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活”与“实”

2015-12-08郑森林

人间 2015年33期
关键词:素养母亲作文

郑森林

(息县教育体育局教研室,河南 信阳 464300)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活”与“实”

郑森林

(息县教育体育局教研室,河南 信阳 464300)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既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注重丰富学生的文化品位。这就要求我们要正确处理语文教学中“活”与“实”的问题。

语文素养;终身学习;创造性思维

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行为。促使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既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注重丰富学生的文化品位。这就要求我们要正确处理语文教学中“活”与“实”的问题。

那么,什么是语文教学中的“活”与“实”呢?“活”也即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充满活力,兴趣浓厚,激情投入到语文学习探讨中。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行为被充分调动起来了,思维被激活了。“实”也即语文课上得实实在在,双基得以夯实,三维目标得以落实,教师能因材施教,求真务实。一堂课要向45分钟要质量,要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怎样正确处理语文教学中的“活”与“实”呢?近几年,一些地方新课改搞得是轰轰烈烈,可由于地方评价体系不完善,口口声声进行素质教育,透过表象看本质,却是在搞应试教育。真是“带着镣铐跳舞”,时不时总犯“穿新鞋走老路”的毛病。而推行素质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一个重大课改举措。把握好其间教学中的“活”与“实”,就能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语文教育素质化。凭着笔者近几年的新课改语文教学实践经验,现反思如下:

一、求真务实,注重双基的训练与培养

无论教材如何改动,教改如和变更,基础教育阶段,双基不能丢。没基础没知识,谈何能力?没了过硬的“双基”,谈何素质?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双基教学,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可以说节节都不能丢,字词句训练要有布置有落实。学生只有这样“厚积”了,才能在课堂上“薄发”。

二、深入学习语文新课称标准理论知识,更新教学理念

作为语文教师,要不断地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在新课程新理念的武装下,认真备课。不但备教材,了解编者意图和考查目的,还试着探讨教材的重难点及疑点,并针对教材内容,深入调查学情,结合学生学习语文的实际,设置切实可行的教法来进行教学。树立大语文教学观,让学生明白“生活处处皆语文”,从而联系实际,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兴趣。

三、用全新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的活力

新课标特别强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在课堂上力图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小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一改过去课堂上过于重视知识传授、内容上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结构上过于强调学科本体,实施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状况。仔细研究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将学生从原有的课堂圈子中“解放”处来,调动学生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在自主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挑战自我,扩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合作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育并非只是知识的积累,而是心智上能力上的发育。学习的知识有限,时间也有限,而要想有所作为,跟上瞬息变化的时代,就要不断学习,终生学习,从而更新知识结构,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未来。为此,针对不同的知识板块,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鼓励学生放飞思维,大胆创新。

五、注重兴趣教学,悄然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根本转变

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进入初中阶段,语文将伴随人的一生。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不仅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为此,我进行了为期三年的激趣教学探索。那么,怎样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悄然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根本转变呢?下面结合我的两个教学案例谈一下:

在执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2课《短文两篇》中的《爱莲说》这篇古文时。我先进行启发谈话:“大凡热爱生活的人都爱花,那么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花呢?”“鲜花!”“兰花!”“荷花!”“牡丹花!”“月季花!”“桂花!”……同学们七嘴八舌议论开来。我再适时追问:“那你爱它的什么呢?”于是,大家各抒己见,也多能围绕花的性情来谈。后来还上升到花的品格,讨论的好不热闹。这时,我又因势利导,充分发挥教师平等中的首席作用:“我也爱花,我最欣赏兰花,她从不炫耀自己,她很幽静,总是默默地奉献着清香……”同学们都来劲了,根据自己的喜好,纷纷进行了仿句式的赏析。孩子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彰显,口语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一阵高潮过后,我又引领大家齐读课文后思考:“宋代理学家周敦颐他又喜好什么花呢?”这样,很自然地对文章主题进行了挖掘。再围绕课文深入学习文句及字词,学生的三维目标得以培养和落实。

再如在执教同教材第7课《背影》一文中,在分析父亲形象这一环节时,启发学生:“写父爱,一般正面描写父亲高达完美的形象,可以对他进行多方面的描写。在语言描写方面本文有没有描写父亲的豪言壮语?”进而引导学生找出父亲简单而朴实的话语,分析父亲形象。

由此可知,在阅读教学中找切入点很关键。当然,这样的启发谈话也同样适用于作文教学。每逢进行作文训练,我们总埋怨学生不爱写作文,指责他们作文东拼西凑,总唏嘘他们作文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缺乏创意。其实,我们应该帮助他们走出这些作文的桎梏,告别这些作文的悲哀。在进行一次大作文写作时,正值星期五,同学们回家心切,于是我问道:“大家现在最想干什么?”“回家!”大家异口同声。“回家真的很好吗?好在哪里?说来听听。”孩子们的话匣子打开了。“此时此刻,你还认为干什么真好?”孩子们讨论的热烈极了……我于是迅速在黑板上写下:请以《——真好》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结果,那次作文得“A上”的有9人、得“A”的有14人,最低也是得“B下”。孩子们的真实情感抒发出来,真正做到以我手写我口抒我心,内容丰富、语言流丽、感情真挚、主题明晰。

还有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母亲”为话题进行作文训练,考虑到孩子们大多是留守学生,我没有让同学们写《我的母亲》这样的题目,而是略施雕虫小技,而拟题目为《想起我的母亲》。结果,同学们写的母亲形象都立体起来,有勤劳朴实溺爱孩子的母亲形象,有总爱唠叨、总爱干净的母亲形象,有总爱使唤孩子、恩威并施的母亲形象,有对什么都小气、对自己打麻将出手阔绰的母亲形象,还有伸手找大女儿要钱买化妆品的时髦母亲形象,还有不侍奉公婆、爱子如命的……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读罢,感慨万千。

以上就是我在新课改语文教学实践中的点滴感悟。从基础入手培养能力直至学以致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开阔了视野,找到了乐趣,提高了效率。然而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只有不断给自己充电,才能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1]万福、于建福《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

[2]《初中语文教学法》张晓梅编著

[3]张晓梅,张英宏《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法》

作者系河南省教育厅农村应用课题《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途径研究》(立项编号:2014-HJYY-058)主持人,本文为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

G42

A

1671-864X(2015)11-0107-02

猜你喜欢

素养母亲作文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集合学习中的数学素养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给母亲的信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