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官司并非消除地域歧视的良药
2015-12-09张立美
声屏世界 2015年11期
□ 张立美
打官司并非消除地域歧视的良药
□ 张立美
因认为电视戏曲节目的内容涉嫌歧视河南驻马店人,近日原籍河南省驻马店市的钟先生将制作与播出节目的河南电视台、央视国际以及搜狐网诉至法院。
以偏概全的地域歧视,不具有科学性,也是对公民权利的歧视和侵犯。而电视台制作节目,为了提高收视率,逗观众一笑,不惜将某地区人的整体形象进行搞笑、调侃,实乃将庸俗、低俗、媚俗当通俗的举措,更是对偏见的推波助澜。
实际上地域歧视现象和心理自古就存在,比如宋史提到北方习俗的记载就是“质朴忠直”“劲悍忠勇”“勤稼穑”,提到南方则是“善进取,急图利,而奇技之巧出焉”,“民性轻悍”“骄奢好侈”等。当然,国外也存在地域歧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传播的匿名、感性更是使地域歧视更加显性化和激烈化。其中“十亿人民九亿骗,河南人民是教练,总部设在驻马店,分部设在沁阳县,全国都有连锁店……”,就是歧视河南人的最具代表性段子。这些地域歧视说到底是因为地区隔阂的存在。要知道不管是沁阳县人、驻马店人还是河南人,都和我们一样,都是中国人,歧视他人就是歧视自己。
对于地域歧视的行为和言行,不再是简单的打口水战和道德谴责,而是直接诉求于法律,一方面说明现代社会的法治精神深入人心,另一方面也看出某部门和某些地区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缺位。事实上地域歧视的形成,除了与被歧视地区民众的自身行为和表现有一定关系之外,歧视者自身的认知也出了问题。最简单的例子是,只是出了几个跳广场舞扰民大妈,出了几个讹诈扶起他们好心人的大妈,“中国大妈”在社会上就成了贬义词。因此要从根本上消除地域歧视,除了被歧视地区的人们要自我反省,改掉身上的缺点,广大思想文化工作者特别是媒体从业者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