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国家留学生神经病学教学方法探索
2015-12-09周敬华,熊从珍,揭毅
——————————————
非英语国家留学生神经病学教学方法探索
周敬华,熊从珍,揭毅
(三峡大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湖北 宜昌443003)
摘要:神经病学留学生教育是西医专业的重点,涉及到神经解剖、神经生理、神经病理、遗传学等多学科的知识,知识信息量大、内容复杂,且强调实践技能的培养,教学难度较大,全国多数医学院校在留学生教学上尚处于起步阶段,尤其对来自非英语国家的留学生教学缺乏经验。作者根据多年来积累的医学留学生教学经验,深入分析适合我国国情及教育现状的神经病学留学生全英文教学方法与模式。
关键词:非英语国家留学生;神经病学;教学方法
收稿日期:2014-10-05
作者简介:周敬华(1973-),男(汉族),湖北人,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从事神经内科临床、教学工作20年。
DOI:10.13555/j.cnki.c.m.e.2015.01.033
中图分类号:G648.9
Exploration of Neurology Teaching Method for International Medical
Students from Non-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ZHOU Jing-hua, XIONG Cong-zhen, JIE Yi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the First College of Clinical Medical Science,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Yichang 443003, China)
Abstract:Neurology is the important part in medical 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medical students, which involves neuroanatomy, neurophysiology, neuropathology, genetics and so on, refers to plenty of information and complex content, needs practical skills, is difficult to teach to some extent. International medical education, especially for non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are in majority of medical colleges. Based on accumulated teaching experience for many years, we analyzed the international neurology teaching method and mode suitable for Chinese conditions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ducation.
Key Words:non-English-speaking students; neurology; teaching method
提高医学留学生教育质量是高等医学院校在新时期面临的巨大挑战,近十多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迅速发展,国际影响力的巨大提升,来华攻读西医专业留学生的人数在逐年增加,其中大部分来自非英语国家。留学生教育是我国高等院校教育国际化的必然趋势,有助于提升高校国际影响力和世界知名度,促进学校和其他国家的联系。教育部2011年全国来华留学生数据统计,2011年共有来自194个国家和地区的292,611各类留学人员在华学习[1],其中医学留学生的比例占有较大的比重,仅次于汉语专业[2]。目前,医学专业的留学生教育已经占中国留学生学位教育的50%以上[3]。这些变化给我国高校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对我国的留学生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峡大学留学生教育始于1996年,2004年开始有规模、成建制地招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留学生。作者在多年的神经病学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和形式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领悟了一些经验供大家参考。
1提高教师英语素质
提高教师队伍英语素质是办好神经病学留学生教育的基础。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招收的留学生专业是五年半制临床医学本科,这些学生主要来自印度、尼泊尔及东南亚等非英语国家的学生,来中国之前虽然经过了短期的中文培训,但由于中文较复杂,学习时间又相对较短,仅极少数学生能够用中文同中国教师交流,所以在高校用中文进行医学专业知识的教学不太切合实际。实施全英语教学是相对便捷有效的办法,可以准确高效地向国外留学生传授医学知识,又便于同国际医学教育接轨,但对国内医学留学生教育工作是巨大考验。因为这些学生的英文水平并非我们想象的好,口音很重,发音极不标准,非常难懂。这就要求教师具有相当高的英语听力及口语水平,方能进行沟通,确保教学过程中能互通信息,避免信息的丢失。教师英文授课的能力和水平与教师原有的英语基础有很大的关系。首先,选拔有兴趣和热情、英文水平较高的教师给留学生授课,英语水平至少要大学英语六级以上,留学回国人员是最佳人选。医学专业英语教学要求高,需要上万专业词汇量,极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任教前额外的专业英语培训是必要的。选派每位任课教师到国外医院进行短期的学习,既可提高业务水平,增长见识,又能锻炼表达的能力,是最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的办法。但成本过高,耗时过长,不能适应快速增长的留学生教学规模及要求。最好的办法是因地制宜,利用网络资源提高教师的英语水平。多次邀请欧美籍外教人员到医院授课,组织留学生带教教师相互学习,教材使用《剑桥国际英语教程》,并且组织集体观看经典英语电影,模拟情景表演,在短期内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英语表达能力。
承担留学生英语教学的教师除了具备流利的交流表达能力、丰富的教学经验外,还需要有坚实的神经病学专业基础知识,长期的临床实践工作,只有这样才可能深刻理解和有效传达知识信息。另外,神经内科承担留学生教学的教师必须形成一个固定的团队,集体备课。对每人所讲授的内容相对固定,将每个知识点做精做透,条理清楚,简洁易懂。教师对上课内容必须做到能了如指掌,收发自如。除了高水平的英语能力,良好的专业素质外,加强自身的修养也很重要[4]。鼓励带教教师主动接触留学生,增进教师对留学生教学事业的热情,从内心深处喜爱留学生医学教育,主动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精选教材,做好教案
留学生神经病学教材很多,其中不乏优秀的英文教科书。一本好的英语教材是留学生教学的支柱。不建议使用自编教材来进行留学生教学,自编教材往往根据英文专著或国外教材选取转抄编写,难于完全反映原著的精髓,知识不系统,结构不合理,不如直接选用英文教材。英文原版教材非常权威,整体全面。作者所在院校神经病学教学选用的是国外知名英文原版Harrison’sPrinciplesofInternalMedicine中神经病学的内容作为教材,该书是全球销量第一的医学图书,自20世纪50年代问世以来,每4年更新再版。该书分15个部分,全面详细阐述了人体各系统相关疾病的定义、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病理特点、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预防和预后等,疾病讲解条理清楚,内容简洁、图文并茂。对神经内科疾病进行分门别类论述,对神经内科诊疗基础也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内容紧跟世界神经内科发展步伐,板式生动活泼,不失为神经内科教学的权威教材。除此之外,推荐学生阅读AdamsandVictor’sPrinciplesofNeurology、ClinicalNeurology、FundamentalsofNeurology专著作为补充提高。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和自己所讲授章节的特点对原版教材章节认真阅读,抓住重点,摘取符合教学需要的部分,并参考其他专业书籍。 讲稿和教案以基本知识点为核心编写,以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为目的。既适合于教师讲解,又便于学生理解吸收。课件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结合图片和音像资料,将抽象难于理解的内容直观展现。尤其是遇到神经解剖的知识,用标准图片进行说明。对于典型的病例,如能配以视频则效果更佳,可以使学生形象直观地掌握知识。
3互动交流,注重实践
留学生普遍思维比较活跃,喜欢思考。他们希望同教师保持一种平等的、朋友般的关系,与国内学生的含蓄拘谨明显不同。任教教师首先要放弃“我是老师,一定要学生绝对服从”的传统观念,对留学生多一份理解和尊重。神经病学的教学较枯燥,内容较难理解。在留学生教学中,师生互动和教师因材施教是值得提倡的教学方法。对神经解剖、神经生理等方面的内容在课堂上要同神经病学的内容融会贯通,依靠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以激发学生的接受能力。上课时任课教师应尽量避免刻板无味的说教,多举实例。上课期间,多同学生交流互动,启发学生独立思维。留学生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教师稍加引导课堂气氛很容易被调动起来。作者认为比较好的方式是问答式教学,比较符合留学生的思维特点,通过问答的方式能快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沉闷乏味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在一问一答中能很快让学生抓住学习的重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主要是本节课的知识点,如什么是脑梗死?你如何判断病人发生了卒中?等问题,回答表现良好的学生要给以表扬,表现稍差的学生要给以提示和鼓励,既要使学生感到知识掌握的不足,又要避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鼓励学生的提问,反馈出教学内容有哪些学生难于掌握的地方,可以作为下一节课的借鉴,将这些内容重点突出,讲透讲明。
重视实验课的学习。神经病学实验课的重点是神经内科的体格检查,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涉及一般检查、颅神经、运动感觉、反射、脑膜刺激征的检查、自主神经功能的检查。内容较多,检查手法比较难于掌握,向学生反复强调练习神经内科体格检查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鼓励每个学生都能独立进行。投入4-6个课时进行训练,训练的内容包括专题的幻灯讲解,神经科体检视频的观看,教师示范,学生相互练习,教师现场指导,选取学生代表示范。反复、主动被动地强化练习。
神经病学留学生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是临床见习与实习,此项教学内容因涉及的带教教师较多,现场环境多变,要求带教教师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英文口语交流经验。如条件许可,建议将每组见习学生人数控制在10人以内,人数太多,每个人动手操作的机会太少。人数太少也不符合教学实际,不利于统一行动,且存在带教教师不足的困难。在学生进入病区前,科室教学组需要提前安排,挑选疾病典型、积极配合的病人,给每个带教教师分配教学任务。结合病人的主诉、现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在病床边讲解。鼓励学生多用汉语同病人进行交流,独立对病人进行体格检查,帮助学生阅片及分析检查结果,让学生独立做出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并形成病例形式交带教教师批阅。临床见习的目标是要能够独立进行神经科体检、熟悉神经内科常见病如脑梗死、脑出血的症状,并能对神经科基本检查项目,如CT、MRI能够初步识读。临床带教对提高留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做得好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神经病学的热情。在临床带教活动中,带教教师必须严肃认真对待,注意自己的仪表言行,给学生一个展现出医德高尚、耐心细致和技术精湛的神经内科医师形象。敷衍了事可能导致学生对本专业价值观的失落,降低学生学习神经病学的兴趣,使以后的教学流于形式。
留学生来中国学习,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更渴望感受中国文化、融入中国文化,也乐意中国教师关注本国的文化。任课教师可以多熟悉留学生所在国家的风土人情、人文地理。在学习之余,可以同留学生介绍中国的人文特色,山川名胜,关心学生在中国的感受,向学生了解他国风俗,但应尽量避免涉及政治、宗教信仰的敏感话题,以免引起误会与不快。这些不经意的交谈可以迅速拉近与留学生的距离,得到留学生的认同,对以后的教学大有裨益。
4借助媒体,多维学习
当今社会网络媒体高度发达,充分加以利用,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组织学生观看教学视频,视频内容最好是英文讲解的,便于学生直接获取第一手信息。国内卫生部出版的视频教材也很优秀,也可以放给留学生观看。这就要求带教教师有较好的英文功底,能够实时对视频内容进行翻译。也可以向学生推荐比较好的英文网站,让学生回宿舍上网自学,对学校安排的课程进行必要的补充。
5归纳总结,考核分析
神经病学的病种较复杂,涉及学科较多。刚接触神经病学,很多留学生会感到内容纷繁,无从下手。教师、学生都投入了相当大的努力,但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每次授课留下10min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梳理刚刚学过的内容,符合记忆规律,便于学生掌握。为了督促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课后布置适当的问题,下次上课让学生解答,可以避免上课时学生不认真听讲,下课书本睡大觉的现象,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口试和笔试考核留学生掌握神经病学专业知识情况,了解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存在的缺陷。口试主要目的是考核学生处理分析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临床病案分析的形式。笔试考察学生掌握神经内科基本理论知识的程度。以考核存在的问题为镜子,分析总结留学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整改。
神经病学留学生教学难度虽然较大,但随着各兄弟院校留学生教学经验的积累,交流的增加,必将形成更为完善的留学生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1 年全国来华留学生数据统计[EB].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987/201202/131117.html,2012-02-13.
[2]王宇彤,纪岩文,王国林, 等.西医来华留学生全英文临床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2):104-105.
[3]胡振,韦波.加快发展我国医学留学教育的战略思考[J]. 高教论坛,2010(5):15-18.
[4]王佳伟,宋兆慧.浅谈外国留学生的医学教育[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6):476-477.
(编辑:赵伊昕)
基础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