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多想拉住你的手
2015-12-07刘春梅
刘春梅
那一幕,仿佛就在眼前。
她,小G,所有老师心目中的优秀生,稳居班中前三名,可以说是一班的骄傲,就这样满眼含泪,低着头,站在我和他父亲面前,做出了不再来上学的决定。
之前的两个星期,她有过除假期外的第二次出走。
这是一个有着怎样的“痛”的女孩!
小G,五岁就失去了母亲,父亲把后妈娶进家后不久就有了小弟弟。她的小学是上的寄宿制双语学校。初中的她也非常聪慧且上进,课堂上聚精会神地听讲,积极与老师互动,课外主动参加学生会,做老师的小助手……而这一切都是她在独力处理完自己的生活琐事之后完成的。(当时她一个人住)在大部分孩子还跟妈妈撒娇的年纪,在他们还需家长陪着学、逼着学的年纪,她已早早地自立了。也许在那个时候,我只看到了她闪光的另一方面而忽视了她脆弱的内心。
现在细细想来,就在上学期,她的叛逆已初见端倪。英语老师很年轻,教学经验也不足,班中多了不少不愿学习的孩子,把课堂变成了聊天甚至游戏的场所。有一次英语老师跟我反映情况,说她居然也浮浮躁躁,跟着“学困生”玩闹。
我听了很痛心,当然也有过几次谈话,也有在教室后窗对她的观察。她的行为有所收敛。然而不久又有一次,课间我到班上去,看见坐在第一排的她慌乱地藏一本书,我强硬地收过来,竟是一本很流行的穿越言情小说。放学后,我留下她,在办公室里谈了很久。我看到一颗心,是那样挣扎。
鉴于G家庭的特殊性和她过强的自尊心,我没有把这件事告诉她爸妈。她则在后来给我的长达三页的信中表示她的感激。她说妈妈在家里总说刻薄伤人至极的话;她说父母争吵时常常拿她说事,她既无助又气愤;她说看这书并“全身心”去读是为了避开压在心底的烦恼;她说如果没有我一次次给她的信心她就不会继续在这条正确(求学)道路上走;她还说有时真想放弃学习,离开这个家,这样他们就管不着了……
现在回想,在六月,她给我写这封信的日子,她就早有了去意。
之后的期末考试她考了第一名。
然后就是假期中她离家出走20多天。(这也是后来才知道的,家里怕事情太大影响不好)再就是那天那一幕。
这件事发生后,谈话,家访,约谈父母,半个多月的思想工作都以无效告终。疲乏、劳累,更多的却是心痛。许多老师说,你也尽了全力,她不回来影响的是她的未来,别再想她折磨自己了。可是,心中就是像受了伤,触碰一下都感到痛。
静心反思,小G弃学的悲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爱的缺失,尤其是生活在缺少爱的环境中,感到的冰冷而不是鼓励,让小小的她再也难承受。就在12号她离家出走之后,她爸爸找女不回,发短信给我:“G废了,G该死,你不用再为她操心了,她让我们丢死人了。”我可以理解父亲恨铁不成钢的焦虑,但仅仅因为女儿不回来就说出这样的言辞,不能不说他有些冷漠,为什么不反思是什么导致的孩子出走呢?在这点上,妈妈的做法比爸爸积极。这是妈妈发给我的其中一条短信:“……这孩子比较倔强又爱钻死牛角尖,我们之间的确有太多的隔阂,我的很多不足以后我会慢慢改变,现在我只想让她快回来上学,她自尊心很好强,也麻烦您帮她最大限度地缩小影响面。不管怎么样不能因为这一次错误而改变了她的前程……”但这样做已无力回天。如果早给孩子亲情、关爱,孩子还会迈出这一步吗?
其次,作为班主任,除了平时的谈心,应有的关爱外,还可以做些什么?有一条是明显的,孩子在最孤独无助时没有向老师求助。是她不需要帮助,还是她不信任你,认为你解决不了她的问题。恐怕还是后者的概率大。扪心自问,我是爱她的,但这种爱还是没能让她放下心结。假使我再用心些,了解这样家庭状况这种性格的学生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在她第一次出现异常的时候(英语课的反常)准确地看到她掩藏在表面下的内心,处理得更细心,疏导得更用心,会不会使她不走这条路?
第三,小G的心理一定是压抑的,平时我没有敏感地捕捉到她的心理异常。想想有时她对男生管得很“严”,动辄训斥或动手。现在想来也是她积压在心中的情绪没法宣泄,只能用这种形式宣泄吧。如果用心去关爱学生,用心去发现她的每一点变化,最后走进学生的心里,及时疏解积压已久的心理问题,相信不会让心理的洪水喷发,让人无法收拾。
第四,在明确了解孩子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的情况下,作为她的班主任,没想着多跟家长沟通,多做家长工作,多让她们感到孩子的优秀,多给孩子温暖和亲情,反而因失望而减少与家长的沟通,让自己的爱独木难支,造成这个结果,痛心啊!
看着她渐行渐远的背影,我的心里充满了不舍和忧伤,孩子,我多想拉住你的手,继续陪你走!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