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芨中药材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2015-12-08张满常段修安王仕玉刘体靖

云南农业科技 2015年5期
关键词:白芨块茎

张满常,段修安,王仕玉,刘体靖

(1.保山市食品药品检验所,云南保山678000;2.保山市种子管理站,云南保山678000;3.云南农业大学,云南昆明650201)

白芨中药材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张满常1,段修安2,王仕玉3,刘体靖2

(1.保山市食品药品检验所,云南保山678000;2.保山市种子管理站,云南保山678000;3.云南农业大学,云南昆明650201)

白芨 [Bletilla striata(Thunb.)Reichb.f.],英文名Bletillae Rhizoma;兰科植物,白及属。又名小白及、白鸡儿、大白及、地螺丝、及草、甘根、白给、箬兰、朱兰等[1]。全球共有9个种群[2],而中国独4个种群:白及(Bletilla1striata Thunb1)Reichb1f1、小白及 (B1yunnanensis Schltr)、黄花白及 (B1ochracea Schltr1)和华白及(B1sinensis(Rolfe)Schltr),分布于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和贵州等地[3]。

白芨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等功效,同时也广泛应用于医药、美容、涂料、印染等行业,市场需求逐年扩大[4]。野生白芨资源遭到了无节制人工采挖,经过多年无度采挖,资源量急剧减少,已经列入世界濒危植物保护品种[5]。目前,只有贵州、云南、四川尚能为市场提供货源,其它一些产区已经枯竭,无法为市场提供批量货源。同时,加上白芨生态环境遭破坏,野生资源日益减少,已被《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第1册收录,同时也被写入了《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保护种类[6]。

1 生物学特征

白芨是多年生草本,高20~50 cm。假鳞茎扁平,卵形,有时为不规则圆筒形,直径约1 cm,有线状须根。叶阔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15~40 cm,宽2.50~5 cm,全缘,向上端渐狭窄,基部有管状鞘,环抱茎上。总状花序顶生,有花4~10朵,长4~12 cm,花序轴蜿蜒状;苞片长圆状披针形,长1.50~2.50 cm,早落;花玫瑰紫色,直径3~4 cm,萼片长圆状披针形,长约2.50 cm,花瓣长圆状披针形,长约2.50cm,唇瓣倒卵形,内面有纵线5条,上部3裂,中间裂片长圆形,边缘波纹状;雄蕊与花柱合成一蕊柱,和唇瓣对生,花粉块长圆形。蒴果,圆柱状。长约3.50 cm,直径约1 cm,有纵棱6条;种子微小,多数。花期4-6月;果期7-9月[7]。喜温暖、湿润、阴凉的气候环境,常野生于丘陵、低山溪谷边及阴蔽草丛中或林下湿地[8]。

2 栽培技术

2.1 繁殖方法

白芨种苗生产有以下几种方式:第1种是采挖野生白芨,利用无性繁殖方式逐步积累种苗,目前大部分种植户采用这样的繁殖方式,但是此方式存在的问题是野生资源少,种苗基数小,繁殖系数也小,积累大规模的种苗周期很长;长期多代无性繁殖,可能出现种苗退化,病虫害难以防治[9]。第2种是种子繁殖,白芨有大量种子,但其种子特性极为特殊:其一是种子寿命短;其二是白芨种子没有营养贮备,萌发条件苛刻;其三是幼苗期较长,对环境敏感。因此,在自然条件下白芨种子繁殖目前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目前几乎没有人采用这样繁殖方式[10]。第3种是组织培养,由于组织培养周期短,增殖率高及全年生产等特点,加上培养材料和试管苗的小型化,这就可使有限的空间培养出大量的植物,在短期内培养出大量的幼苗[11]。在白芨扦插、鳞茎、种子繁殖系数非常低的情况下组培快繁是最佳选择方式。

2.2 种植技术

人工栽培白芨不仅可以获取效益回报,对野生资源也是一种有效的保护。张亦诚[7]报道了种植地要求较为阴湿,排水良好,土壤较肥沃疏松的砂壤土、夹沙土。种前深翻土地,起宽1.30 m、高0.20 m的畦,施足底肥,细耕后平整畦面,以便栽种。按株距15 cm、行距26~30 cm开穴,穴深10 cm左右。张伦梅[12]等报道了种植地块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砂壤土,以及水源条件好,排灌方便,且阴湿的地方种植。栽种前翻土30 cm,施腐熟农家肥22.5~30 t/hm2及复合肥750 kg/ hm2,耙细整平,作1.2 m的厢,厢高20 cm,行道宽30 cm,四周开好排水沟。株距15cm,行距20 cm开沟种植,沟深8~10 cm。种后盖3~4 cm厚的细土。种植最佳时期为2-3月。陈紫钢[13]等报道了选择种植的地块在海拔600~1 500 m,土壤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温暖潮湿、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海拔低的地方宜选择半阳半阴的地块,海拔高的地方选择向阳的地块。将所选择栽培地深耕或深挖15 cm以上,清除杂草树根和草根等杂物,将土壤整细耙平,所清除杂物烧成火土肥用于栽培时覆盖。

3 田间管理

3.1 施肥技术

为了探索不同微肥施用量对白芨生长发育的影响,并确定适宜的微肥施用量,为白芨人工驯化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张秀玥等[14]报道了施用锌肥15 kg/hm2、硼肥15 kg/hm2、钼酸铵 0.15 kg/hm2、氮肥75kg/hm2,白芨品质最优,产量最高达3 551.85 kg/ hm2。李姣红[15]对白芨营养特性与施肥效应研究表明,在未施肥的自然状况下,氮、磷养分主要分配在白芨地下部,钾素主要分配在地上部。白芨生长初期,体内不同部位钙镁积累差异不大,随着白芨干物质的增加,钙镁积累呈下降趋势;微量元素锌、铁、锰在白芨的积累主要集中在新增生块茎中,次年生块茎、老块茎中积累次之,地上部最少;不同施肥氮磷钾处理使白芨氮积累呈“S”型变化,白芨磷积累和钾积累趋势相似,其地上部积累呈“升-降-升”规律,而块茎中积累量波动较小。处理6(N2P3K1)肥料配比,即施N 180 kg/hm2、P2O5157.5 kg/hm2、K2O 45 kg/hm2对白芨吸收钙、镁、锌、铁、锰元素具有较好促进效果;氮磷钾效应极差分析表明,磷肥供应的多少对白芨块茎多糖含量影响最大,钾对多糖含量的影响最小,而氮磷钾配合施用处理效果最佳,即施N 180 kg/hm2、P2O5105~157.5 kg/hm2、K2O 45~135 kg/ hm2能极显著提高白芨块茎中多糖的积累,氮磷钾对白芨蛋白质含量影响大小为钾素>磷素>氮素;施肥对白芨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7月下旬至9月中为白芨块茎的膨大期。氮肥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磷肥,钾肥的供应对白芨产量的影响最小。研究表明,施N 90~180 kg/hm2、P2O5105~157.5 kg/hm2、K2O 45~135 kg/hm2能明显提高白芨产量。

3.2 除草

张秀玥等[16]报道了白芨生长年周期中宜选择在5月初、6月初、7月初各除草1次,有利于白芨的生长发育;白芨进入旺长时期,对白芨生长地采取除草措施对白芨的生长发育尤为关键。黄永亮[17]报道了白芨第1次除草在4月白芨出齐苗后,第2次在6月白芨旺长期,第3次在8月,第4次在10月。中耕时宜浅,锄松畦面土,铲尽杂草即可,避免伤其根部。张伦梅等[12]报道了1年应该中耕除草4次。第1次在3-4月齐苗后;第2次在6月生长旺盛期;第3次在8-9月生殖生长期;第4次在冬季倒苗后。

3.3 病害防治

曾令祥[18]等报道了贵州白芨病虫害共有9种,其中病害4种、虫害3种、其他2种。病虫害中块茎腐烂病和菜蚜是危害白芨生产的2种主要病虫。块茎腐烂病应以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即改良土壤促进白芨良好生长,第1年栽种白芨前做好种块茎的药剂消毒工作,可有效地减轻病害的发生,提高白芨成苗率。菜蚜在白芨花期及早进行施药防治。张伦梅[12]等报道了白芨的虫害主要有地老虎、蝼蛄,危害假鳞茎,用90%晶体敌百虫2.7~3.0 kg/hm2拌炒香的米糠或麦麸120~l50 kg/hm2,撒放田间诱杀。病害主要是烂根病,多在春夏多雨季节发生,要做好排水工作。发病初期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喷雾防治。

4 采收与加工

韩学俭[19]报道了一般栽后4年秋末冬初即可采收。采收后的块茎放入水中浸泡l h左右,洗净泥土,摘除须根,放入锅内煮沸6~10 min,不见白心时即可捞出,晾去水气后再摊开在太阳下晒或用火烘烤,至表面干硬不粘结时,用硫磺熏12 h后,继续晒或烘炕至足干,用竹筐撞去残留须根,使表面呈光洁淡黄白色,再筛去杂质。装入麻袋或编织袋内,置干燥处存放,注意防虫蛀。李道济[20]报道白芨是1年长1个块茎。若多年生的,茎后的3个为最好,3个以后的加工后粉性低,干瘪、色泽亦差,老药农都弃之不取,采收时间最好是立秋前后,此时白芨粉性高,加工收率也高,过早挖收率低,粉性差,干瘪少肉,表面皱缩如干姜。加工方法:将挖回的白芨洗净泥杂,放开水锅内烫至无白心取出,冷却,去掉须根,用手搓揉或装入麻袋连同麻袋一同援揉,数量多可装入缸里用脚踩,去净皮衣,晒干或供干。在未干前,每次晒(烘) 后都要搓揉1次,一般未干前要搓揉4~6次。注意搓揉时勿用力太猛,免将白芨角弄断。加工后的白芨光滑洁白如玉,无皱无裂。

5 展望

中国白芨种质资源丰富,药用价值高,近年来,白芨除制成饮片直接使用外,还被广泛应用在复方中药制剂。随着人们对白芨的研究和开发利用,现已经开发出许多新用途和新产品,如快胃片、芨及颗粒、白芨糖浆、云南白药、复方白芨膏、血管栓塞剂,白芨胶囊,复方烧伤喷雾剂,以白芨胶制成的白芨代血浆,用其淀粉制成的粘合剂等。作为天然高分子材料,功能缓释性、局部滞留性、自身降解性、无刺激性、无不良反应、资源丰富、廉价易得等辅料特性,使白芨胶成为目前用途最为广泛的天然药用辅料。除了在医药领域具有其他药物不可替代的作用外,白芨广泛用于食品工业、烟草工业、化学工业(包括高档美容产品)等,所以白芨是大规模种植首选的中草药之一。随着需求的不断扩大,相关配套种植技术也在研究和推广中,特别是繁殖技术的研究较深入,但白芨的施肥、病虫草害防治研究很少,施肥、病虫草害管理水平低,无法实现无公害防治,农药残留风险较大。要实现白芨的中药良好农业规范(GAP)种植,除了栽培措施的各环节的规范化,施肥、病虫草害的防治也要符合绿色标准,才能提高白芨的药材产量和质量。影响白芨产量和品质的因子很多,要想搞清楚各个因子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21],必须要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研究,这就需要更多和更深入的繁殖和栽培方面研究。

[1]汪庆平,张东华.颇具开发价值的自芨资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0,16(4):216.

[2]Mabberley DJ.The Plant-Book:A Portable Dictionary of the Vascular Plants[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3]Delectis Florae Reipublicae Popularis Sinicae,Agendae A-cademiae Sinicae Edita.Flora Reipublicae Popularis Sinicae(中国植物志)[M].Tomus 18.Beiiing:Science Press,1999.

[4]Jiang SU.Dictionary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中药大辞典)[M].Shanghai:Shanghai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ublishers. 1977.

[5]李嵘,王喆之.白及的研究概述及其资源利用对策[J].中草药,2006(11):1751-1752

[6]Fu LK,Jin JM.China Plant Red Data Book: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s(Vo1.1)[M].Beijing:Science Press:1992:494-495.

[7]张亦诚.白芨的生物特性及栽培技术 [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7(10):15.

[8]周涛,江维克,魏升华,等.野生白芨的资源调查和利用现状分析 [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中药鉴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260-270.

[9]管常东,叶静,郑晓君,等.白芨组织快繁育苗技术研究进展[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2(S1):416-421.

[10]黄春球,宋天顺,李明静,等.外界条件对白及组织培养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1):42-43.

[11]石云平,李锋,凌征柱.白及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研究[J].广西农业科学,2009,40(11):1408-1410.

[12]张伦梅,熊云杰,谭林彩.白芨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1(24):5.

[13]陈紫钢,桑子阳,覃少吾,等.白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2013(6):55-56.

[14]张秀玥,李明荣,张启东,等.不同微肥施用量对白及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2):31-32.

[15]李姣红.白芨营养特性与施肥效应研究[D].贵阳:贵州大学,2007.

[16]张秀玥,李明荣,周勇.不同除草期对白芨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2008(3):38-39.

[17]黄永亮.元江县野生白芨人工驯化栽培技术初探[J].林业规划调查,2013,38(3):124-126.

[18]曾令祥,杨琳,陈娅娅,等.贵州中药材白及病虫害种类的调查与综合防治[J].贵州农业科学,2012,40(7):106-108.

[19]韩学俭.白芨药用及栽培技术 [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4(10):31-32.

[20]李道济.白及的采集与加工 [J].中国中药杂志,1990,15(11):29.

[21]孙佩,童文,杨晓,等.红花新品种“川红花23”HPLC指纹图谱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4,27(2):902-904.

2014-08-29

猜你喜欢

白芨块茎
遮阴处理对白及块茎产量和有效成分的影响
环境与植物激素对马铃薯块茎休眠与萌发的影响研究
体育人类学研究中的块茎范式新尝试——《作为文化块茎的传统武术:南部侗族黑虎拳的民族志研究》序
短期窖藏下马铃薯块茎品质指标的变化趋势
黔产白及不同生长年限的块茎差异
不同浓度6-BA对白芨丛芽诱导的影响
白芨的高产栽培技术
关于白芨中药材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白芨繁殖技术研究
“白芨痴人”周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