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015-12-07郑文祥

新课程·中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课本剧舞台文本

郑文祥

对于新一轮语文课程革新,怎样让学生在复杂的学习内容中开阔眼界,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社会实践中所需要的语言能力,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鉴于此,我尝试着将课本剧引入语文教学实践,没想到竟为学生打开了一片崭新的活动天地,从而吸引了一颗颗稚嫩向上的心。在这个舞台上,他们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青春的活力得到了正当有益的引导。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用心研读了语文教材中的名篇,并将它改编成剧本。这样做既巩固了他们所学的知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他们的表演技能,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一举多得,令其受益匪浅。

那么,如何才能编演好课本剧,收到预期成效呢?我认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编演课本剧的指导,既要按一定程序进行操作,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处理,注意鼓励学生的创造性。编演程序可分为导、选、读、编、演、评六步,每一步都有其具体要求:

一、导

学生对编演课本剧虽然有很大兴趣,但因其操作难度大、要求高,许多学生会萌生畏难情绪。所以教师在编演开始前应该让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帮助他们消除畏难情绪。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回忆所看到的优秀影视作品,譬如平时电视中曾播过的小品,认真分析其成功之处,以激发学生对编演课本剧的兴趣,使其更好地进入状态。

二、选

“选”这一过程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讨论后再决定选用什么内容。所选文本一般要求矛盾冲突激烈,故事性强,人物性格突出。选用的文本篇幅如果太长,也可节选其中的一部分,因为局限于初中学生的语文水平,所以对学生的要求不能太高。

三、读

编演课本剧需要具备一定的戏剧常识及对文本有比较深入的理解,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读。

一是读戏剧,明格式。要求学生用心阅读,使自己熟悉编演的课本剧理论知识。二是读所要改编的文本:要知道时代背景、明确文章主旨、熟悉文章内容。

四、编

学生在根据文本创作课本剧时,有一个通病,就是照抄文本中的人物对话,抄完了,戏里的人物就无话可说了;舞台的旁白也照抄课本中的叙述语句,过于繁琐。应让学生明确:

1.改编时可适当增加或删减,无论人物语言或舞台旁白,都是为主旨服务的。删减或增添,既要符合故事情节发展及人物形象的需要,又要适合舞台演出。

2.对文本中能突出人物形象的语言及动作要在剧本里着重进行突出。

五、演

1.舞台布置及剧中道具应当简单点,不能人为造成演出的难度。如《我的第一本书》里的小狗用课桌椅代替即可。

2.人物语言的表演是演出重点,表演者应控制好语调、语速、节奏及停顿,更好地突出人物形象,推动剧情发展。

3.最好分为几个演出小组,使大家都能得到演出的机会。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安排竞演,选出演出水平较高的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演交流,使全体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六、评

1.评编演。竞演结束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点评编演的水平及得失,着重指出创新和成功之处,同时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

2.评课文。编演结束后学生对文本的领悟已提高到更高的层次,此时可提出几个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探讨,实现语文素质水平的再次提升。

自从将课本剧作为一项语文实践活动引入课堂以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自主、合作、探究新型学习方式的养成

编演课本剧的投入是全方位的,它要求学生对文本有到位的感知,透彻的理解,对文本有大胆发挥和较强记忆。能帮助学生把书面文字转换成适合于舞台演出的口头语言、形体动作,变死的文本内容为活的演出实践。如讲《木兰诗》时,因为七年级的孩子才接触文言文,正处于不知怎么学的阶段,所以学生上课时一看是古诗文,都一脸无可奈何。我就以对话方式与学生谈了美国迪斯尼公司根据木兰故事改编的动画片后没有直入正文,而是趁势提问看了外国人的编导,你有什么看法?如果让你来编导,你想怎样安排情节,主要表现木兰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这一问犹如一石击起千层浪,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迅速阅读原作,积极举手发言,于是趁着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余热未消,我改变了教学计划,让学生自由组合剧组,搞一次“木兰传奇”首映式,大家竞赛,相互点评。在准备过程中学生集体参与,分工协作,积极出谋划策,认真排演,最后搞了三个版本:搞笑版、现代版、历史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推崇“教学做合一”,他说:“教学做是一件事,又是三件事,做是学的中心,做是教的中心。”这次教学让我认识到学生演课本剧正是“做”的一种具体表现。

2.促进了学生间的合作探究,为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培养创新意识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平台

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学生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也是知识的实践者,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创造的过程,而一幕舞台剧的成功更需要大家的通力合作。如演《孙权劝学》时,其中有“论议”这一情节,学生加入了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的知识,更有学生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编排了中英杂烩版本;在演《皇帝的新装》时,学生受音乐剧的启发,也搞了一个音乐剧版本,虽然在表演过程中时有卡壳,但这种尝试是难能可贵的。

3.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了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养成

当代学生大多生活环境优越,考虑事情经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同情心,不懂得理解、体谅、忍让、友爱。而课本剧是增强班级凝聚力,培养集体主义观念的很好教育手段。排演时大家各抒己见、互相切磋,形成和谐发展、蓬勃向上的风气。同时,课本剧源自教材,而这些教材内容本身就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领悟、反思比教师干巴巴说理效果要显著得多。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实践证明:把课本剧引进课堂,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经历了导、选、读、编、演、评这样一个有效、真实的阅读过程。在人人参与的和谐语言实践活动情境中,实现了语言的理解、内化、积累、运用,学生在读中领悟,在演中体验,在评中鉴赏,使感悟力、观察力、表现力、评价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增强,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发展。可以说,课本剧开辟了语文新课改的一条新路。

编辑 孙玲娟

猜你喜欢

课本剧舞台文本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PEP《英语》六(下)课本剧Freer and happier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语文课本剧课程的开发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