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传统电视新闻行业的影响
2015-12-09刘罗玉
□ 刘罗玉
“互联网+”对传统电视新闻行业的影响
□ 刘罗玉
“互联网+”具有国家层面的战略高度,而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传统电视新闻行业所面对的客观世界正在发生着改变。无论是电视新闻体裁,还是电视新闻传播方式,以及对电视新闻的从业人员,“互联网+”将带来深远的影响,我们需要积极面对挑战,抓住时代机遇。
互联网+电视新闻行业 影响
2015年7月4日,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这个指导意见被认为是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的重要举措。那么,“互联网+”目前的发展现状如何,“互联网+”对传统电视新闻行业究竟有哪些影响呢?
当前,“互联网+”正在改造及影响多个行业。大众耳熟能详的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在线旅游、在线影视、在线房产等行业都是“互联网+”的杰作。在现实生活中,“互联网+”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一些传统行业一旦与互联网相加,又会产生幂的反应,这其中包括思想观念的转变,发展模式改变,发现新的渠道,创造新的形态。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传统电视新闻行业正在发生改变。首先,随着手机终端的大屏化和手机应用体验的不断提升,手机作为网民主要上网终端的趋势进一步明显。其次,使用互联网看新闻的人数在增加,这其中,使用手机看新闻的人数比传统Pc端上网看新闻的人数多,这不仅是网页,还包括移动视频。第三,传统媒体仍然承担了大部分内容生产的任务,但是,移动互联新闻客户端市场份额与互联网门户网站以及新媒体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有数据显示,在国内移动新闻客户端市场中,互联网门户网站的市场规模占比最高,达56.63%,新媒体占39.42%,而传统媒体仅仅争取到3.95%的移动新闻客户端市场份额,①即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播“瓶颈”已经出现。第四,截至2015年6月30日,“三网融合”业务稳步推进,IPTV用户净增522.1万户,总数达到3885.8万户。②传统电视行业在大屏的垄断地位也已经受到了挑战。
客观世界的改变,传统电视新闻行业也在发生着改变。从硬件上说,传统的线性编辑手法已经淘汰,非线性编辑早已经成了主力军。不仅如此,电视“烧钱”的现象不只是在娱乐综艺节目,电视新闻行业在传统电视中比较省钱的行业,现在也需要“烧钱”,例如SNG直播设备的购买等等。但是这些影响仅是工具性的改变,真正的改变是对从业者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乃至电视的传播方式发生的改变。
第一,电视新闻体裁将走向个性订制与深度挖掘。电视新闻体裁,在业内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消息,一类是深度报道。而对于深度报道,一般认为它不是一种独立的体裁,只是一种报道方式,它是完整反映重要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追踪其来龙去脉,揭示其实质意义的一种高层次的报道方式。电视新闻消息,尤其是电视短消息,由于受电视传播方式的限制,时效性往往滞后于新媒体,其新闻价值也在减小,在新媒体的点对点传播方式的冲击下,大众传播的传播效果也大打折扣。在现阶段,新媒体虽然发展迅速,但是从新闻产品来说,仍然以快餐式的新闻产品为主,虽然也有大数据的呈现,然而消息源复杂,真假难辨,更多的是横向的整理,对新闻事实的背后的纵深挖掘普遍乏力。电视新闻不同,声画的传播方式,具有难以质疑的权威感和难以否定的可信度,在深度挖掘方面,电视新闻行业的从业者具有传统的优势,而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不仅仅是电视新闻需要纵深的新闻产品,就连新媒体也需要这一类的产品。可以预见的是,电视深度报道将成为电视新闻产品的拳头产品,未来也将会逐渐成为电视主流体裁。
第二,电视新闻传播方式将更注重与受众的互动。现如今,媒体融合已经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而媒体融合又包括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多方面的融合,“中央厨房”应运而生。它是媒体融合的尝试,指将记者采集的各个信息在一个平台上“加工”成文字、图片、视频、图解、HTML5等不同形态的新闻产品,分别提供给报纸、杂志、视频网站或电视台、微博、微信等不同传播渠道发布。③传统的电视新闻,只有制作出来以后,经过三审以后,到了节目的固定时间,才能传播给受众。但是现在,这一局面已经在发生着改变,网络的发展,带来了受众新闻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的变化,编辑与记者在新闻选题的策划阶段,就已经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介,告诉受众,即将会关注什么,即将去采访什么,从而吸引受众的注意。在“互联网+”的影响下,电视新闻媒体在内容生产上,也要有“中央厨房”意识,不仅对采编的新闻进行加工处理,还要对新闻采编的过程进行传播,而且与受众这种“抽丝不剥茧”式的悬念传播,来与受众互动,从而吸引受众将眼球从手机小屏幕转移到电视大屏幕。
第三,电视记者也是全媒体记者,大数据呼唤“大编辑”。对传统电视新闻记者而言,选题多为指派,在拿到选题之后,进行电话联系,到达新闻发生地后,进行一番采访录制,采好后编发即可。但是,在“互联网+”的影响,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影响下,电视新闻记者需要突破传统媒体界限的思维与能力,适应融合媒体岗位的要求,集采、写、摄、录、编、网络技能运用及现代设备操作等多种能力于一体,不仅要写好自己的新闻作品,而且还要将整个新闻采编的过程用文字、图片和移动视频等方式展现出来。而对于电视编辑而言,他们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要敏锐地甄别,迅速地判断,从而挑选出自己需要的信息,融合成个性的新闻产品,进而能够以内容为核心,策划全媒体产品,利用一切媒介形式来进行传播,即“大编辑”。“大编辑”首先是大视野,其次是大融合,再次是大传播,最后是“大经营”。“大经营”是指以新闻节目为核心和源头、着眼全媒体、面向整个文化产业的经营,即把新闻产品打造成各种文化产品的经营,这既是满足受众的需求,也是开拓市场的需要。现如今,很多电视综艺节目的编导,已经具备这样的思维能力,在打造电视屏幕产品的同时,对节目的衍生产品也开始“经营”,例如手机游戏,实体产品等。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到2018年,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电视新闻行业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融合与转型将成为主旋律,新媒体会抢占电视新闻的部分市场,甚至会给部分媒体带来发展的困境,但是电视新闻行业在融合与转型中,也能够寻觅到“互联网+”带来的机会和市场。
(作者单位:安徽广播电视台)
注释:①③官建文主编:《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5)》,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268页,第8页
② 《2015年6月份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http://www.mi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