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们
2015-12-07孙芬芬
亲爱的同学们:
高中好!
你们心里应该犯嘀咕了吧!听说过“早上好”“上午好”,还头一遭听说“高中好”呢!
我有两层意思,第一,站在高中三年的时光之门外,作为你们的班主任,欢迎你们!第二,中,可以读作四声,在座的各位,都是经历九年征战,穿越各种苦辣酸甜走到这里的幸运儿,所以,我还得跟你们道一声,高中了,恭喜恭喜!
言归正传!我是孙芬芬。很荣幸,在美好的日子里遇见青春洋溢的你们,并将和你们携手三年,一起努力,把青春打磨成我们各自喜欢的模样!我非常清楚这三年里你们将会经历什么,我有一千句一万句话想要跟大家讲,不过我们时间很长,先说目前最重要的吧!
第一句话,既来之,则安之,则勉之。无论你当初是否主动报考泰中,无论你现在是否喜欢这种生活,都请接受它吧!接受了才能改变!也许这所学校没你想象的那么好,但它一定没你想象的那么坏;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我们不比任何同类学校差。退一万步讲,再穷的地方也有富人,即便你现在认定了他不如别的学校,也请努力去做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最美的花吧!我敢说,三年后,你一定会“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正如你此刻也深深眷恋着曾经被你骂的一无是处的初中学校一样。同学们,未来三年,你们将去缔造泰中新的历史,你们是这断代史无可争议的男女主角;三年后,如果别人说这所高中很好,记得那是对你们发自肺腑的褒扬;如果别人说这所高中不好,也请记得,那是对你们最大的羞辱!
第二句话,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如果我们的班级一开始就给老师们、领导们留下很好的印象,如果一开始萦绕耳畔的是赞美和肯定,相信我,我们一定会进入一种良性循环。我们越努力、越优秀,就会越幸运!但是,如果我们一开始给别人留下的印象很不好,结果会是什么样呢?我们会陷入一种可怕的恶性循环,即便后来我们又付出百倍千倍的努力,也许依然难以摆脱噩梦。在文体活动中,我们也许会因此而受到不公平对待,所有人会戴着有色眼镜看我们,更有甚者,他们会把我们和一个“渣”字联系在一起,从而让我们大丢面子,让我们越来越不爱这个集体;而我们越不爱这个集体,它就只会越差。班主任会越来越不喜欢进班,老师也会因为学风太差而心情不佳,怀着不良的心情来给我们上课。在这儿,我必须插叙一下,老师们也只是凡人,也有七情六欲,有喜乐悲欢,还没有超脱凡尘,并不能时时怀着“普度众生”的悲悯心态,所以,无论这些大人们如何懂得克制,还是会带着一些情绪工作。当他们不被学生尊重时也会受伤害,当他们付出没有回报时也会受打击,所以请同学们,学会呵护老师同样脆弱的自尊心,学会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
第三句话,学会自我反省,敢于打破自己。在古诗鉴赏中,有一种表达技巧叫做“移情入景”“融情于景”。这种技巧被我们熟练使用于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是普通人,在认知、评价这个世界时很难做到客观,我们每个人感受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这个世界,既指自然,又指社会,我们在自然和社会的错综复杂中一天天快乐着,纠结着,烦恼着,也长大着。如果有一天,你觉得这个世界处处与你作对,比如,爸爸妈妈总是批评你,你的班主任和老师们总是找你谈话,你的同学们也不怎么喜欢你,甚至连你最要好的朋友也离你而去。请不要逃避,不要自怨自艾,更不要自暴自弃!请认真地反省你自己,是不是你建构的这个世界并不是太合理,或者你的世界里的对与错、黑与白,与别人的有太多龃龉。我想,没有人是永远不会犯错的。当你找到这些问题,也请你拿出勇气,打破原来的那个自己,成就全新的你!请放心,这一路上,你的爸爸妈妈,你的朋友,你的班主任和老师们,都不会轻言放弃。
第四句话,你只能伤害到在意你的人。我曾听到过这样一句话,大意是,我们总把最糟糕的自己,给了最爱我们的人。现实生活中,有些学生多么擅长利用家人对自己的爱去伤害他们啊!动不动就歇斯底里,动不动就离家出走,我实在不明白你的父母到底做了什么对不起你的事情惹来如此的仇恨和怨念;也着实疑惑,你能否承受这样的离经叛道、荒诞怪癖所带来的惨淡结局。百善孝为先,请大家善待自己的家人吧!坦诚地面对父母,主动与他们沟通,主动与他们分享成功和快乐,帮他们分担家务和忧愁。还有你的老师们,当你的宝贝手机或漫画被老师没收,你尽可以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地和他顶一嘴或者来一架!然后呢,是的,现在的社会舆论对学校和老师着实不利,这样的压力让老师们早就学会了明哲保身——管不了你,他可以不管。终于有一天,在课堂之上,当其他同学认真听讲和练习,而你可以自由地玩手机或者看漫画,没有老师会再去打扰你,同学们,我想问一句,这是否是你想要的结局?所以,无论爱与恨,都是在意。当老师批评你时,请告诉自己,老师还在意你,这本身便值得感激!如果老师的确言行过分,别吱声,事后告诉我,我罩着你!
同学们,我已经说了这么多,但心里的话,还有一千句一万句。不说了,等我们一起走过高一的懵懂浮躁、高二的动荡不安、高三的拼尽全力,希望你最终能跟我说一句,幸好,一路上有你!
孙芬芬
2015年9月1日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