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唐法主任“针刺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临证经验*
2015-12-09徐华芳张红星
徐华芳,张红星
(1.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湖北 武汉430061;2.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湖北 武汉430022)
急性腰扭伤[1]俗称“闪腰”、“岔气”[2],多由剧烈运动、姿势不正或持物过重等原因,使经气运行受阻,肌肉筋脉损伤,气血滞涩于局部,引起以腰部不适或持续性剧痛,伴有活动受限,不能行走、翻身、挺直或做俯仰扭转,咳嗽、呼吸等腹部用力活动疼痛加重等为主要表现的急性软组织损伤,常并发慢性劳损性腰背痛、腰椎间盘突出等临床症状,给患者带来痛苦[3],应早诊断、早治疗[4]。
张唐法主任医师,为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国家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全国第四、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从事针灸科临床、科研工作近50 载,在治疗急性腰扭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随师诊,聆听言传身教,受益匪浅。现介绍张唐法主任“针刺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临证经验如下。
1 针刺方法
1.1 取穴方法
患者取站立位,双上肢自然伸直放于治疗台,充分暴露并放松手背部肌肉及关节。后溪穴:先确定手掌尺侧、小指本节(第五掌指关节)后、掌侧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等体表标志,手掌微握拳,于上述标志交汇点取该穴,一侧1 穴,左右共2 穴;腰痛点:先确定手背侧、第二三四五掌骨及相应的掌指关节、腕背横纹等体表标志,在第二、三掌骨及第四、第五掌骨之间,于腕背横纹与掌指关节连线中点处取穴,一侧2 穴,左右共4 是穴。
1.2 进针方法
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选取长2 寸之针灸针,后溪穴从外向内垂直快速捻转针入1~1.5 寸,针尖朝合谷穴方向,腰痛点沿手臂方向以45°~80°角快速捻转针入0.5~1 寸。针体刚进入肌肤时,术者针感可由轻松虚滑,慢慢变为沉紧,继而出现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患者亦可有明显针感,如不自主的肢体活动、酸胀疼痛、或特殊触电感向指端、掌心、前臂乃至上臂等传导,后溪穴针感要求局部酸胀并扩散至整个手部,针刺过程中如觉针体坚硬难入或向下刺入时针体有上弹感,则针体可能刺到骨面,宜调整方向,否则造成弯针或断针。
针刺得气后,先行提插法催气、行气,达到循经感传、气至病所。后换捻转法,使针下有紧张感,促使针感进一步循针尖方向扩散,促进和加强针感,久之,尚可保留针感,加强针感持久性。
2 行针手法
2.1 提插法
针刺腰痛点时针尖先沿着前臂方向,针刺得气后,将针由浅层插至深层,再由深层提至浅层,垂直提插,下插上提幅度、速度一致,可催气、行气,使“徐推其针气自往,微引其针气自来”。嘱患者逐渐扭动腰部肌肉,幅度由小到大,并通过“入静诱导”、“心理暗示”等方法,使患者用意念感受及引导针感向腰部患处传感。刺激量受提插幅度、频率大小的影响:强刺激:幅度大(3~5 分)、频率快(120~160 次/min);弱刺激:幅度小(1~2 分)、频率慢(60~80 次/min);中等刺激:介于二者之间。应考虑患者体质、年龄、病情轻重、腧穴部位深浅、初诊复诊、耐受度等因素,调整提插的幅度与频率。
2.2 捻转法
此法较之普通捻转法幅度大、频率快,故针感更强,进针、催气、行气作用更佳。且将出针时,用力持针向一个方向捻转,后迅速出针,可使针感保留。针刺得气后,压手支撑患者腕掌部,使之放松,刺手拇指、食指来回交替旋转捻动针体,同时嘱患者活动腰部肌肉(同上)。手法强度视具体情况而定:体弱、对针敏感者(弱刺激):捻转幅度小(180°),频率慢(60~80 次/min);体强、对针不敏感者(强刺激):捻转幅度大(360°),频率快(120~160 次/min);不强不弱者,中取之(中等刺激)。此外,可沿患者前臂经脉循行方向行循法、摄法、按法等辅助手法,以激发经气使气血往来,控制针感传向病所;尚可对毫针施以弹法、搓法行气守气,使气至不速去。
3 注意事项
患者应取舒适体位,考虑治疗方式之特殊,患者一般取站立位,充分暴露并放松手部关节肌肉,“揣切”定穴后,以适宜角度进针,为避免伤及手背部神经或刺穿手掌,根据患者胖瘦,腰痛点以针入0.5~1 寸为宜。行针期间术者及患者均应“守神”,术者需仔细感觉指下针感及局部肌肉变化情况,患者应跟随术者指引,仔细感觉针感传导,并逐渐来回扭动腰部肌肉。提插、捻转行针应用压手扶住患者手腕,强度据患者体质、病情而定。提插法指力均匀,幅度、频率不宜过大,避免伤及神经;捻转法手法应轻快,幅度、频率视治疗目的、病人体质及耐受度而定,应连续交替,切忌单向连续转动,否则局部肌纤维易缠绕针体导致患者疼痛,并造成出针困难。治疗结束时,在压手协助下,用力持针向一个方向捻转,后迅速出针,可使针感保留。
4 典型案例
患者,男,38 岁,工人,2015 年4 月2 日因“左侧腰部剧痛伴活动受限2 小时”就诊。病史:患者于2h 前因弯腰搬扛重物,突感左侧腰部剧痛不适,随即不能活动,自行用热毛巾敷患部半小时,未见好转,为求进一步诊疗前来就诊。刻下症见:左侧腰部疼痛剧烈,痛有定处,痛处拒按,不可俯仰、转侧,左手撑腰强迫体位;舌质紫暗,苔少,脉弦涩。专科检查:腰部活动受限,左侧腰肌紧张,L3、L4、L5 左侧肌肉局限性压痛明显,动则尤甚,左侧直腿抬高实验(+),X 线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中医诊断:腰腿痛(气滞血瘀型);西医诊断:急性腰扭伤。取穴:双侧腰痛点、双侧后溪穴。操作:后溪穴、腰痛点“揣、切”定位后,局部常规消毒,前者用2 寸毫针,从外向内直刺1.5 寸,后行大幅度提插捻转10 次;后者用1 寸毫针以45°角刺入0.5 寸,针尖先朝着上臂方向,再交替垂直手背皮肤,针刺得气后,行中等刺激量提插法,待针感向上传导到手掌、手指、手臂、甚至肩背腰部,改行中等刺激量捻转法;此时,引导患者小幅度缓慢扭动腰部肌肉,助患者逐渐加大扭腰弧度及频率,并让其前屈后伸及在诊室四处走动,动静交替留针30min,期间行针5 次。行针期间,患者感一股酸麻热胀“涌向”腰部,腰部疼痛逐渐减轻,活动范围亦逐渐变大,从需要辅助到自行活动不受限。取针后,患者感疼痛消失,腰部俯仰、转侧自如,嘱患者注意休息,减少腰部活动。
按语:四症合参此患者为气滞血瘀之象,因搬扛重物时,腰部肌肉配合不协调而至扭转、牵拉,使得腰部经筋、络脉损伤,以致经气运行受阻,气血壅滞局部,不通则痛,痛处拒按,活动受限。治疗上,取腰痛点配后溪穴,实以具有“温热、消炎、镇痛”等作用的提插捻转行针手法,以行气活血,通经止痛,并辅以患者腰部扭动及走动,更好地舒筋通络、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5 讨论
张主任认为,急性腰扭伤临证多见气滞血瘀,《金匮翼》云:“瘀血腰痛者,闪挫及强力举重得之。盖腰者,一身之要,屈伸俯仰,无不由之,若一有损伤,则血脉凝涩,经络壅滞,令人卒痛不可转侧,其脉涩,日轻夜重者是也。”[5]故精选腰痛点、后溪穴以行气活血,疏筋通络止痛。腰痛点乃治疗急性腰扭伤之经验效穴,能激发十二经络及督脉之阳气[6],统血而行,通经络畅气血,筋骨肌肉得以濡养,至“通则不痛”;后溪穴为手太阳经之腧穴,“输主体重节痛”,《针灸歌赋》云:“腿膝腰背痛遍,后溪穴先泛”,又为八脉交会穴,“通督脉”[7],“专治督脉病”,具有调节平衡两经气血的作用[8],手太阳与足太阳首尾相接,所谓“经脉所过,主治所及”[9]。现代研究发现[10-11],针刺后溪穴可使脑内多处功能区被激活,而中央前回中上部的激活,乃手部运动代表区和颈项躯干部运动代表区,即针刺后溪穴治疗督脉疾病,可能是通过支配相应部位的运动皮层发挥协调颈项部、腰背部的肌肉运动而实现的。
张主任强调,针刺后溪穴时针尖朝向合谷,使针身在皮肉之下直透精灵与威灵(即腰痛点)[12]的区域:一方面为一针多穴、一穴多功之用;另一方面引领针刺腰痛点之针感通过太阳经直达病所,为针刺腰痛点之循经感传开辟又一通道。根据针感的产生及穴位的层次性施术[13],针刺后行提插、捻转手法,催气、行气之余可激发太阳经循行部位经气,维持气至病所,使之在病所产生温热效果,缓解肌肉紧张,改善局部循环等。配合腰部扭动,可缓解腰部肌肉痉挛,疏经络畅气血,并可使腰部小关节的微小移位、骨节错缝自行恢复,使扭闪之筋膜回位[14]。外加患者适当走动,调节全身气血,以疏通全身经脉带动局部筋络之畅通,使急性腰扭伤之症,应手而愈。针刺后溪、腰痛点配合巧妙手法及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可产生协同或增强作用[15],关键在于对取穴、针刺角度与方向、针刺深度及患者腰部扭动范围的准确把握,提插、捻转行针手法的选择应用需根据患者临床具体情况及治疗目的而定,不可一概而论。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12-213.
[2] 任超展,方晓丽,杜小正. 颊针结合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56 例[J]. 中国针灸,2014,34(3):245-246.
[3] 徐涛. 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19-20.
[4] 于蓝,邰浩清. 邰浩清运用圆利针治疗急性腰扭伤经验[J]. 中医药导报. 2015,10(21):43-44.
[5] 孙丽娟,孙博,李治罡. 一针一捏法治疗急性腰扭伤40 例[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1):49.
[6] 谢平金,廖璐. 针刺“腰痛点”治疗急性腰扭伤心得[J]. 中国中医急症,2014,23(4):1046.
[7] 潘钦关,李以德,马必委. 舒筋活血膏联合电针推拿治疗急性腰扭伤临床研究[J]. 中国中医急症,2014,23(11):2083-2085.
[8] 李宝玉. 针刺后溪、太冲穴复加运动治疗急性腰扭伤82例[J]. 中医临床研究,2013,5(14):78.
[9] 周景辉,吴耀持,孙懿君,等. 后溪透合谷配合腰部活动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2011,30(6):405-406.
[10] 杨俊,李传富,徐春生,等. 健康成人合谷穴、后溪穴的针刺FMRI 比较研究[J]. 世界中医,2014,9(12):1575-1580.
[11] Wu YC,Zhang BM,Wang SM,et al. Observations on the short-term and long term effects of point houxi(SI3)electroacupuncture on acute lumbar[J]. J Acupunct Tuina Sci,2006,4(6):356-359.
[12] 吴耀持,张必萌,汪崇淼,等. 电针后溪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的近远期疗效观察[J]. 中国针灸,2007,27(1):3-5.
[13] 唐勇. 谈穴位的层次性[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1998,2(5):61-62.
[14] 张琴明,房敏. 急性腰扭伤推拿治疗现状[J]. 颈腰痛杂志,2003,24(4):248-250.
[15] 何仁荣,万涛. 针灸配合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86 例临床观察[J]. 中医药导报,2010,16(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