省内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卫生机构人员等开展职业介绍、工作经历、人生阅历的讲座,例如《法官的职业感悟》、《检察官的公诉心得》、《在辩护的道路上》、《打开公证之门》、《食品安全执法的苦与乐》、《走进医疗事故鉴定》、《从一起重大死亡医患纠纷的化解谈人民调解体会》、《说说医务部的那些事》等。这些讲座使新生明白要投身法律职业,要扩展知识面和生活阅历,还要加强吃苦耐劳、责任感、职业道德和纪律、金钱观、生活作风等方面的修养。(4)走进法庭。新生在真实的纠纷解决环境中,了解法官、律师等不同法律职业在法庭上的角色,感受法律工作的严肃性和神圣性;与法官、指导教师的交流,能激发他们在真实具体的个案中寻求法律运用规则的兴趣,为今后开展案例教学、诊所式法律教育打下基础。(5)毕业生现身说法。邀请具有行业代表性的毕业生回校,分享自己的求职过程、适应大学和社会的心路历程。这一活动最受新生欢迎,因为是前人经验与教训,同学们感同身受,特别是已经找到专业对口、兴趣所在的工作的毕业生为大家树立了榜样。新生还可借此机会和毕业生建立联系,利用课余或假期去自己感兴趣的行业中有毕业生在的工作单位调查和实习。endprint
三、开展法学专业(医事法学方向)学生专业认识教育的启示
1.融思想道德教育入专业认识教育。我国著名法学教育家孙晓楼认为“法律教育的目的,是在训练为社会服务为国家谋利益的法律人才,这种人才一定要有法律学问,才可以认识并且改善法律;一定要有社会的常识,才可以合于时宜地运用法律;一定要有法律的道德,才有资格来执行法律”。②法学教育最终的目标,应使公平、正义的理念真正内化为法律人的内在信念,成为他们行动的指南。因此,法学专业认识教育要培养新生忠于事实、忠于法律、除恶扬善、清正廉明的思想品质和社会正义感。诚然,开展这一教育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当前的社会和司法实践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
2.以就业为导向,提高专业教育时效性。学生的就业期望要成为入学教育设计的主要因素。当然,期望不可能统一,因此法学专业的就业是多元化的。笔者赞同有学者概括的法学教育基本要求是“强化通识基础、拓宽学科平台、凝练专业主干、灵活专业方向”。③就法学专业(医事法学方向)而言,首先,要引导新生在专业认识教育中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确立心仪的职业。无论是邀请用人单位进行的关于人才标准、人才价值、人才入职的专题报告,优秀毕业生的现身说法,还是走入校园招聘会,都是为了让新生及早认识自己适合做什么,明确就业定位,设计未来。同时,也让新生感受到就业竞争的压力,提高学习主动性。其次,对新生的不同期望进行深入、具体、分类、分层次的引导,使其了解不同工作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学习和实践中能有所侧重,例如,法官、律师等传统法律职业要侧重部门法学和关注司法考试;医务管理人员、卫生行政执法人员要强化医学知识,重视医事法学特色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公务员要突出组织管理能力、文字写作和信息处理能力、交往能力。教师或研究人员要加强法学理论修养,要有对学科前沿或有争议问题的思考力、语言表达和学术论文写作能力,要达到一定的外语水平,关注研究生考试和学位教育等。公司企业法务或管理人员要侧重相关部门法学的学习和运用,如《保险法》、《公司法》、《知识产权法》等,还可以利用全校性选修课、其他专业的课程或自学补充经济学、管理学、公共关系学等知识。
注释:
①记者,王亦君.实习生,杨思远.四有余四不足 高校该如何改进法学教育[EB/OL].人民网,2005-04-12.
http://edu.people.com.cn/GB/1055/3313503.html
②孙晓楼.法律教育[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12-13.
③穆中杰.依托行业特色,发展法学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11,(20):56.
参考文献:
[1]汪育文.大学新生专业认知教育亟待加强[J].文教资料,2010,(3).
[2]赵美玉.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13,(5).
[3]王俊霞.法学专业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