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农机工业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
2015-12-07张安龙李铁军
张安龙 李铁军 袁 力
农业机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农机工业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支撑。根据市委领导的要求,扬州市农机局对全市农机工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发动县(市、区)农机部门调查摸底,走访省、市有关部门和部分农机企业,基本摸清了全市农机工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对加快推进农机工业发展对策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1 农机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据初步调查,扬州市现有各类农机工业企业220多家,其中,农机整机生产企业30多家(进入购机补贴目录的有10家),零部件生产企业190多家。2014年农机工业企业销售收入98亿元,占机械装备工业(汽车、船舶除外)销售收入的11%左右。全市规模以上农机工业企业20家,实现销售收入76亿元,其中规模最大的牧羊集团销售收入达62.5亿元。此外,还出现了维邦园林机械、福尔喜果蔬机械等有较强活力和发展潜力的企业。全市农机整机产品涉及耕整地、种植施肥、植保、排灌、水产养殖、干燥仓储、农产品初加工机械等10个门类、30多个品种。农机零部件产品涉及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柴油机、水泵配件等近百个品种。
2 农机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特色不突出,行业集中度较低
江苏省农机工业发展已形成了常州地区的小型拖拉机及柴油机、苏锡地区的联合收割机及插秧机、盐淮地区的大中型拖拉机及内燃机三大主机产业集群。此外,还有南通地区的植保机械、灌云地区的旋耕机械、金湖地区的水产养殖机械等特色产业集群。扬州市除牧羊集团的粮食饲料机械产业规模较大外,其它农机企业和产品基本没有影响力。由于缺乏行业规划和引导,企业发展无序化现象突出。
2.2 企业规模较小,发展后劲不足
全省现有农机整机企业58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超过200家,销售收入近1000亿元。扬州市规模以下农机工业企业共有200余家,占农机工业企业总数的90%以上,多数整机企业的年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左右。高邮市农机配件行业小微企业多达150余家,销售收入大多数都在500万以下。由于农机行业属于微利弱势产业,小微企业自身造血机能匮乏,发展后劲严重不足,部分企业发展处于“小打小闹”或“自生自灭”状态。
2.3 产品档次低,创新能力弱
苏南地区由于较早地引进了国际知名农机企业,生产销售的整机产品档次高、性能好、附加值大,且换代升级较快,基本属于“高大上”产品。扬州市农机产品以零配件为主,整机产品基本上属于小型、配套机具,档次低,附加值小,“大路货”多。由于企业实力弱,缺乏产品研发创新和市场开拓能力,新产品少,同类型“跟风”产品多,没有市场竞争力。
3 加快发展农机工业的几点建议
虽然我国农机工业刚刚走过了高速发展的第一个“黄金十年”,但仍然有望迎来第二个“黄金十年”。原因如下:一是国家提出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农业机械装备被列为十大重点发展产业;二是我国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仅为61%,在水稻栽插、植保、烘干、秸秆综合利用、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等环节机械化发展潜力较大;三是国家继续实行购机补贴政策,农业机械换代升级速度加快,大马力、高性能、复合型、智能化产品受到农民青睐;四是农机产品门类多、品目繁(有15大类、57个小类、280多个品目),虽然目前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市场饱和度较高,但一些细分行业产品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从农机部门角度看,发展农机工业应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3.1 明确工作职责,加强产业规划和扶持
成立全市加快推进农机工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协调这项工作,加快研究农机工业发展中长期战略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产品、扶持政策和引导措施。设立扬州市农机工业发展扶持基金,主要用于招引国内外农机知名大企业,支持骨干企业做大规模、研发创新、技术改造,扶持中小企业开展新产品试验、鉴定和推广等工作。参照农业部农机化司和省农机局设立“行业发展处”内设机构和增加人员编制的做法,在市、县农机部门“三定”方案中增设相关机构和编制,具体负责农机工业发展引导促进和协调服务工作。
3.2 组建行业服务平台,加大推介招引力度
组建由骨干企业牵头、中小企业参与、高校科研单位加入、农机等部门协调的农机行业协会,作为全市农机行业发展服务平台和推介载体。充分发挥协会广泛联系各类农机企业的桥梁作用,向生产企业传递各种政策和市场信息,引导企业加快发展。积极组织企业参与国内外农机展销和推介活动,提升扬州农机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每年集中开展1~2次农机产业专题招商推介活动,积极承办行业内有一定影响的经贸活动。密切跟踪世界农机知名企业在华新增布点和国内龙头企业扩张动态信息,全力争取国内外先进农机制造业,特别是高端主机和核心零部件项目来扬落户。对于引进国内100强、行业前5强企业实施战略重组或投资新建农机企业且年度新上项目设备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的单位,给予一次性重奖。
3.3 引导企业研发创新,提升整机品牌竞争力
支持农机企业加强新产品研发创新、试验鉴定和示范推广工作。按照农机产品高端化、智能化、品牌化发展趋势要求,引导农机企业选择市场前景看好、符合农机化发展方向的整机产品,加强与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产学研合作开发工作。围绕现有的优势产品,拓展产业链条,加强育插秧、高效植保、烘干仓储、设施农业、秸秆还田、农产品加工机械等重点产品的研发创新,力争形成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新产品。对于通过部、省级推广鉴定的新产品,以及新列入国家购机补贴目录的农机产品,分别给予生产企业一定的奖励。
3.4 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打造农机产业基地
努力引导牧羊集团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力争3~5年内形成1~2家百亿级“航母型”农机企业。重点发展具有烘干、储藏、中转、加工等功能的粮食、饲料、油脂和农产品加工机械及成套设备,以及与之配套的上下游产品。加快发展和建设以“牧丰”为品牌的农机产品销售连锁网络和电子商务平台,完善全国范围内的网点建设,提升农机工业服务价值链,并以此为平台推动扬州品牌农机产品走向全国。依托龙头骨干企业,招引和培育农机产业集群,强化农机研发、试验、展示、培训和推广等服务平台建设,打造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集研发设计、高端制造、销售服务、人才培训、国际外包于一体的农业机械设备制造和服务基地。
3.5 实施成长助力计划,推动企业加快发展
实施“农机中小企业成长助力行动计划”,促进中小农机企业加快发展。支持农机企业之间开展兼并重组,引导零配件企业向整机企业转型发展,推进小微企业向规模以上企业扩张发展。每年遴选一批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中小企业,加强引导、促进与扶持。引导和帮助中小微企业积极参加农机展览,发展电子商务,拓展市场渠道。组织本地农机企业与合作社开展“企社共建”活动,引导合作社购买使用本地品牌农业机械。鼓励引导农机企业较多的地区建设农机特色产业园,为农机企业提供“拎包入住”的发展环境和专业化配套服务,吸引中小微企业进园创业,提高农机产业集中度和影响力。