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效果观察
2015-12-09段海滨王小勇
段海滨,王小勇
(1东台市头灶镇曹丿卫生院内科,江苏224200;2东台市人民医院呼吸科)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效果观察
段海滨1,王小勇2
(1东台市头灶镇曹丿卫生院内科,江苏224200;2东台市人民医院呼吸科)
目的:观察并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效果。方法: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87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对症治疗措施,予抗生素控制感染、祛痰、平喘等。观察组47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BIPAP无创呼吸机,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血气分析指标。结果:治疗24小时后,两组患者PaO2、PaCO2均有所改善,PaO2观察组为79.2±8.6mmHg,对照组为67.2± 9.5 mmHg,观察组改善幅度高于对照组;PaCO2观察组为57.6±8.1 mmHg,对照组为70.1±7.4 mmHg,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结束时,PaO2观察组为90.2±3.7mmHg,对照组为80.1±4.3 mmHg,PaCO2观察组为45.5± 3.9 mmHg,对照组为54.9±5.3mmHg,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气管插管率,缩短住院时间,疗效确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机械通气;呼吸困难
由于环境污染、吸烟人群增加、社会老龄化等各项因素,近年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该病急性发作时常需机械通气治疗,有创机械通气疗效肯定,但有创伤、痛苦大、并发症多的缺点。无创通气治疗因其疗效好,并发症少,使用方便,已越来越广泛应用于临床呼吸衰竭的救治。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及东台市人民医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87例,使用无创呼吸机进行通气治疗(观察组)47例,并与同期仅进行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40例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87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7例,男27例,女20例,平均年龄57.4±2.5岁;对照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9.5±4.7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指南[1],入院时动脉血气分析显示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mmHg,或合并动脉血氧分压(PaO2)<60 mmHg,符合Ⅱ型呼吸衰竭[2]的诊断标准。排除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严重肺大泡、多脏器功能不全及其他无创机械通气禁忌证。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措施,予抗生素控制感染、祛痰、平喘以及鼻导管吸氧、维持电解质平衡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BIPAP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型号BiPAP Synchrony S型,美国伟康公司),经鼻(口鼻)面罩辅助呼吸。患者取舒适体位,选择合适大小面罩,面罩要松紧适度、不漏气,避免鼻部皮肤受压形成缺血、破损。治疗时选择S/T模式,通气参数设置从低水平开始,设置为:吸气压(IPAP)8~15cmH2O,呼气压(EPAP)2~4cmH2O,氧流量4~5L/min,设定吸入氧浓度(FiO2)使血氧饱和度为90%~95%。呼吸机治疗1~2小时后,根据患者动脉血气分析及生命体征调节通气参数。无创呼吸机治疗2小时后病情无好转及时予以气管插管,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PaO2、PaCO2变化及住院时间。
1.3 疗效评定 显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生命体征恢复至正常水平;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生命体征有一定程度的恢复;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缓解,生命体征不稳定[3]。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进行分析,计量数据资料以±s表示,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O2,PaCO2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PaO2、PaC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小时,观察组与对照组PaO2、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小时后,
两组患者PaO2、PaCO2均有所改善,PaO2观察组为79.2±8.6mmHg,对照组为67.2±9.5 mmHg,观察组改善幅度高于对照组;PaCO2观察组为 57.6±8.1 mmHg,对照组为70.1±7.4 mmHg,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结束时,PaO2观察组为90.2±3.7mmHg,对照组为80.1±4.3 mmHg,PaCO2观察组为45.5±3.9 mmHg,对照组为54.9±5.3 mmHg,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PaO2比较(mmHg)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PaCO2比较(mmHg)
2.2 治疗前与治疗结束SpO2比较 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SpO2较治疗前均有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3 两组治疗前与治疗结束血氧饱和度比较(%)
2.3 两组症状缓解率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47例中有2例患者经无创呼吸机治疗效果不佳,转气管插管行有创呼吸机通气,余患者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显著改善,缓解率95.7%,对照组40例中有7例行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通气,临床症状缓解率为82.5%。观察组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3.4±7.3天,对照组为24.7±12.1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老年患者呼吸系统常见的慢性疾病,病情易反复,病死率高[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气流持续受限、且呈进行性发展为特点的肺疾病。支气管粘膜变性、坏死,纤毛倒伏,腺体分泌亢进,加上炎症反复刺激,气道阻塞,肺泡弹性纤维受破坏,形成管腔狭窄。早期病变累及细小气道为主,闭合性容积增大,肺组织顺应性降低,病变累及大气道时,肺通气功能障碍,肺组织弹性减退,肺泡和毛细血管大量丧失,弥散面积减少,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出现换气功能障碍。常因感染等多种因素致急性加重,患者肺功能呈进行性恶化,引起肺通气和换气功能严重障碍,加重缺氧及CO2潴留,即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表现为呼吸困难加重,呼吸肌活动加强,可能出现三凹征,呼吸肌疲劳加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予抗炎、祛痰,平喘、吸氧对症治疗,以纠正低氧血症、治疗高碳酸血症和改善通气功能[5]。但由于大多数患者长期患病,常合并其他疾病,营养不良,治疗效果不够理想。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是机械通气治疗。有创机械通气须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虽疗效可靠,但有痛苦较大、并发症多,恢复慢,费用高等缺点。双水平无创正压呼吸机(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支持通气,在吸气末提高IPAP,减轻呼吸机疲劳,克服气道阻力,改善肺通气。呼气时予PEEP,起机械性扩张支气管的作用,避免小气道塌陷,增加功能残气量及肺内压,改善通气/血流比例,从而提高PaO2、降低PaCO2[6]。双相正压通气对自主呼吸很好的扩展,具备同步性好、耐受、镇静药使用少、使用便捷、费用相对少等特点。同时较大程度避免了有创呼吸机引起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现采用面罩(鼻面罩)等连接装置,避免气管插管或切开等有创通气带来的并发症,已被部分学者推荐为常规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方法[7-8]。
本文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措施,予抗生素控制感染、祛痰、平喘以及鼻导管吸氧、维持电解质平衡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BIPAP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24小时后两组患者PaO2、PaCO2均有所改善,观察组PaO279.2± 8.6mmHg,对照组为67.2±9.5 mmHg,观察组改善幅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PaCO257.6±8.1 mmHg,对照组为70.1±7.4 mmHg,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结束时,观察组PaO290.2±3.7mmHg,对照组为80.1±4.3 mmHg,观察组PaCO245.5±3.9 mmHg,对照组为54.9±5.3 mmHg,两组比较差异均
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有2例患者经无创呼吸机治疗效果不佳,转气管插管行有创呼吸机通气,对照组有7例行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通气。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有6例出现不适,经调整呼吸机治疗参数后适应治疗,无中途退出病例。本文结果显示,应用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血气指标改善显著,治疗效果好。对于神志清、痰量少、以呼吸肌疲劳为主的COPD稳定期的患者,应用无创正压通气已成共识。但是应严格掌握无创正压通气适应证,选择神志清、有自主呼吸、与呼吸机能较好配合、有排痰能力、无机械通气禁忌证者,同时时机选择也很重要,尽早上机,与患者耐心沟通,消除恐惧心理,提高患者依从性。
综上所述,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治疗老年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纠正低氧血症及二氧化碳潴留,治疗效果较好,并可减轻痛苦,操作便捷,费用相对较小,患者易于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中华医学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内科杂志,2007,30(3):254-261.
[2]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48-149.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2002,25(9):67-73.
[4]何惠英.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作用[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5):651-652.
[5]胡静,王璨丽,罗懿.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功能衰竭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0,39(13):1660-1661,1664.
[6]彭渤,王东,张波,等.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时不同呼气阀对二氧化碳重复呼吸的影响[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5,11(12):875-876.
[7]周小曼.无创呼吸机治疗急性左心衰的效果分析[J].安徽医学,2013,34(3):307-308.
[8]曾清,郑德清,方丽华,等.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2,1(3):427-428.
R563
B
2015-07-02
1006-2440(2015)05-049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