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进展

2015-12-09赵之香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2期
关键词:烯酮孕激素异位症

赵之香

天津市滨海新区太平镇人民政府计划生育服务站 300282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进展

赵之香

天津市滨海新区太平镇人民政府计划生育服务站300282

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及多发病之一,该病形态多样,病变广泛,虽属良性疾病,但其表现与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类似,该病多见于25~45岁的育龄期妇女,生育少、生育晚的女性发病明显多于生育多、生育早者,大多数患者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痛经及不育,由于其发病率之高,故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内异症在给患者带来痛苦之时,也给医务工作者带来很大挑战性,虽然手术治疗仍为首选方法,但考虑手术创伤大,且术后复发率高,因此药物治疗仍居重要地位,本文就近几年来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药物治疗做一概述。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药物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它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内膜腺体及间质生长在子宫腔外的身体其他部位,最常见部位为卵巢。文献报道,育龄期女性中EMs 的发生率为6%~10%[1],且近年来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年龄也日趋年轻化。临床表现主要为痛经、不孕、性交痛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成为妇科疾病的疑难杂症之一。临床治疗方法主要有期待疗法、手术治疗及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可作为治疗EMs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一些新型药物的出现也有了更大发展,本文就近年来EMs的药物治疗做一概述。

1口服避孕药 (COS)

COS是被最早应用于治疗EMs的激素类药物,各种口服避孕药都可用来诱发闭经。临床工作中常使用低剂量高效孕激素和炔雌醇的复合片,连续周期服用,可以抑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激素的分泌,以达到抑制排卵,使内膜萎缩,减少经量,缓解痛经,适用于有轻度内膜异位症的患者。使用COS不会出现GnRH-a等药物的低雌激素反应,如患者无生育要求,可以长期使用,停药后即可恢复排卵、生育[2]。主要不良反应有体重增加、胃肠不适及血栓形成等。

2孕激素

孕激素是较传统的治疗药物,其活性比17a-孕酮高6~10倍,是一种高效孕激素,它能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的释放,还可与体内黄体酮和雌激素作用,从而使体内维持低雌激素状态,使子宫内膜蜕膜化、萎缩继而闭经。此方法副反应小且费用低,能长期和反复给药。常见药物有安宫黄体酮和甲地孕酮、妇康片等,安宫黄体酮一般剂量为20~30mg/d,连用3~6个月。甲地孕酮40mg/d,妇康片5mg/d分次服用。范青云[3]采用安宫黄体酮10mg/d,1次/d,同时联合桂枝茯苓胶囊1粒/次,2次/d治疗EMs,总有效率为90%,都不同程度减轻了症状,且结合B超检查包块都有不同程度缩小。此疗法虽有一定的优点,但它仍存在停药后复发率高的情况。

3雄激素类衍生物

3.1丹那唑在70年代人工合成的17a-乙炔睾丸酮衍生物,其临床应用较广泛。主要作用是可以减少LH及FSH的释放,造成慢性无排卵状态,还可与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结合,造成体内高雄激素,低雌激素状态,以抑制子宫内膜增殖,使其萎缩,造成短暂闭经。一般剂量为200mg/d。分2~3次口服,自月经周期第1天开始连用6个月,主要不良反应有多毛、脱发、痤疮及肝损害等。若口服丹那唑副反应重者,可使用含有丹那唑成分的曼月乐宫内节育器,研究表明[4]放置曼月乐宫内节育器对患有EMs伴疼痛,不再要求生育的患者是避孕和治病的有效手段。为减轻不良反应,还可以采用阴道栓剂治疗,可以明显减轻痛经及性交痛、盆腔痛。

3.2孕三烯酮(内美通)为19-去甲睾酮衍生物,是一种合成的甾体类激素,它具有抗雌孕激素作用和抗促性腺激素的作用,通过抑制黄体生成素和卵泡生成素使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从而抑制子宫内膜生长,使其萎缩。孕三烯酮适用于各类EMs的治疗。可口服也可阴道用药,孕三烯酮口服剂量为2.5mg,2次/周,减半即可达到相应的临床效果[5]。研究表明[6]孕三烯酮治疗EMs的效果除弱于GnRH-a外,明显优于一线口服避孕药,且与其他二线药物相当,与GnRH-a相比,孕三烯酮的成本相对较低,停药后不需额外治疗,也极少造成一些远期影响,副作用较丹那唑轻,治疗效果优于丹那唑,且复发率低,妊娠率高。

4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

GnRH-a是目前公认的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最有效的三线药物。是人工合成10肽化合物,其作用类似于GnRH-a,但半衰期相对更长。长期应用可使垂体产生相反的作用,引起分泌降调节,使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进而造成雌激素分泌减少直至闭经。目前我国常用的GnRH-a类药物有:亮丙瑞林3.75mg,戈舍瑞林3.6mg,同为月经第1天皮下注射后,每隔28d注射1次,共3~6次。其不良反应主要为低雌激素引起的围绝经期症状,长期使用可造成骨质疏松,一般建议单独使用该药不应超过6个月。为了避免此不良反应的发生,现多主张采用“反加疗法”,“反加疗法”是指在不改变药物治疗剂量的前提下,在治疗期间加用其他药物,以减轻或消除药物的不良反应而维持疗效不变。GnRH-a联合结合型雌激素0.625mg/d及醋酸甲羟孕酮5mg/d,连用3个周期甲羟孕酮反加疗法对控制低雌激素症状安全有效。反加疗法能减少GnRH-a的不良反应且不影响其疗效[7]。然而既往有肝、肾疾病、已确诊或怀疑为激素依赖性疾病,使用GnRH-a治疗EMs时不宜使用雌激素,可使用二碳磷酸盐化合物预防GnRH-a治疗期间的骨质疏松,避免了雌激素在体内的降解期[8]。一项研究结果显示[9],GnRH类似物醋酸曲普瑞林联合戊酸雌二醇与安宫黄体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以缓解盆腔疼痛、痛经、性交痛,纠正低雌激素状态,进而改善因低雌激素状态所致的绝经期症状,降低潮热盗汗、失眠、乏力、情绪波动、性欲减退、骨痛、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

5米非司酮

米非司酮是孕激素受体结合剂,通过与孕激素受体结合来阻断孕酮,抑制孕激素分泌,使内膜萎缩从而达到闭经状态,抑制异位内膜种植于腹腔,使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经研究证明[10]米非司酮治疗EMs的疗效较为满意,不同种类及体积的子宫内膜肿瘤,对米非司酮敏感度不同,比较结果,治疗效果最理想的是卵巢EMs,其次是子宫腺肌病,最差的是混合性EMs,但服药后,均能改善临床症状。杨春莲[11]对30例EMs患者于月经来潮第1天给予米非司酮12.5mg空腹口服,1次/d,连续服用6个月。研究证明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EMs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降低患者的FSH、P、LH、T及E2水平,副作用小。

6芳香化酶抑制剂(AIs)

AIs是由血红蛋白和酶蛋白构成的一种限速酶,一般认为,其治疗EMs的机制一是通过抑制卵巢和卵巢外组织P450arom的活性,降低血清和局部病灶雌激素的浓度;二是降低异位病灶局部P450arom的表达,从而抑制或阻断上述不利的正反馈,达到治疗目的[12]。应用GnRH-a治疗绝经前EMs、子宫肌瘤患者时,可考虑联合应用AIs缓解GnRH-a的早期点火效应,此外在EMs和子宫肌瘤的治疗中,引起的副作用,特别是对骨健康的影响并不明显[13]。宋淑芳等[14]研究表明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能够明显缩小大鼠异位病灶的体积,这表明来曲唑对治疗EM大鼠治疗有效。

7抗血管生成治疗

血管生成过度是促进多种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EMs患者早期异位内膜组织血管生成过度,新生血管形成是异位内膜成功种植生长的必要条件,因此对于EMs患者抑制血管生成可能成为治疗EMs的可行方法。但目前大部分的研究结果都处于动物实验阶段,如何向人类过渡还有待于研究。CD105在肿瘤中与血管生成关系密切,在肿瘤的诊断、对治疗反应的监测及预后的预测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且以CD105为靶点的抗血管生成治疗亦具有很多潜在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15]。抗血管生成药物成为值得期待的新型药物。

8免疫治疗

EMs被认为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似。主要表现为免疫细胞数量和功能异常,自身抗体的产生,细胞因子含量及活性的改变等。免疫机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各个环节起了关键作用。通过该项研究表明[16],ICAM1在EMs发病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阻断ICAM1途径可能抑制EMs的发生。现有的实验证实了免疫调节剂如抗肿瘤坏死因子α类药物、干扰素α2b、白细胞介素12治疗EMs的有效性,但临床研究仍十分少见。

9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术后高复发率一直困扰着医患人员。近年来术后辅以药物巩固治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可以预防或延缓复发。有研究表明[17]在腹腔镜手术的基础上,使用孕三烯酮的妊娠率为54.0%(47/87),使用GnRH-a的妊娠率为60.8%(87/143),表明GnRH-a可提高腹腔镜术后妊娠率。王毅[18]选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对112例EMs患者进行治疗,结果发现: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9.29%)明显高于A组(73.21%)(P<0.05),随访1年,A组患者复发率(14.29%)明显高于B组(3.57%)(P<0.05),B组患者受孕率(55.36%)明显高于A组(35.71%)(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可见,米非司酮辅助手术治疗EMs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复发率低且受孕率高,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医生的不断研究,治疗EMs的药物应用于临床实践中越来越多,但由于各类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还存在不同程度副反应,所以不同程度的限制了其使用。如何缓解患者症状,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提高妊娠率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Hayashi A,Tanabe A,Kawabe S,etal.Dienogest increasesthe progesterone receptor isoform B/A ratio in patientswith ovarian endometriosis〔J〕. J Ovarian Res,2012,5(1):31-38.

[2]吴洁,田秦杰.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1,19(11):702-703.

[3]范青云.安宫黄体酮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分析〔J〕.药物与临床, 2013,1:341.

[4]钟颖,黄紫蓉.子宫内膜异位症与避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

科杂志,2013,29(7):550-552.

[5]邱琳,邓姗.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及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3,40(5):451-458.

[6]董洪春.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药物治疗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4):347.

[7]范宝光,任琛琛.GnRHa联合反加疗法用于腹腔镜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3,40(1):75-80.

[8]陈芳,马彩玲.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进展〔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1,19(4):127-129.

[9]王成刚.GnRH-a联合反加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2,15(11):728-730.

[10]刘利萍.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应用〔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3,34(5):229-230.

[11]杨春莲,彭薇.小剂量米非司酮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疗效与安全性观察〔J〕.药物与临床,2013,20(33):81-82.

[12]李双梅,邵华江,马建婷.芳香化酶与子宫内膜异位症〔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2,28(1):70-724.

[13]Racine AC,Legrand E,Lefebvre-Lacoeuille C,etal.Treatmentof endometriosis by aromatase inhibitors: efficacy and side effects〔J〕.Gynecol Obstet Fertil, 2010,38:318-323.

[14]宋淑芳,尹利荣,齐之迎.来曲唑治疗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作用及机制的研究〔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1,20(1):35-38.

[15]董倩,邱晓红.血管生成及抗血管生成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关系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2,28(3):235-237.

[16]王彤,庄琳.细胞粘附分子-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研究〔J〕.四川医学,2009,30(6):876-878.

[17]李焱,张震宇,刘崇东.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患者腹腔镜术后妊娠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4,23(2):109-112.

[18]王毅.米非司酮辅助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探讨〔J〕.药物与临床,2013,10(11):61-62.

收稿日期2014-06-09

中图分类号:R711.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02-0162-03

猜你喜欢

烯酮孕激素异位症
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检测结果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保胎药须小心服
脉血康胶囊联合雌孕激素治疗血瘀型原因不明的月经过少
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4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表达
玉米赤霉烯酮降解菌的分离及降解特性研究
雌、孕激素水平检测与过期妊娠分娩发动的关系
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治疗探讨
异长叶烯酮合成条件优化及动力学
铀酰-Salophen与环己烯酮的作用模式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中西医结合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