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议论文的写作初探
2015-12-07黄玉领
黄玉领
议论文应用性强,适用范围广,不仅在古代受到重视,在今天,人们仍然对其青睐有加。命题性议论文与非命题性议论文相比,看似写作内容和范围更明确,好像写起来更容易,而实际上此类作文的限制性更强了,审题的标准更高了,自由发挥的空间更小了,真正出彩的难度也就自然加大了。下面就这类议论文的写作谈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分析所给题目的组成要素,准确把握命题意图
写文章首先要明确写作体裁。其实,有时候在作文题目上就暗含着写作体裁的要求,这就是那些带标志意义的词眼,像“议”“论”“说”“谈”“漫话”“之我见”等,一般都要写成议论文。
如果题目中没有明确表明文体的字眼,就要根据题目的意思和题目中提出的写作要求,去揣摩、体会。如果题目本身涉及抽象道理,或者本身就是一个主张、观点、口号,那么一般也应当写成议论文。
明确了写作体裁,文章的立意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命题作文要由表及里,审清题意;对于议论文的写作来说,要明确确立文章的中心论点,必须分析题目中的关键要素,准确理解题目中关键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从而明确文章的中心。
有的议论文标题语言简练而蕴含着丰富的意义,标题本身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比如很常见的一个文题——《失败是成功之母》,“母”是题目中的关键词眼、关键要素,它有孕育之意,重点要写出失败能给人启示,从失败中总结教训,可以使人避免重蹈覆辙,从而走向成功。
有的标题只揭示出了论述的范围,中心论点要靠考生多方面透彻理解题目所包含的意义才可以确立。如《说变通》,写作时要先明确什么是变通,变通的作用以及如何做到变通等。
有的题目仅仅提出某个问题,观点隐含其中,如《为何要抵制网络暴力》,写这篇文章,首先要明确网络暴力的表现及危害,然后联系社会现实,解决社会问题,使文章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有的题目含有比喻义、象征义,这要认真分析题目的本义、比喻义及象征义,从而确立文章的中心论点,如《路》,既可指本义之路,又可指象征之路。
还有一种情况,则需要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认真思考,来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如《我看追星一族》,文中要论述自己对于追星一族的看法,这种认识和看法是由个人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得来。
以上仅就命题作文中出现的一般情况做了一些介绍,但不同的学生有着各不相同的差别,能否准确审题,恰切立意,取决于个人的思维能力和知识水平,也反映出认识问题的能力。如上面提到的《我看追星一族》,有的学生就不能准确把握追星的含义,从而不能正确立意。还有《平凡与伟大》,“平凡”与“伟大”两个词的意思虽然明白,但两者的辩证关系却不能被揭示出来。这些情况的出现,或者反映了学生读书面不广,思路不开阔;或者表现出学生思辨能力的欠缺,认识问题比较片面。为此,我们应要求学生博览群书,增长见闻,留心现实,感受生活,撷取生活的浪花,只有大量积累,才能面对各种命题作文而应付自如。
二、论证恰切有力,逻辑周密严谨
议论文强调内容的理论性,讲究表达的直接性及取信于人、取胜于人的说服力,要做到这些,周密的逻辑性是不可或缺的。
议论文的逻辑性,体现在论据的选择、论证过程及结构层次的安排三个方面。
先谈论据的选择。议论文要论证恰切、有力,论据的选择至关重要。论据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我们常说观点和材料要统一,观点指论点,材料便是所说的论据。为了有效地指导学生写作议论文,在写作前,可以先带领他们讨论一些精彩的范文,引导他们分析别人成功的论证思路,在他们找出论点和论据后,更要引导他们研究论点及论据间的内在联系,因为这正是体现文章逻辑性的所在。通过这种训练,要使学生明白,论据由论点统帅,论据的选择必须能够证明论点,又与论点一致。
接着谈论证。论证就是要揭示出论点和论据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这一点也是学生作文中最薄弱的环节。有时候学生也明白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及要求,也知道摆事实讲道理,可是在写作时,却往往浮光掠影,泛泛而谈,甚至陷入论点加论据的套式,缺乏理论分析和阐述,文章显得缺少血肉,干瘪苍白,没有力量。再如《平凡与伟大》,有些学生以周恩来为例,谈他的高风亮节,也举了他生活中的几个事例,文章最后则轻描淡写地说平凡就是伟大,或者就用平凡等于伟大来表示。因为文章缺乏阐释,没能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文章就显得没有说服力,不能感染人。
再谈一下结构层次的安排。文章内容层次的安排,体现出一个人的思路是否清晰,更表现了文章的逻辑性是否周密。对写作议论文来说,这是很重要的因素。在写作过程中,如何举例,如何阐述,如何点题,必须清楚;而何者在先,何者在后,什么是主,什么是次,更必须明确。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明白你讲的道理,才能让人接受你讲的道理。对初学者来说,可以对一些精美的范文进行揣摩,多体会名家文章中结构层次安排的妙处,自会获益。
议论文在考试形式上有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之别,本文仅就命题作文中审题、论证这两个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方面略作介绍,希望能对学习议论文的学生有所帮助。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