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稻秸秆还田与小麦种植机械化复式作业技术应用研究

2015-12-07周钦仿

江苏农机化 2015年5期
关键词:机具路线机械化

周钦仿

1 基本情况

新沂市是传统粮食种植基地,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水稻、玉米。种植方式为小麦、玉米轮作及小麦、水稻轮作。为了解决水稻秸秆还田和小麦生长之间的矛盾,把秸秆还田对小麦生长的影响降到最低点,保证小麦丰产丰收,新沂市农机推广站申报实施了《稻秸秆还田与小麦种植机械化复式作业技术模式集成推广》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选择了多种不同土质的地块和不同的机具,设定了不同的技术路线,获得了大量的数据。通过对大量技术数据的分析,去劣存优,探索整理了相应的技术方案,对项目合同书上的技术路线进行了完善和补充,使之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在项目实施期间,多次组织全市机手和项目区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提高他们对该项目的认识;同时,还组织了四次现场观摩会,加深农民对该项目的感性认识,引导机手进行社会化服务,促使该项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运用。

2 示范点的建立

根据该市水稻种植分布土壤性状特点以及项目合同书的要求,选择新安街道办李庄村(土壤性状为黏土)、马陵山镇湖东村(土壤性状为壤土)、草桥镇堰头村(土壤性状为轻壤土)为核心示范点,每个示范点面积为20 hm2。示范点道路通畅,交通便利。每个示范点旁边都有大面积常规种植的小麦,便于互相比较。

3 技术路线的确定

根据江苏省农业机械管理局以及徐州市农业机械管理局对于秸秆还田的指导思想,结合该市前几年秸秆还田的具体情况,专家组成员经过反复磋商,确定了一条主推路线和三条辅助路线。

3.1 主推路线

机械化收获(开启切碎匀抛装置)→撒施基肥→复式作业机械一次性完成破茬、埋草、播种、施肥、镇压→机械化开沟。

技术特点:减少机具进地次数,减少对土地的碾压,有利于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同时还节约成本。

技术要求:水稻秸秆均匀抛洒于田间,水稻留茬高度≤10 cm,切碎长度≤10 cm,旋耕深度≥15 cm,埋草率≥80%,15%≤土壤含水率≤25%,播种深度4~6 cm,每亩播量15 kg,配套动力55.13 kW以上。

3.2 辅助路线

(1)辅助路线一:机械化收获(开启切碎匀抛装置)→撒施基肥→反转灭茬机破茬、埋草→小麦条播机播种、施肥、镇压→机械化开沟。

技术特点:田面平整干净,埋草效果好。

技术要求:水稻秸秆均匀抛洒于田间,水稻留茬高度≤10 cm,切碎长度≤10 cm,旋耕深度≥12 cm,埋草率≥80%,15%≤土壤含水率≤25%,播种深度4~6 cm,每亩播量15 kg,配套动力73.5 kW以上。

(2)辅助路线二:机械化收获(对割茬不作要求)→撒施基肥→犁旋一体机耕翻、碎土→小麦条播机播种、施肥、镇压→机械化开沟。

技术特点:对割茬高度、秸秆切碎程度、抛洒均匀程度都不作要求,田面平整干净,埋草效果好。

技术要求:15%≤土壤含水率≤25%,播种深度4~6 cm,每亩播量15 kg,配套动力80.85 kW以上。

(3)辅助路线三:机械化收获(高留茬)→撒施基肥→手扶拖拉机配撒肥机播撒种子和化肥→盖籽机盖籽镇压→机械化开沟。

技术特点:不以埋草为主要目标,盖籽机仅盖麦、镇压,大量的秸秆较均匀地散落在田间,覆盖还田。

技术要求:15%≤土壤含水率≤25%,播种深度4~6 cm,每亩播量20 kg。

从以上技术路线可以看出,只有主推路线机具进地次数少,动力消耗小,节本高效;辅助路线均存在机具进地次数多,动力消耗大或播种不够精准等缺点。

4 机具的选配

根据工艺路线的要求,选用小麦复式播种机3台、撒肥机2台、犁旋一体机1台,并分别配套了相应的动力机械。

5 主要技术措施

5.1 深入宣传发动,提高农民认识

为了提高农民对《稻秸秆还田集成小麦种植机械化复式作业模式集成推广》项目的认识,促进该项目的推广应用,该市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宣传发动,重点宣传该项目节能环保、省工节本的优势,激发农民的热情。自项目实施以来,共通过广播、电视宣传6次,在新沂农机网上宣传报道16次,发放宣传材料3600份,挂宣传条幅20条,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为项目的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

5.2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机手的技术水平

为了使广大农机手尽快掌握这项新技术,该市大力开展技术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和单独指导、理论培训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突出关键环节、重点技术,抓住实践操作这一核心,重点培训机具操作使用、维修保养、农艺要点等知识。自项目实施以来,共举办技术培训班6次,培训机手和农民超过200人;召开现场观摩会4次,观摩人数超过200人。

5.3 严格执行技术路线,确保项目实施效果

技术路线确定后,该市多次组织相关操作人员进行学习、探讨,确定技术路线的每个环节,把每个环节的重点注意事项一一列出来,要求操作人员熟记于心,严格按照要求办事。在具体作业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负责检查操作人员对技术路线的执行情况,并对作业效果负责,明确责任到人。项目实施过程中,相关人员均较好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实施效果得到了有效保证。

5.4 加强农机、农艺融合

为了保证项目的实施效果,该市农机部门十分重视与农艺部门的联系与合作,聘请农艺人员为技术顾问,对项目技术路线的制定、技术培训活动的开展、机具作业质量等进行技术把关,保证农机、农艺融合,更好地适应农业生产的要求。通过与农艺人员密切合作,使技术路线更趋合理,作业质量明显提高,切实有效地保障了项目的实施效果。

6 项目实施取得的成效

6.1 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

焚烧和随意丢弃秸秆严重污染环境。该市通过推广秸秆还田,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保护了环境,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6.2 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状,增加了土壤肥力

通过秸秆还田,土壤的物理性状得到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加,更加疏松透气,蓄水能力得到加强,有利于提高小麦的抗旱能力。同时,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氮、磷、钾和其它微量元素,是农业生产重要的肥源之一。秸秆还田培肥了地力,减少了化肥投入,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

6.3 提高了小麦机播水平,实现了节本增效

近年来,小麦撒播有所回潮。撒播每亩播种量最高达35 kg,而机播每亩用种量仅15 kg左右,仅种子一项机播就可节约近百元。同时,机播地块小麦成条状分布,有利于通风透光,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经过测产,项目实施地块与传统种植地块相比,产量持平或略高。通过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抑制了小麦撒播的回潮,提高了小麦的机播水平,实现了节本增效。

6.4 发挥了典型示范作用

项目的实施,使社会各界对水稻秸秆还田集成小麦机条播技术有了更清晰直观的认识。该技术同时具有机具进地次数少、播种精准、节本高效等特点,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项目实施以来,该市共增加小麦复式作业机械221台(套),促进了秸秆还田和机条播水平的提高。通过项目实施,培训了大量的农民机手,为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人才储备。

7 结论

项目经过近一年的实施,起到了应有的试验示范作用。实施结果表明,《水稻秸秆还田与小麦种植机械化复式作业技术模式集成推广》项目是科学的,是有推广价值的。有条件的地方,在小麦播种作业结束后,应给田块窨水,使种子和土壤紧密结合,保证小麦苗齐、苗壮,安全越冬。

猜你喜欢

机具路线机械化
郑州航空区炎黄不锈钢蜂机具部
郑州航空区炎黄不锈钢蜂机具部
最优路线
『原路返回』找路线
电务系统大型机具上道时的作业防护
画路线
找路线
六种经济作物实用新机具
农业机械化
对我国煤矿岩巷掘进机械化配套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