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族院校专业硕士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建议
2015-12-07乌云娜宋彦涛霍光伟张凤杰欧晓霞刘娜
乌云娜 宋彦涛 霍光伟 张凤杰 欧晓霞 刘娜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交流与合作日趋活跃,教育国际化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和发展趋势之一。在这一重大改革举措下,研究生教育将面临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其发展势必要顺应时代潮流。本文主要从培养思想、师资力量、教学内容、课程建设、学位制度五个方面浅谈了改进民族院校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学位国际化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民族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国际化培养;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5-0194-02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交流与合作日趋活跃,教育国际化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和发展趋势之一。面对这一重大改革和挑战,研究生教育的市场竞争力面临着巨大冲击,其发展必要顺应时代潮流。虽然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为其继续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在培养体系、课程设置、导师队伍、教学方式上与世界一流大学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我们更应该借鉴他国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经验,对本国研究生教育进行优化,培养与国际接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人才。专业硕士学位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产物,以培养特定职业高层专业人才为宗旨,以满足社会专业技术领域的人才需求为目标,培养专业能力强和职业素养高、创新意识突出的专业技术人才。从实际工作的角度出发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基于学术型学位,形成与之并行的一种新的学位类型,专门培养高层次技术型人才,这种学位类型已经在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中得以高度重视。民族院校,作为培养为民族地区、培养专业性人才基地,为发展民族地区提供科技服务,在人才培养方面不但要注重人才的专业技能发展,还应注重人才的创新性培养,提升人才国际化意识,将国外先进的专业技术引进国内,引进民族地区,加快民族地区快速稳定的发展,有助于民族团结稳定和经济的稳定发展。
一、培养思想国际化
随着市场经济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教育国际化也日益受到广泛推崇。高校教育将国际化视野作为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因此,在专业硕士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将国际化教育理念,以及国际化人才培养作为主要培养目标是专业硕士学位发展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19世纪70年代,耶鲁大学金曼·布鲁斯特校长提出,“耶鲁不仅是为耶鲁师生而存在,也是为美国而存在,耶鲁应该为世界人民的利益保持和提高其学术水平”。通过20几年的努力,耶鲁大学在90年代首次使用了“全球化”这一概念,21世纪初,提出把耶鲁大学建成全球性大学这一目标。如今,耶鲁大学真正成为一所国际化的高水平学府,并且每年会招收3600多名学者和学生,分别来自100多个国家。耶鲁大学在国际化教育背景下,为其他国家和大学的国际化思想培养起到了成功的典范作用。为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基于国际化发展新思路,我国要在教育上跟上时代发展,要求高素质人才建设必须要强化国际化的教育理念,认清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客观趋势及发展的最新动态,积极融入世界教育系统,制定出符合教育国际化要求的培养目标。同时,培养目标应多元化、灵活化,分类培养各种类型的专业学位,注重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与创新能力,使其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全面知识及能力结构的国际型高层次人才。
二、师资力量国际化
民族高等学校作为向民族地区输送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摇篮,要实现教育国际化,必须拥有一支师资力量雄厚、学术热情高涨、活力充沛、创新意识强烈的国际化研究生导师队伍。导师的国际化可以将先进的教育理念与科研的前沿化带进课堂,开拓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导师的国际化可以为学生创造参与国际学术会议的机会与交流的计划,从而使学生能在更大范围内享受到世界的国际化教育成果。纵览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之路,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大力从海外引进高层次的人才。通常外籍学者的比例要占全部教职人员的50%以上。我国高校除加大引进和招聘具有海外经历或留学背景的高级人才外,更应注重自身师资的国际化建设和培养,鼓励教师走出国门,走在学术的前沿。如设立专项基金,有计划地选派骨干教学人才到国外一流大学攻读学位、进修、交流、訪问,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与实践。
由此,有计划、有意识地培养一批具有一定声誉和学术造诣,能够掌握一门或一门以上外语,并具有一定的参与国际活动经验和能力的骨干。同时,高校可邀请或聘请国际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任教、讲学、召开学术研讨会,增强国内外教师在研究生教学与科研方面的合作,带动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师资队伍向国际化水平发展。鼓励国内教师走出去、国外教师走进来,加强交流学习,互相学习借鉴经验,将教育资源共享,既有助于加强校校合作,又有利于促进共同发展。现在,很多外国高校都设有孔子学院,这也是国际化教育思想传承的最有利的证明,值得国内外高校的借鉴和学习。
三、教学内容国际化
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另一个核心,就是教学内容的国际化。在教学内容上设置具有国际定位的国际课程;在培养目标上,着眼于培养学生在国际和多国背景下的职业能力和社交能力;在培养对象上,吸引国内学生的同时,不断吸引国外学生来交流学习。专业硕士研究生与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不同,专业学位研究生更侧重于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内容上也应区别于学术学位,重点放在针对实务操作性的国际化培养。例如:运用多种方式,拓宽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海外就业与实习的渠道;在合作共赢、平等互补的基础上,与国外一流的研究生院校合作,开设一批高质量的国际课程,实行学生互换和学分互认。高校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方法,不断丰富和完善研究生获取国内外研究成果的渠道,拓宽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国际化视野。
四、课程建设国际化
国内高校应结合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际,开设不同层次及种类的国际课程,积极进行课程建设,推进课程国际化。一方面,运用先进的多元化教学手段,釆用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方法,通过学生自学或Seminar研讨课等方式,形成双向交流、多向交流及协作的课堂教学氛围,拓宽学生学术视野及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与国外高校建立双向联合培养研究生渠道,派遣研究生到对方学校进行短期学习和科研试验;联合举办中外研究生假期交流活动;尽可能地鼓励优秀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研讨会等。政府与高校还应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成立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基金,设立种类繁多、金额各异的奖学金,开设汉语或中国传统文化等特色课程,优化学校的课程设置,引入更多的国外前沿性的课程,革除那些不合时宜的陈旧课程,做到与时俱进,实行全英文培养方案,广泛开展来华留学生的咨询服务,吸引更多的海外留学生和外国学者来华学习与研究。
五、学位制度国际化
学位制度是各国普遍采用的研究生培养制度,是衡量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及国际化程度的重要考评因子之一。近年来,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和发展,西方国家很多高校率先实行学位制度改革,由原来的单一学位制度向多元化学位制度改革发展。为学位制度的国际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学位制度的改革也推动了我国学位制度由单一向多元的飞跃式发展。随着专业硕士学位的出现,对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国际化也逐渐发展起来。学位制度多元化主要是指由一个专业获得的学位变成同时具备几个专业技能的学位制度,即对人才的培养不仅是针对一个专业进行学习和训练,而是发展为多学科多专业的学习和培养,最终达到人才具备多元化的专业能力。由国内走向国际,实现多国多学科多专业联合培养人才。作为新型专业制度的发展,任重道远,要不断借鉴和吸取国外优秀的经验,不断使我国专业制度完善。在新型研究生人才培养的背景下,我国高校应该尝试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在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制改革方面优秀的成果和经验。鼓励国内高校开设广泛受学生欢迎的国际化课程和实践活动,积极推动国内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进程,使之向更高层次发展,培养国际视野下的研究生,使学生在国际就业竞争中处于优先地位。其次,作为向民族地区输送高素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教育基地和摇篮,更应该率先发展专业硕士的国际化培养,一方面为适应民族地区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有助于加快民族地区的国际化进程。继续积极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新思路、新方法,开创民族院校研究生国际化培养工作的新局面,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整体素质。以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为导向,应用为目标,最终将他们培养成为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高素质人才。总之,专业硕士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是世界化教育发展的主流,专业型技术人才是為顺应国际化市场发展而生,是人才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培养形式。而作为民族院校,更应该将这一事业作为长足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为民族地区不断培养和输送国际化专业型的高素质人才,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巩固民族地区的稳定发展,从而实现民族团结、友爱、互助、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邓义江,李向红.广西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策略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1,(10):98-100.
[2]李联明.耶鲁大学建设全球性大学的理念与策略[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8).
[3]朱广华,许慈.加强研究生教育对外开放扩大国际国内合作交流[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7,(8):79-81.
[4]李刚,田雪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2):50-52.
[5]王伟,徐祝申.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现状和发展策略若干思考[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9,(2):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