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倾听:从意义到行动

2015-12-07崔艳丽

基础教育参考 2015年15期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倾听能力

崔艳丽

[摘要]教师倾听与学生表达相辅相成,只有在教师的倾听中学生的表达才真正有了意义,学生才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教师倾听不仅仅是教师职责所在,更是专业发展的内在需要,不但要倾听学生的知识学习还要倾听学生的生命成长,教师只有在不断发现自身内在的“倾听需要”,深入思考“倾听什么”的过程中才能逐步提升自身的倾听能力,教师的倾听才能从意义的认同走向切实的行动。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倾听;能力

落实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始终是新课程改革中的核心问题之一,这一观念逐渐深入教育实践工作者的内心,为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退”下来,将课堂还给学生,于是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言说和表达的机会,有了言说与表达的机会便意味着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吗?事实并非如此,一些课堂中,教师一边请学生积极发言,一边焦急地等待着自己所期望的答案出现,对学生发言中出现的预设之外的问题和精彩表达视若罔闻,在学生发言完毕后马上回到知识传授的老路上去……种种现象不由得引发我们深思,教师如何才能真正将课堂学习过程交给学生?学生的表达与教师的倾听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教师的倾听中学生的表达才有了意义,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落实,缺少倾听的课堂是虚假的,是缺乏生命力的。

诸多研究者越来越重视教师倾听这一问题,对教师倾听的功能与意义进行了深入探讨。倾听学生也开始成为广大一线教师“所倡导的”新观念,但这一观念从“倡导”到切实“采用”并非易事。如何推动教师发自内心的产生倾听需要,如何帮助教师发展自己的倾听能力进而将倾听学生落实到课堂教学行为中,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一、教师倾听:从自身职责到自我需要

1.审视自身的“重要他人”角色——倾听学生是教师肩负的责任

毋庸置疑,教师是每一位学生生命中的“重要他人”,这是每一位教师的重要角色。重要他人的倾听是个体人格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学校情境中教师的倾听对学生人格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倾听的姿态面对学生是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职责。

(1)在教师的积极倾听中,学生的内心需要才能得到满足

学生在成长的每个阶段都有各种各样的核心需要,这些核心需要的满足与否影响着学生的主观感受和生命质量,学生有了表达的机会就会将自身的需要展现出来,但只有在积极倾听中教师才能接收到学生的各种核心需要,也才能据此做出恰当的回应与指导。学生各种核心需要才有可能得到满足。因此,教师应以一种倾听的姿态对儿童的心理需要始终保持足够的敏感,根据学生的需要灵活地调整自己的应答和反应,促进学生的发展。

(2)在教师积极倾听中,学生才能构建起积极的自我概念

社会心理学家库利所认为,儿童的自我概念是通过“镜像过程”而形成的“镜像自我”,重要他人对儿童的态度(包括表情、言语评价)就像是一面镜子,儿童通过这面镜子来了解和界定自己,并形成相应的自我概念。学生们会通过教师对待自己的方式来认识自己,形成相应的自我概念。“被听见就表示被重视”,从教师积极倾听的姿态中,学生看到的自己是受欢迎的,被尊重的,值得关心和爱的。在教师的积极倾听中,学生能够逐渐建立起积极的自我概念。

(3)倾听的缺失带来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丧失,形成虚假自我

如果教师不能对学生持有倾听的态度和教育方式,而总是要求学生适应自己的指令,按老师规定的方式去学习和活动。那么学生自我成长的首要任务便从真实的自我的成长转变为应付外在的要求,不能准确地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他们服从他人的反应和要求,从而忽略自己的感受、牺牲自己的需要。这种完全顺从会导致学生的真实自我被遮蔽,学生与自己自发的、自主的自我处于一种隔离状态,自主性和创造性就会受到伤害,同时他开始用虚假自我来应对现实。就这样,学生因为缺乏倾听的环境,而不得不迎合他人的情绪、态度和要求,以被动的反应方式生活,不能自发地出于自己的愿望来获得他人的认可和满足。他的自我成为一个缺乏真实的空壳,空壳的表面是虚假的、顺从的那个“我”,很多个体成年之后没有“自我”,不知道自己真实的需要是什么,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很大原因就是成长早期没有得到重要他人的倾听和积极回应,可见越小的学生越需要教师的积极倾听。

因此,无论教师自身是否意识自己的“重要他人”角色,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作为学生的重要他人,以倾听的姿态面对学生,满足学生的核心需要,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是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职责。

2.将学生视作自己的“重要他人”——倾听学生成为教师的自我需要

从学生的“重要他人”这一角色的职责来看,教师应该倾听。但如果只从这一角度来理解,教师的倾听是一种职责要求,是被动的。倾听是拿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情感、思维的投入)给对方,允许对方将自己的生命展现出来,然后以自己的生命体验理解对方,并从他人反观自己的过程。倾听的本质是生命与生命之间互动、理解、交融、共生的过程。只有将对方视作自己生命中的“重要他人”,才愿意投入精力,主动地倾听对方的生命表达。

由于对教师角色的定位,多年来我们往往只强调教师是学生的“重要他人”,而忽视了学生对教师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学生在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和自我人格成长中同样起着至关重要作用。首先,正是在与每一位学生的互动中,在发现学生的优势、处理学生发展中表现出来的种种问题的过程中,教师才会发现自身专业发展中的优势和不足,才会不断改进与发展。如果没有对学生的倾听,教师难以发现学生的学习需要,不能把握学生存在的种种困惑,也就很难获得专业水平的真正提升。其次,由于学生是未成年人,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往往会表露更加真实的自我,也就更易于自我觉察,反思自我人格特点,如自我的情绪是否稳定,性格是温和还是急躁,从而为不断完善自我提供了更大可能。从这一角度看,学生是促进教师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重要他人”。当教师放下传统的师道尊严,将学生看做自己的“重要他人”时,教师的倾听便从被动的职责转变为自我发展的需要。

二、倾听什么:从知识学习到生命成长

当我们真正理解了倾听的意义,有了倾听的需要后,“倾听什么”便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这也是教师倾听能力的重要维度。目前关于倾听的文献更多着眼于阐述倾听的意义,唤起倾听意识,对于要倾听什么还缺乏系统的阐述。在课堂观察中笔者发现,教师的倾听关注点仍局限在学生是否掌握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是否掌握了本节课所学内容以及是否遵守课堂纪律上。除此之外,是否还要关照其他?

教育者的倾听不同于一般意义上人与人交往中的完全开放式的倾听,也不等同于心理咨询中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接纳式的倾听,教育者是基于教育目标即学生培养目标的半开放式的倾听,要在学生发展目标的引领下倾听学生的基础和达成目标的路径与过程。从教育目标来看,学校教育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因此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知识学习和生命成长这两个角度来倾听学生。

1.倾听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

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倾听首先体现在对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的倾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倾听。

(1)倾听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首先,要倾听学生发言中的错误与疑惑之处,判断学生的知识起点,引导学生对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展开讨论,从对错误的分析中突破知识学习的难点。其次,教师要倾听学生发言的精彩之处,捕捉学生对知识理解的亮点并及时将此亮点展示给全体同学,引导同学们进行观察学习;第三,要倾听学生是否能将所学知识与自我体验相联系,在倾听中鼓励学生将学习与自我联系起来,建构具有个体意义的知识,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2)倾听知识学习背后隐含的思维发展特点

知识教学不仅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透过知识学习倾听背后隐含的学生思维方法的发展。可以倾听学生思考问题是否有条理,是连贯还是跳跃,是按部就班还是富有创造性,在倾听基础上判断学生是否达到该阶段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水平。

(3)倾听学生学习风格和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时有不同的风格偏好,这些学习风格和偏好影响其与老师和同学的互动方式和互动过程,倾听学生在学习中沉思还是冲动,是喜欢独立学习还是与他人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风格的把握能够帮助教师采用更适合学生的方式进行个别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师还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表达中会展现出自己在知识学习中的兴趣点,教师是否能听到学生的兴趣所在,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幸福感和积极性。教师可以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展示兴趣的机会来倾听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阶段性地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进行自主展示交流,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捕捉学生们的兴趣点,为改进教学和个别指导提供依据。

2.倾听学生的生命成长

学校教育不仅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生命的自我成长,每个孩子都是带着自己的需要和感受来到教室,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往,认识自我,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体的生命得以不断成长与完善,这与知识学习同等重要,某种意义上说更为重要,因此,教师一定要倾听学生的生命成长。

(1)倾听学生的内心需要和情绪感受

每一位学生的成长经历、背景不同,内心体验不同,因此内在的核心需要和情感体验也不同。教师在课堂中要倾听学生最强烈的内心需要,如哪些学生有更强烈的安全需要,哪些学生有更强烈的确认自我价值需要,哪些学生有更多的自主需要等等。一个因为成绩下降受到家长批评的小学生走进教室,他的内心是忐忑的,眼神是闪躲的,他内心非常希望得到老师的鼓励,如果教师能敏锐地捕捉到这一需要,一个关注与肯定的眼神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积极的回应。

(2)倾听学生的人际关系

笔者在某小学的调研中发现,困扰中小学生的问题中排在第二位的就是人际交往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理应倾听学生的人际交往状况并据此给予指导。首先可以倾听学生的人际地位,通过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互动来倾听哪些学生受人欢迎,哪些学生受忽视,哪些学生受排斥。其次可以倾听学生的人际交往技能,关注哪些学生能够主动交往,哪些学生是被动等待。

(3)倾听学生的自我概念

恰当而积极的自我概念是学生自我发展的核心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倾听学生自我认知的清晰性、准确性和广泛性,判断学生能否从多个角度清晰的认识自我;倾听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否恰当,是否积极;倾听学生是否能够自我接纳与认同。

三、教师倾听:处理好倾听中的几个矛盾

教师对学生的倾听大多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对于如何在课堂上更好地倾听学生,往往面临几个矛盾,能否解决好这些矛盾对教师是否将倾听作为一种主动课堂教学行为有着重要作用。

1.倾听学生与完成教学任务

每一节都有其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目标是否达成是评判一节课的重要依据。当学生所表达的内容与教学内容“相去较远”时,是倾听还是打断学生的表达,让学生回到知识学习上来?这就要求教师进行有效的判断,当学生的思维过于发散,脱离了核心知识的学习时要引导学生回到问题本身;当学生要分享自身最迫切的情感体验和内心需要时,看似与知识学习本身无关,但实际上是学生对知识的意义的追寻,教师应以倾听的姿态面对,允许学生将对知识的体验充分表达出来。

2.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与倾听全体学生的需要

倾听要面向全体学生,但并不意味着在每一堂课上都要倾听所有学生。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研究学生的需要,有计划、有系统地在课堂上倾听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倾听所有学生;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课堂上学生急切的需要,倾听个别学生。

(责任编辑 甘璐)

猜你喜欢

中小学教师倾听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学会倾听,追求课堂实效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中倾听能力的培养
电子白板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应用探讨
公共外交主场也要学会“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